吳利孫
摘 要: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在給人們學習、工作與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中學生的成長帶來一定負面影響。由于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再加上他們的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能力薄弱,極易對使用手機上癮,這給他們的身體、心理與學習都帶來困擾,如何解決中學生依賴手機現(xiàn)象,降低使用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正確引導中學生使用手機行為,這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guān)鍵詞:中學生;手機;負面影響;正確引導
中學生正處于心理叛逆期,再加上巨大的學習壓力,他們常常通過玩手機來排解內(nèi)心壓力,如沉迷于手機游戲、手機小說、微信聊天、刷微博等等,這些行為不僅浪費時間、影響學習,還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因此,解決中學生依賴手機問題已成為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1.中學生使用手機的負面影響
1.1分散精力,影響學習成績
由于手機攜帶方便、隨時隨地都能玩游戲、看視頻或者上網(wǎng)聊天,所以對于自控力較差的中學生來說,他們經(jīng)常上課時間也不能控制自己,偷偷玩手機錯過了學習時間;課后更是不愿意復習功課,沉迷于手機中,打亂自己的作息規(guī)律,這樣每天休息不好,上課時疲倦不堪,必然影響學習成績。
1.2自我封閉,誘發(fā)人格障礙
中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們的是非明辨能力較差,手機網(wǎng)絡中充滿了各種欺詐、色情及暴力等負面信息,這對于中學生建立科學的價值觀非常不利;另外中學生沉迷于玩手機,不愿意與他人接觸和溝通,長此以往陷入自我封閉,極易誘發(fā)人格障礙,由此引起各種心理問題,如冷漠、抑郁、暴力等等。
1.3陷入疲勞,危害身體健康
中學生還處于身體生長的關(guān)鍵時期,長期玩手機必然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一方面,長期盯著手機屏幕,視力嚴重下降;因玩手機而縮短戶外運動時間,影響身體素質(zhì)。另一方面,過于依賴手機而不能按時休息,長期睡眠不足,容易產(chǎn)生四肢無力、頭昏眼花等癥狀,嚴重者還會患上貧血、低血糖等疾病,對身體的危害極大。
2.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正確引導
2.1制度為先,學校加強學生使用手機管理
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學校不可能完全杜絕學生帶手機,但是卻要從制度層面著手,約束學生玩手機的行為,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手機功能。首先,明令禁止上課期間玩手機,一旦發(fā)現(xiàn)要給予嚴厲處罰,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尤其個別學生屢教不改,學校有權(quán)暫時沒收手機。其次,定期抽查學生使用手機情況,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正確地使用手機,讓手機成為學習中的有利工具,而不能成為學習與成長的“絆腳石”。最后,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學校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過程中要以引導為主,盡量不要當眾責罵或者處罰學生,而是幫助學生認識使用手機的利與弊,自覺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
2.2疏導教育,多重策略引導正確使用手機
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無形中達到疏導效果。首先,圍繞“校園正確使用手機”為主題,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認識過度使用手機帶來的危害與后果,教會學生如何理性分析與客觀對待不良網(wǎng)絡信息,指導學生通過正規(guī)網(wǎng)站收集信息,規(guī)避網(wǎng)絡污染;其次,組織學生自主演練節(jié)目,在學校匯報表演,宣傳正確使用手機的重要性,讓他們能分清使用手機的利與弊,加強認識,提高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能力。再有,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減少學生玩手機的時間,通過校園晚會、夏令營、社團活動、戶外拓展訓練等多樣形式吸引學生,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和健康生活,遠離手機。
2.3家長監(jiān)督,合力預防學生手機依賴行為
家長配合是共同解決學生沉迷手機問題的有效方法。首先,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學生,糾正他們錯誤的消費觀念,樹立節(jié)約意識,不能讓孩子有過多的金錢可支配,用于私自充話費、購買流量或充值游戲。其次,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讓他們知道沉迷手機的危害,遠離不良視頻、控制玩游戲的時間,謹慎網(wǎng)上交友,理性地抵制游戲、聊天和視頻的誘惑。再有,家長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家中常有親子交流的時間,如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帶孩子外出旅游,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參加戶外活動,這樣他們才能心胸開闊,走出手機的束縛。另外,對于一些已經(jīng)對手機癡迷的孩子,家長不能簡單粗暴地打罵或者責罰,這樣可能適得其反,而是耐心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家長多陪伴、多交流,才能讓孩子走出對手機的依賴,形成樂觀、開朗、陽光的性格。
手機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它的普及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面對中學生沉迷手機成癮的現(xiàn)狀,學校管理宜“疏”不宜“堵”,否則將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引導中學生認識沉迷手機帶來的身心危害,鼓勵學生放下手機,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內(nèi)外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端正價值觀念。只有學校、家長與社會共同努力,引導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讓他們學會正確地使用手機,才能讓手機成為有價值的學習工具而不是“心靈毒藥”。
參考文獻:
[1]湯建軍,郝加虎,韓慧等.蚌埠市中學生手機使用依賴與傷害發(fā)生的關(guān)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02):208-211.
[2]馬洪濤,景學安.中學生手機上網(wǎng)成癮情況調(diào)查及相關(guān)因素分析[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8(03):201-204.
(作者單位:廣東連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