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形態(tài)學視域下現代維哈語言構詞法的比較研究

2018-10-20 09:32:11錢俊玲
知識文庫 2018年9期
關鍵詞:維語構詞法構詞

錢俊玲

維吾爾語與哈薩克語同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黏著型語言,形態(tài)發(fā)達,文章對現代維哈語在形態(tài)學視域下的構詞法進行比較分析,著重研究二者之間的異同點,以及形成異同的原因。

形態(tài)學(Morphologie)這一概念是18至19世紀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首次提出的,原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和結構的學說,19 世紀被引入語言學,用來研究詞的內部結構和構詞規(guī)則。形態(tài)學有曲折形態(tài)學和派生形態(tài)學兩個分支。曲折形態(tài)學是在詞后附加成分之后,能夠有規(guī)則地表達不同詞類特有的不同句法和語義功能,例如維語動詞k?l(來)后附加過去式第三人稱單數附加成分-di之后,“k?ldi”表達了“他已經來了”句法內容。由于本文所涉及的是構詞法的比較研究,所以對于曲折形態(tài)學就不再多述。下文將從語素的角度出發(fā),對維哈語言關于詞的派生形態(tài)學下的構詞法進行比較研究。

1 形態(tài)學視域下維哈語構詞法的比較

構詞法比較研究一般都是在差別較大的語種之間進行的,比如漢英構詞法比較研究,英語蒙語構詞法比較研究等等。維哈語構詞法比較研究方面,見到大多數都是對各自語言構詞法的研究,例如成燕燕的《現代哈薩克語的詞匯學研究》(2000),張定京的《現金哈薩克語實用語法》(2004),趙世杰編著的《維語構詞法》(1983),都是對維語或者哈語的構詞法進行了描述。若有比較研究的,也是將這兩種作為同一類型的與其他同源語言進行比較研究,如程適良主編的《突厥比較語言學》(1997),正因為這兩種語言的相似,構詞法的比較研究少,因而給了本人寫這篇文章的契機。牛汝極先生也說“方言或親屬語言的差別往往能反映語言發(fā)展的痕跡”,通過對兩種語言在形態(tài)學視域下的構詞法的比較,分析其的特點及形成差異的原因,能夠發(fā)現兩種語言的發(fā)展軌跡。

維哈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且兩種文字都是以阿拉伯文字為基礎創(chuàng)制而成的,語音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是典型的黏著語類型。想比較分析這兩種語言的構詞法,必須清楚語素的概念。語素(Morphem)在形態(tài)學的概念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概念,“語素是音義(形式和意義)結合的最小的語言單位”。例如維語單詞a?xana(食堂)可以切分為語素的a?(飯)和語素xana(表處所),而這兩個語素再無法切分,否則無意義。a?(飯)是詞根語素,xana(表處所)詞綴語素。一般詞綴語素有前、中、后詞綴之分,因為詞綴具有一定的語法意義,所以某一詞綴能夠改變詞語的意義或者詞性;其次詞綴的位置較為固定,一般附加在詞根之前或詞根之后,構成新的詞語;其三,詞綴有著強大的構詞能力,能夠產生類型相同的許多其他的詞語。在形態(tài)學視域下,維哈語的具體表現即構詞的詞綴,而詞綴只前綴和后綴兩種。

1.1 維哈語前綴的比較

前綴是在附加在詞根或詞干之前的,構成新的詞語的構詞語素。維哈語的固有詞是沒有前綴的,隨著伊斯蘭文化的傳播,波斯語注釋的經文和文學作品,在中亞地區(qū)傳播開來,通過語言的接觸與文化交流,大量的波斯語進入了維哈語中。今天所見的較為典型的前綴,維哈語有相對應的三組,維語的bi-、na-、b?t-與哈語的bij-、na-、bet-,這兩組相對應的前綴就是從波斯語中來的?!斑@些文化交流不僅在詞匯層留下了痕跡,而且也對構詞成分產生了影響?!痹~綴的借入遠比詞語的借入時間要久遠許多,艱難許多,經過語言長期的演變與融合,成為了自己語言的一部分。

維語:

bi-bi-+guna(有罪的)—biguna(無罪的)

na-na-+ilad?(有辦法的)—nailad?(沒有辦法的)

b?t- b?t-+qiliq(行為)—b?tqiliq(行為不好的)

哈語:

bij-bij-+kyne(罪過)—bijkyne(無罪的)

na- na-+raz?(滿意)—naraz?(不滿意的)

bet- bet-+tan?s(認識)—bettan?s(不認識的)

維哈語的前綴能產性都不是很強。從產生的詞的詞性來看,詞性幾乎沒有變化,一般是附加在形容詞前,構成的新的形容詞,但詞意發(fā)生了變化,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些前綴使詞根的意義相反。

