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454001)任妮娜
1.1 一般資料 開展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對象抽取時間段為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間,于我院治療下肢骨折的86例患者,并按照隨機抽簽原則對選取的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分為參照組患者43例、護理組43例。其中參照組患者中有女性22例、男性21例,年齡為30~55歲,平均年齡為(42.5±1.59)歲,下肢骨折分類有髖部骨折15例、股骨頸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3例,骨折原因有交通傷33例、墜傷10例;護理組患者中有女性20例、男性23例,年齡為33~55歲,平均年齡為(44±1.60)歲,下肢骨折分類有髖部骨折14例、股骨頸骨折16例、股骨干骨折13例,骨折原因有交通傷30例、墜傷13例。對比兩組患者資料觀察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實施方法為下:①患者術前開展評估,對其基本資料、病史等信息進行搜集,并計算出患者的BMI。依照量表各項指標進行評分[1]。②術后監(jiān)測護理,術后第四天使用彩超檢查患者是否發(fā)生DVT,如發(fā)生由科室醫(yī)生開展強化術后抗血栓治療。同時開展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根據量表評分,結果為低風險的患者采用基本預防護理:對患者的足底到大腿部位,進行由遠及近的30分鐘按摩,一天3次;踝關節(jié)指導其進行旋轉運動,以30次為一組,一天進行6次;中風險患者以低風險患者為基礎,借助間歇性充氣加壓設備增加物流預防護理,一次進行30分鐘,一天2次;高風險患者則應及時通知提醒,以前兩組為基礎增加相應的藥物治療[2]。③心理護理干預,患者骨折后疼痛較為清冽,臨床治療的各種手段均會對患者增加不同程度的疼痛,造成患者情緒低下,不配合治療。由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與其建立溝通,向其講述疼痛產生的原因,并指導其開展疼痛轉移的方法,鼓勵患者,增加治療的信心。第四,健康宣傳教育,針對患者病癥情況開展相應的指導及宣講,對其在治療過程中的衣著、飲食、用藥等方案給予科學、專業(yè)的指導,在有效提升患者對病情預知能力和自我護理后,降低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幾率。
1.3 觀察指標 對比參照組及護理組兩組患者的臨床恢復狀況,具體內容有下肢浮腫率、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及滿意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滿意度評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下肢浮腫率,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用n/%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數據有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組患者下肢浮腫率為7.0%,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0,較之參照組的下肢浮腫率25.6%,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20.9%,差異顯著(P<0.05)。且護理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詳情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臨床恢復狀況對比
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與患者術后長期臥床靜養(yǎng)有直接的聯系,如果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后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對患者的下肢功能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逐步喪失下肢功能的同時,還會引發(fā)繼發(fā)性肺栓塞等病癥,對患者的生命帶來威脅。對此臨床中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次對參照組及護理組的研究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護理組患者的臨床恢復情況中下肢浮腫率及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且其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分析綜合護理取得以上護理成效的原因有:綜合護理在術前對患者展開了科學的評分,并于術后開展及時的血栓檢查,為術后開展積極的預防護理、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護理內容提供了依據,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配合,增強治療的信心。
綜上所述,在下肢骨折術后并發(fā)深靜脈的預防工作中實施綜合護理,為患者提供了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降低了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幾率,有利于患者骨折的快速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