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yī)院(473000)劉瑩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中又被稱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異常兇險,預后不佳,死亡率高。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分組研究,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組均為3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5例,患者年齡46~78(68.5±7.2)歲;病程1~10(4.5±1.3)年;試驗組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齡47~79(69.2±7.3)歲;病程1~9(4.3±1.2)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存在比較意義。
1.2 方法 常規(guī)治療方法:協(xié)助患者保持正確體位,常規(guī)予以吸氧,遵醫(yī)囑應用血管擴張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洋地黃制劑等藥物。在此治療基礎上,對照組予以呋塞米注射液(國藥準字H13021034,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藥品規(guī)格:化學藥品,2ml∶20mg),每次20mg,每天2次;試驗組予以托拉塞米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0849,南京優(yōu)科制藥有限公司,藥品規(guī)格:化學藥品,5ml∶50mg),每次20mg,每天2次。兩組治療時間均為3天,存在其他合并癥患者需要進行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24h、48h、72h的總尿量變化進行觀察和統(tǒng)計,同時依據(jù)NYHA分級療效評價標準評定患者心功能分級和治療效果,其中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徹底消失,心功能分級減少>2級;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心功能分級減少1級左右;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心功能分級未出現(xiàn)任何改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評析 通過SPSS21.0處理數(shù)據(jù),尿量變化使用(±s)加以描述,對比給予t檢驗,治療總有效率使用百分率(%)加以描述,組間對比用x2檢驗,如果結果顯示P<0.05,則表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進行比較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9.4%,與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4.4%予以比較,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尿量變化進行比較 兩組治療后24h總尿量、48h總尿量、72h總尿量進行比較,試驗組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所示。
附表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尿量變化進行比較(±s,ml)
附表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尿量變化進行比較(±s,ml)
組別 24h總尿量 48h總尿量 72h總尿量對照組(n=36) 2156.01±295.67 4363.34±542.06 8792.34±930.56試驗組(n=36) 1913.34±304.01 3867.01±657.90 6568.32±762.93 t 3.4333 3.4934 11.0893 P 0.0000 0.0000 0.0000
急性加重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規(guī)治療方法主要指的是協(xié)助患者保持端坐位或半臥位體位、吸氧、予以血管擴張劑、正性肌力藥物等,雖然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情,但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隨著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襻利尿劑的發(fā)展與應用,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治療中已取得了顯著性成效。托拉塞米屬于磺酰脲吡啶類新型利尿劑,對其藥理作用進行分析:本品主要對髓袢升支粗段發(fā)揮作用,其可對Na+-K+-2CL-轉運載體重吸收Na+、K+的情況進行有效抑制,以實現(xiàn)增加尿中氯、水、鈉等排泄的目的,發(fā)揮利尿功效[1]。相比于呋塞米等藥物,本品的半衰期較長,作用時間也比較長,生物利用度較高。相關文獻報道[2],采用托拉塞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并與接受呋塞米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托拉塞米可明顯增加患者尿量,效果確切,且低血鉀發(fā)生率顯著降低,安全可行。本組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其治療后24h總尿量、48h總尿量、72h總尿量均多于對照組(P<0.05)。由此證明,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