1.2 維哈語的后綴比較

后綴是在附加在詞根或詞干之后的,構成新的詞語的構詞語素。維哈語的固有詞后綴豐富,一些詞綴的能產性強。以下是維哈語后綴的比較分析:

1.2.1 維哈兩組對應的名詞后綴語音和諧情況分析:

(1)維語-da?;哈語-das/-des /-tas/-tes/ -las/-les,綴接在名詞詞干后構成新的名詞,表示擁有共同特征的人。例如:

維語 jol(路)+-da?—jolda?(朋友)

哈語 sabaq(課)+-tas—sabaqtas(同學)

q?zmet(工作)+-tes—q?zmettes(同事)

d?ol(路)+ -das—d?oldas(朋友)

baw?r(肚子)+-las—baw?rlas(同胞)

(2)維語-liq/-lik/-luq/-lyk;哈語-liq/-lik/ -tiq/ -dik,綴接在名詞詞干后構成新的名詞,表示某國人、某地人。例如:

維語 yryot?i(烏魯木齊)+-lik—yryot?ilik(烏魯木齊人)

aqsu(阿克蘇)+-luq—aqsuluq(阿克蘇人)

哈語 d?u?go(中國)+-l?q—d?u?gol?q(中國人)

ile(伊犁)+-lik—ile+-lik(伊犁人)

bejd?i?(北京)+-dik—bejd?i?dik(北京人)

從上述的后綴和相應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維語yryot?ilik(烏魯木齊人)、aqsuluq(阿克蘇人)兩個名詞的后綴只地遵從了前元音和后元音的和諧,哈語sabaqtas(同學)、q?zmettes(同事)也同樣遵從了前后元音的和諧規(guī)律,但除了這個規(guī)律之外,哈語的q?zmettes(同事)、d?oldas(朋友)、baw?rlas(同胞)和d?u?gol?q(中國人)、ilelik(伊犁人)、bejd?i?dik(北京人)這兩組名詞,發(fā)現后綴嚴格地遵從著輔音和諧的規(guī)律,但不能說維語不遵從輔音和諧規(guī)律,只是哈語的更為明顯和嚴格。另外,維語這類名詞的后綴只有一個-da?,而哈語則有一組六個,-das/-des /-tas/-tes/ -las/-les,相對應的后綴數量相比,哈語的后綴變體多,數量遠多于維語的后綴。這樣的語音和諧規(guī)律的遵從不僅僅是構成名詞的后綴,構成其他詞性的后綴也是如此。

1.2.2 維哈語后綴數量分析:

維哈語的后綴形態(tài)豐富,數量龐大,有構成新的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等的后綴,而這些構成新詞的后綴中,數量最多的是構成名詞的后綴。

據統計,程世良的《現代維吾爾語語法》一書中列出了維語名詞的后綴共計42個,張定京的《現代哈薩克語實用語法》一書中列出了哈語名詞的后綴共計90個。構成其他詞性的后綴數量也是哈語的數量超過了維語的。除了之前應證的相對應的詞綴哈語的變體多之外,哈語還有自己特有的其他后綴。

2 維哈語言詞綴的異同及原因分析:

2.1 維哈語言詞綴的相同點:

(1)維哈兩種語言同屬于突厥語族,典型的黏著型語言,形態(tài)學中詞綴是豐富詞匯的重要手段,這兩種語言都有前綴和后綴,詞綴數量多,遵從語音和諧規(guī)律。

(2)從能產性來看,詞綴的構詞能力強大,能夠形成新的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等,前綴幾乎都是從波斯借入的,能產性不強,而后綴能產性大大強于前綴。

(3)從詞根和詞性來看,后綴幾乎改變了詞根的詞性,而詞根的意義大致未發(fā)生改變。而前綴雖然沒有改變詞根的詞性,但是改變了詞意,有的甚至使詞意相反。

2.2 不同點:

(1)哈語的詞綴變體眾多,無論與維語對應與否,總體來說,哈語的詞綴數量多于維語的詞綴數量。

(2)維哈語都遵從元音和諧規(guī)律,哈語還遵從了輔音和諧規(guī)律,構詞后的新詞更加規(guī)律和工整,而維語的詞綴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簡化。

2.3 原因:

一門語言的演變包含了語音、詞匯、語法等的變化,而語言演變有著漸變性和參差性的規(guī)律,它不是孤立發(fā)生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社會交流等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突厥語族的各語言有著親緣上的共性,又有著各自獨特的演變軌跡。雖然在形態(tài)學視域下維哈語的構詞法有相同點,但這兩種語言分屬于兩個不同的語支——屬葛邏祿語支和克普恰克語支。不同民族成就不同的歷史文化,影響著語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的變化。在哈薩克族與維吾爾族兩個民族形成的過程中,由于兩個民族依靠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形成了各自迥異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所成就的語言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特點?!肮_克族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為特殊詞匯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使其詞匯無論從詞意還是從結構上都形成了特色。”維語的詞匯亦是如此。

