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亂世,他帶著一群徒弟周游列國,顛沛流離十四年之久,遭白眼、被追殺、險絕糧,上演了一出出“人在囧途”??伤┤惶幹?,一路彈唱,他就是被世人尊稱為“萬世師表”的孔子。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傳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者。歷史學(xué)家錢穆譽其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圣人”,稱“在此五千多年,中國歷史進(jìn)程之指示,中國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響最大貢獻(xiàn)者,殆無人堪與孔子相比倫”。
打破“學(xué)在官府”的傳統(tǒng)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雖生活貧苦,但他十五歲即“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授徒講學(xué)。顏淵、子路、冉有、子貢等,是他較早的一批弟子。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賢人??鬃愚k學(xué)聞名遐邇,私學(xué)的創(chuàng)設(shè),打破了“學(xué)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jìn)一步促進(jìn)了學(xué)術(shù)文化的發(fā)展。
周游列國十四年
孔子生活的年代,天下大亂,五霸之類諸侯國家縱橫捭闔、血腥爭斗??鬃幽娉绷鞫鴦樱庥炜駷懹诩鹊?。他的理念是斯文救世:用仁德代替兇惡,用仁政代替暴政,用博大仁愛之心代替狹隘爭拗之心,用善良坦蕩溫文爾雅之貌取代邪惡忤逆野蠻詭詐亂世。
公元前517年,魯國內(nèi)亂,孔子離魯至齊,在齊不得志,又回到魯。在魯國,其仕途經(jīng)過一番波折之后,仍難以施展政治抱負(fù)。于是,他帶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余弟子離開“父母之邦”,開始了長達(dá)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當(dāng)時,孔子已五十五歲。
修“六經(jīng)”留《論語》
孔子晚年修訂“六經(jīng)”,即《詩》《書》《禮》《易》《樂》《春秋》。他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jīng)典《論語》。
儒家講“無所為而為”,孔子的一生正是這種學(xué)說的范例。縱一切努力都是枉費,明知不會成功,可他未曾停止奔走。他告訴我們,這樣做的結(jié)果,將永不患得患失,因而永遠(yuǎn)快樂。所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庇终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p>
《論孔子的幽默》(節(jié)選)
孔子是幽默的?!墩撜Z》一書,有很多他的幽默語。因為他腳踏實地,說很多入情入理的話。只惜前人理學(xué)氣太厚,不曾懂得。他十四年間,游于宋、衛(wèi)、陳、蔡之間,不如意事,十居八九,他總是泰然處之……他三次問門人:“我們一班人,不三不四,非牛非虎,流落到這田地,為什么呢?”這是我最愛的一段,也是使我們最佩服孔子的一段。有一次,孔子與門人相失于路上。后來有人在東門找到孔子,說他的相貌,并說他像一條“喪家犬”。孔子聽見說:“別的我不知道。至于像一條喪家狗,倒有點像?!?/p>
須知孔子是最近人情的,他是恭而安,威而不猛,并不是道貌岸然,冷酷酷拒人于千里之外……
子曰:“謂似喪家之狗,然哉!”
子曰:“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p>
《論語》一書,有很多孔子的人情味。要明白《論語》的意味,須先明白孔子對門人說的話,很多是燕居閑適的話,脫口而出的話,幽默自得的話,甚至開玩笑的話及破口罵人的話??偠灾强鬃优c門人私下對談的實錄。最寶貴的,是使我們復(fù)見孔子的真面目,就是這些半真半假、雍容自得的實錄。由這些閑談實錄,可以想見孔子的真性格。
孔子對他的門人,全無架子。不像程頤對哲宗講學(xué),還要執(zhí)師生之禮那種臭架子。他一定要坐著講??鬃诱f:“你們兩三位,以為我對你們有什么不好說的嗎?我對你們老實沒有?我沒有一件事不讓你們兩三位知道。那就是我?!边@親密的情形,就可想見……
《論語》通盤這類的腔調(diào)居多。隨舉幾個例子:
“御乎射乎”章——有人批評孔子,說“孔子真?zhèn)ゴ?,博學(xué)而無所專長”??鬃勇犚娺@話說:“教我專長什么?專騎馬呢?或?qū)I浼??還是專騎馬好?!边@話真是幽默的口氣。我們也只好用幽默假癡假呆的口氣讀他。這哪里是正經(jīng)話?或以為圣人這話未免煞風(fēng)景。但是孔子的幽默口氣,你當(dāng)真,煞風(fēng)景的是你,不是孔夫子。
“其然,豈其然乎”章——孔子問公明賈關(guān)于公叔文子這個人怎樣,聽見說這位先生不言、不笑、不貪。公明賈說:“這是說的人夸大其辭。他也有說有笑,只是說笑的正肯合時,人家不討厭?!笨鬃诱f:“這樣?真真這樣嗎?”這種重疊,是《論語》寫會話的筆法。
“賜也,非爾所及也”章——子貢很會說話。他說:“我不要人家怎樣待我,我就這樣待人?!笨鬃诱f:“阿賜,(你說的好容易。)我看你做不到?!边@又是何等熟人口中的語氣。
“空空如也”章——孔子說:“你們以為我什么都懂了。我哪里懂什么。有鄉(xiāng)下人問我一句話,我就空空洞洞了,無一句話作回答。這邊說說,那邊說說,再說說不下去了?!?/p>
…………
“群居終日”章——孔子說:“有些人一天聚在一起,不說一句正經(jīng)話,又好行小恩惠——真難為他們。”“難矣哉”是說虧得他們做得出來。朱熹誤解為“將有患難”,就是不懂這“虧得他們”的閑談?wù)Z調(diào)。因為還有一條,也是一樣語調(diào),也是用“難矣哉”,更清楚。“一天吃飽飯,什么也不用心,真虧得他們。不是還可以下棋嗎?下棋用心思,總比那樣無所用心好?!?/p>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p>
幽默是這樣的,自自然然,在靜室對摯友閑談,一點不肯裝腔作勢。這是孔子的《論語》。有一天,他說:“我總應(yīng)該找個差事做。我豈能像一個墻上葫蘆,掛著不吃飯?”有一次他說:“出賣??!出賣??!我等著有人來買我?!币馑荚谇筚t君能用他,話卻不擇言而出,不是預(yù)備給人聽的。但在熟友閑談中,不至于誤會。若認(rèn)真讀它,便失了氣味……
孔子真正屬于機(jī)警的話,平常讀者不注意。最好的,我想是見于孔子家語一段。子貢問死者有知乎??鬃诱f:“等你死了,就知道?!边@句話,比答子路“未知生,焉知死”,更屬于機(jī)警一類。
“一個人不對自己說,怎么辦?怎么辦?我對這種人,真不知道怎么辦(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薄爸疄橹恢獮椴恢?,是知也。”也是這一類。“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相同。
總而言之,孔子是個通人,隨口應(yīng)對,都是道理。他腳踏實地,而又出以平淡淺近之語。教人侍奉父母,不但養(yǎng),還要敬,卻說“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這不是很唐突嗎?“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边@是說“如果成富是求得來的,叫我做馬夫趕馬車,我也愿意?!倍际沁@派不加修飾的言辭。
(選自林語堂《無所不談》,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