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月亮在古代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望著同一輪明月,觀察著同樣的月面影像,卻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月亮別稱和神話傳說。
在我國古代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傳說中,嫦娥奔月流傳最廣也最為深入人心。千百年來,每到中秋的夜晚,在皎潔的月色中,彌漫著桂花香的樹下,總有孩子專心地傾聽著美麗的嫦娥偷吃了不死藥而奔向月亮的故事。
現(xiàn)代嫦娥奔月的故事來源于東漢張衡的《靈憲》,英雄射手羿為了成為長生不死的天神,在西王母那里求到了不死藥,并將不死藥藏到宮里。后來,羿移情于宓妃,這導致他的妻子姮娥非常不滿,于是就偷服了羿的不死藥,飛到了月亮上,并化作了蟾蜍。到了西漢,為了避漢文帝劉恒的諱,改妲娥為嫦娥,流傳至今。
流傳到現(xiàn)在的神話中,嫦娥是羿的妻子,然而最早關(guān)于嫦娥的記載卻同羿沒有任何關(guān)系。秦簡《歸藏·歸妹》是目前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嫦娥神話最早的文獻記載,這份文獻記載表明,在很久以前,嫦娥竊取了不死藥,飛向月亮,并占據(jù)了月亮。
嫦娥奔月神話的最初版本,并沒有關(guān)于嫦娥奔月后化為蟾蜍的說法。在后來的文獻中,美麗的嫦娥沒有成為月中仙子,反而成了丑陋的蟾蜍。這和蟾蜍在月亮神話中的地位有關(guān)。月亮別稱“蟾宮”,在嫦娥奔月之時早已生活在月亮上。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上有一只蟾蜍和一只兔子,鐮月下面一個飛騰而升的女子就是嫦娥。另據(jù)《太平御覽》記載:“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體就。”這說明蟾蜍為月亮精華生成,并不是嫦娥奔月后化成的。那么,先民們?yōu)槭裁凑J為月亮上會有蟾蜍呢?
嫦娥奔月雕塑
生殖崇拜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廣泛的原始信仰之一,原始生活環(huán)境的艱難促使先民們向神靈祈求多子多福。蛙多子,是生殖能力較強的動物,并且蛙腹部肥大,體征頗像孕婦,原始人希望像蛙那樣多產(chǎn),于是蛙成了生殖崇拜的對象。月有陰晴圓缺的周期性變化,而這種變化在先民的思維中成了生物性不死的特征,他們對月亮產(chǎn)生了無比的崇拜與神往,也對自然界中那些同月亮具有同樣周期性循環(huán)變化的生物產(chǎn)生了同樣的崇拜與神往。在他們所熟悉的生物中,蛙的特性與月亮最為相似。
然而,生物特性與月亮周期性的運動相關(guān)并不足以使蟾蜍登上月球,能使蟾蜍登上月球的應該是先民們對于月球影像的天文觀察。在遙遠的古代,由于沒有先進的觀察設(shè)備,人們只能依靠肉眼探索月球。當月球上的陰影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時,人們會認為那影子是一只蟾蜍,在古代神話體系中,月亮上應該是先有了蟾蜍,才會有那些充滿了想象力的神話故事。
玉兔搗藥在古代月亮神話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屈原在《天問》所寫是月亮中有兔的較早記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劉向在《五經(jīng)通義》中說:“月中有蟾蜍與玉兔何?”到了東漢時期,人們把蟾蜍從月中逐出了,只保留了玉兔。晉代傅玄《擬天問》詩中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贝撕?,便無人提及蟾蜍,月亮遂為玉兔獨占。
事實上,關(guān)于月中有兔子的神話在世界許多民族中都有流傳。在南美的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神話中,混沌初開時候,天地一片昏暗,于是眾神云集,推派一個名叫喬吉卡特利的神仙去把宇宙照亮,出現(xiàn)了太陽和月亮,本來太陽與月亮是一樣明亮的,為了讓他們放射出不同的光芒,一位聰明的神祗將一只兔子扔在了喬吉卡特利的臉上,從此月亮上就出現(xiàn)了兔影。生活于中國西部的瑤族,則流傳著將織有桂樹、白兔、白羊和人形象的錦毯射向月亮,從此月亮中便有了桂樹、白兔、白羊和人的影子的故事。
隨著對月亮觀察的細化,人們發(fā)現(xiàn)月面圖中出現(xiàn)了兔子的陰影,以至于《握斗樞》中說“月中有黑兔”,玉兔搗藥的神話應該從那時起開始融入了月亮的神話體系。
吳剛伐桂是關(guān)于月亮的又一個神話,這個神話最遲自漢代就開始流傳了。唐代詩人李賀在《李憑箜篌引》中說:“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眳琴|(zhì)就是神話中的吳剛。
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記載,吳剛?cè)⒘税⑴墜D為妻,兩人感情很好。后來,吳剛為了求仙學道,同妻子訣別到外地求仙。這時,一個名叫伯陵的神仙后代看中了吳剛妻子的美貌,乘虛而入。他們茍合三年,生了三個孩子。三年后,吳剛學仙歸來,知道真相后大怒,他用殘暴的手段折磨并處死了伯陵。他也因此觸怒了神靈,伯陵的祖先火神祝融暴怒,攪得天地不寧。吳剛因此被流放到月亮上,砍伐永遠砍不倒的桂樹,備受孤獨煎熬。他的妻子阿女緣婦感到愧對吳剛,于是命令自己的小兒子化作蟾蜍,來到月宮陪伴吳剛。
到了吳剛伐桂這個神話,古人關(guān)于月亮的認識基本成型了,人們在月亮的神話體系中再也沒有添加新的角色。
嫦娥奔月雕塑
神話是古代先民們認識和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人們根據(jù)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通過想象來解釋它們。世界上每個民族幾乎都有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這些神話故事在近乎隔離的地方傳播與演變,但是,它們之間卻有如此多的共性。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幾乎都會涉及到蟾蜍(蛙)、兔子、人和樹,這應該不是偶然的。
現(xiàn)代觀察發(fā)現(xiàn),從地球上只能看到月亮的近地面,也就是它永遠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們看到的月亮和月亮上的陰影幾乎是一樣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分布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們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主體幾乎一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藗兠鎸χ粋€月亮的陰睛圓缺,產(chǎn)生雷同的想象。隨著阿波羅計劃的實施,人們登上了月球,一個充滿詩意的月亮清晰地露出了而毫無生機的真容。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結(jié)束了,但關(guān)于賞月的詩情畫意伴著童年和中秋節(jié)的桂花香,會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