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麗
【摘 要】本文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對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第二部分為他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代表作《管理行為》簡介,第三部分為他寫《管理行為》的背景分析,第四部分主要介紹西蒙的管理學說,第五部分是對其學說的簡評。
【關鍵詞】管理行為;西蒙
Abstract: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erbert A. Simon. The second part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Nobel Prize-winning masterpiece Management Behavior. The third part is a background analysis of Management Behavior. The fourth part mainly introduces Simon's management theory. The fifth part is a brief comment on his theory.
Key words: management behavior; Herbert A.Simon
一、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赫伯特·西蒙被人稱為“科學奇才”、“世界著名博學家”,他獲得了9個博士頭銜,是西方管理決策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管理學大師,同時他是人工智能先驅(qū)、信息加工心理學的鼻祖,也是一名心理學家。
二、《管理行為》簡介—“半世紀以來的經(jīng)典著作”
西蒙是決策學派的主要代表,其作品《管理行為》主要包含兩個方面:“有限理性”和“滿意解”,人們尋求的是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決策過程理論—組織內(nèi)的活動分為常規(guī)(程序性決定)和非經(jīng)常性(非程序性決策),而常規(guī)活動則有共同的決策過程。決策過程是組織和管理的核心。西蒙在這個領域的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性,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
本書共11章,主要內(nèi)容有:決策制定和管理型組織;管理理論的某些問題;決策的事實要素與價值要素;管理行為中的理性;管理決策心理學;組織平衡;權威的角色;信息溝通;效率準則;忠誠心與組織認同;組織的剖析以及附錄什么是管理科學?其中,第一章為概括介紹;第二、三章力圖掃清某些方法論上的障礙,以便順利著手理論的構造工作;第四、五章為本書的核心部分,主要講解理性抉擇理論,其中,人類抉擇的理性方面是經(jīng)濟學家們的主要偏重點,人類抉擇機制的特性和限度是心理學家和實際決策者們所關心的;第六章是為了建立個人與組織之間的心理動機上的聯(lián)系,組織如何影響成員的決策,怎樣使決策協(xié)調(diào)一致,并保證它們符合組織的總目標,也就是說,這一章是為了解釋組織影響,尤其是權威的影響為什么能如此有效的左右人的行為?本書大多是關于組織“內(nèi)部”的問題,而本章是發(fā)生在組織邊界上的問題,即人們加入或退出組織的決策問題;第七章到第十章是組織內(nèi)部的決策過程;第十一章,是應用解釋,用以前幾章提出的分析方法,探討了組織的計劃與控制過程,討論了集權與分權的問題。
三、背景分析
1.傳統(tǒng)管理學研究的理論缺陷
傳統(tǒng)管理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它采用了一種形式主義或靜態(tài)研究方法,側(cè)重于對官僚主義的分析,忽視了對管理行為和管理過程的研究;它將政治與管理分開,價值因素與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被忽視。
2.西蒙管理行為學說的背景
1929—1933年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和“二戰(zhàn)”使西方各國放棄了傳統(tǒng)庸俗經(jīng)濟學所倡導的自由放任的經(jīng)濟政策,開始了國家對經(jīng)濟和社會的全面干預。
與此相適應,各國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官僚體制、行政權力、行政職能等方面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tǒng)公共行政學理論面對社會的變革,顯得蒼白無力。
四、西蒙的管理學說
管理決策是管理學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
1.決策研究與管理學研究
西蒙提出決策理論的目的:“在我們得以建立任何永恒的管理‘原則之前,我們首先要能夠在文字描述上精確地說明管理組織的面貌和運轉(zhuǎn)狀況。作為本人從事管理研究的一項基礎工作,我試圖構造一系列能夠進行以上描述的術語。本書記錄了我所得出的結論?!?/p>
決策概念成為管理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新的概念工具。
2.有限理性與決策準則
西蒙管理決策理論的最大特點在于他基于“理性”概念發(fā)展其理論。
在西蒙的觀點中,知識的不完全性、預測未來的困難和選擇范圍的局限性決定了“客觀理性”在實踐中并不存在。人類行為既不是古典經(jīng)濟學家所說的“客觀理性”,也不是“非理性”,而是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只能被視為具有系統(tǒng)的學習和適應能力,而不應該被視為具有絕對的合理性。
“管理人”只具有“有限理性”??陀^理性雖然不可能,但是這個概念卻十分重要,即有限理性的程度提高以客觀理性為準則、目的?;诖耍髅商岢隽怂P于決策準則的看法——應該用“令人滿意的”準則取代“最優(yōu)化”準則。
所謂令人滿意的決策標準,說明了什么是令人滿意的最小的選擇,如果提出的替代方案滿足或超過所有這些標準,那么替代方案是令人滿意的。
3.管理決策過程
對管理決策過程的研究是西蒙管理決策理論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情報活動:探查環(huán)境,尋求要求決策的條件;
(2)設計活動:設計、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備選行動方案;
(3)抉擇活動:從可供選擇的各種備選方案中選出一個適用的行動方案;
(4)審查活動:對已經(jīng)作出的抉擇進行評價。
4.管理決策的類型與技術
一個組織的全部活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重復出現(xiàn)的例行活動。這類活動的決策是經(jīng)常反復的并且有一定的結構。所以,這類決策里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當這類活動重復出現(xiàn)時予以應用,不必每次都作出新的決策,這類決策因而被稱之為程序化決策;另一類是盡管不是重復出現(xiàn),而且不能用對待例行公事的辦法來加以處理,但卻往往又比較重要的非例行活動。這類決策被稱之為非程序化決策。而決策技術分為傳統(tǒng)技術和現(xiàn)代技術。
五、結語
西蒙管理決策理論的系統(tǒng)結構可以為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一種系統(tǒng)的方法。它鼓勵管理者探索各種潛在自然狀態(tài)的對策和可能性,充分利用各種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形成一套全面的管理方法和技術體系,管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管理者(或決策者)有限的理性對組織的管理具有相當?shù)目陀^性、可行性和現(xiàn)實意義。這一理論滲透到管理的各個分支,成為現(xiàn)代管理理論的基石之一。
但是西蒙的管理即決策的思想過于片面和絕對。僅僅注意到個體理性在決策中的作用,沒有注意到影響公共決策的更廣泛的決策因素(政治因素在決策中的重要程度),非理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胥偉嵐,夏南強.赫伯特·西蒙的情報學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11):18-21.
[2]決策管理大師——赫伯特·西蒙[J].現(xiàn)代班組,2009(04):25.
[3]孟超. 西蒙決策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7.
[4]李莉. 赫伯特·西蒙“有限理性”理論探析[D].蘇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