“哈薩克族世世代代居住在牧草豐盛、水草充足、氣候涼爽,適合于牲畜生長的天然牧場,創(chuàng)造了具有畜牧生產方式特點的文化類型——草原文化”,游牧的哈薩克人依據自己特有的哈歷在特定的時間進行春秋牧場、冬牧場和夏牧場一年四次大的轉場,并且在各季根據牧業(yè)生產還會進行小規(guī)模的搬遷。春秋牧場一般在淺山、荒漠和半荒漠地區(qū),冬牧場一般在山澗溝谷、河灣、沙丘可避風雪地帶,夏牧場則在涼爽濕潤的山地。正是因為游牧民族的頻繁搬遷,牧場的選址一般都在山地、荒漠地區(qū),因此語言的演變非常的緩慢,各個方面都大量地保存了古代突厥語的特點。白斯木汗·浩斯別克通過對哈薩克語中阿拉伯—波斯借詞的借用途徑的分析,他認為“阿拉伯—波斯借詞是從14-15世紀開始通過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等民族的書面語和口頭傳入哈語的,因為哈薩克人和阿拉伯人或哈薩克人和波斯人從未發(fā)生過直接往來?!闭f明游牧民族在語言接觸時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

而且,哈薩克人最早在公元9-10世紀,經法拉比對古希臘偉大學者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傳播,形成了早期的哲學思想,注重形式的論證,強調嚴密的形式邏輯,其表現在語言上,便是強調語言形式上的完整,各個詞語都有一定的形態(tài)特征。

一種語言的演變除了同該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外,與社會交流也是密不可分的。維吾爾人生活在適宜定居的綠洲,是典型的農耕民族,從事種植業(yè),也有少數從事商業(yè)。新疆的綠洲古往今來都是人口最為集中,中西貿易往來的必經之地?!霸跉v史發(fā)展進程中,絲綢之路的綿延、各種宗教文化的傳播,維吾爾族更是在這些文化交流傳播中發(fā)揮著紐帶作用?!币虼?,與哈薩克人的游牧生活相比較,維吾爾人的定居生活,更容易接觸和接受外來的語言。“維語的元音和諧現象比較弱,估計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其中包括在同阿拉伯-波斯混合、交流的過程中元音和諧現象減弱了。”因此,隨著語言的簡化,維語的構詞詞綴與構形詞綴等都簡化了,而且有不斷簡化的趨勢。

綜上所述,在形態(tài)學視域下通過對維哈語構詞法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1.構詞前綴幾乎都是外來借入的,附加在詞語之前詞性不會發(fā)生變化,但詞意改變;2.構詞后綴十分豐富,哈語的后綴變體多,數量大,而維語的少,不斷簡化;3.由于兩個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會交流的程度不同,因此構詞的詞綴哈語的保留的突厥語的成分較多,而維語的則有不斷簡化的發(fā)展趨勢。親屬語言構詞法的比較,可以探究到各自民族發(fā)展的軌跡,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以上是個人粗略見解,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本文為2017年度伊犁師范學院哈薩克語言翻譯研究所開放課題一般項目“形態(tài)學與結構學視域下哈薩克語與維吾爾語構詞法的對比研究”(項目編號:HSKYJS2017-B002)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伊犁師范學院哈薩克文化研究所)

猜你喜歡
維語構詞法構詞
對比語言學視野下的維吾爾語與朝鮮語音義相近詞比較初探
從構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淺析維語口語技能的影響因素和提升路徑
英語構詞法及練習
認知視野下“好”、“壞”構詞的對稱性研究
華中學術(2017年1期)2018-01-03 07:25:01
構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學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分”的音變構詞及其句法語義特征
長江學術(2016年3期)2016-08-23 01:29:30
試析否定詞綴在漢維語中的不同表現
語言與翻譯(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6
淺析現代維語部分阿拉伯—波斯語借詞語音變化
文教資料(2012年24期)2012-04-29 00:44:03
構詞派生:語義關系與句法結構
外語學刊(2011年4期)2011-01-22 05:34:14
西平县| 湖州市| 四会市| 红桥区| 湖口县| 寿阳县| 平江县| 海淀区| 台前县| 清河县| 平邑县| 当雄县| 滕州市| 尼玛县| 澎湖县| 吉安市| 类乌齐县| 拜城县| 仪征市| 广宗县| 泾阳县| 肇庆市| 河曲县| 思茅市| 定安县| 育儿| 咸宁市| 五峰| 徐州市| 大英县| 承德市| 通山县| 甘泉县| 阿瓦提县| 宣汉县| 离岛区| 洮南市| 平顶山市| 东源县| 江永县|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