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麗
【摘 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工作中的心理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心腦血管科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5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不良心理情緒,對比護理滿意。結果: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21%)明顯高于對照組(85.71%)(P<0.05)。結論: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急性心腦血管疾??;心理護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173-02
臨床中,急性腦血管病具有起病急、恢復慢、遺留后遺癥程度高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身心健康。治療過程中,患者受病痛因素、家庭負擔等因素影響,心理情緒波動較大,大多數(shù)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影響臨床治護依從度[1]。為了改善預后,本文就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工作中的心理護理效果展開了下述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心腦血管管科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法將其分成兩組各56例。對照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42~78歲,平均(67.35±6.54)歲。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41~79歲,平均(67.58±6.73)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登記、遵醫(yī)囑用藥、康復鍛煉等內(nèi)容。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內(nèi)容如下。(1)病情評估,根據(jù)患者病況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2)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給予患者所需的支持和鼓勵。(3)采用多元化護理方法,掌握患者心理情緒變化規(guī)律,結合患者不同病期的心里變化特點,實施針對性護理。否認期需幫助患者正確認知疾病,穩(wěn)定患者情緒;默認期采用良性暗示、樹立成功康復案例等方式,促使患者安新治療;焦躁期需耐心為患者講解疾病的進展過程,通過音樂、放松訓練等方式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抑郁期需積極爭取家屬支持,使家屬感受到家人對自身的關愛,邀請預后良好患者現(xiàn)身說法,鼓勵患者樹立積極態(tài)度;依賴期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展開日常生活事物練習,包括洗臉、穿衣等,克服依賴性,激發(fā)患者潛能。(4)護理實施期間根據(jù)患者及其家屬反饋意見,完善護理方案。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干預前后患者的心理情緒,各量表均包含20個題目,評分1~4級,粗分以1.25相乘,換算為百分制,SDS評分≥53分視為抑郁,SAS評分≥50分視為焦慮[2]。(2)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對兩組患者進行調(diào)查,包括護理過程、服務態(tài)度、治療環(huán)境、心理護理及總體評分五個維度,各20分,滿分100分,劃為3個不同等級,①非常滿意:90≤評分≤100分;②基本滿意:60≤評分<90分;③不滿意:評分<60分,護理滿意度=(①+②)/56×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將112例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數(shù)據(jù)均輸入至SPSS23.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有效處理,SAS、SDS評分采用(x±s)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t檢驗;護理滿意度采用%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X2檢驗;結果顯示,P<0.05,即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71%(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臨床醫(yī)學研究領域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礙發(fā)生率較高問題已達成共識,通常認為住院患者中約有50%的病例均存在抑郁情緒[2]。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原因包括:卒中后心里反應;疾病誘發(fā)內(nèi)源性抑郁;腦損害;腦血流低灌注;顱內(nèi)神經(jīng)器官遞質(zhì)改變等[2]。實踐證明,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展開心理護理,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調(diào)動患者主觀能動性,促進患者身心康復[3]。與上述分析一致,經(jīng)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前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患者干預歐的SDS、SAS評分與本組干預前相比較均明顯降低(P<0.05),說明兩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效果更加明顯。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2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5.71%(P<0.05),顯示觀察組對醫(yī)院提供的護理服務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負面心理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因此具有值得應用和推廣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桃花.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癥心理評估及護理對策[J]. 醫(yī)藥前沿, 2016, 6(23):324-325.
[2] 鐘林華, 張麗麗, 葉薇,等. 心理護理干預對心血管內(nèi)科重癥患者護理質(zhì)量的影響[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 24(s1):208-209.
[3] 邰素琴.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及早期康復訓練評價[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6, 45(14):171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