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覃結玲
《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文明:柬埔寨》李連君 主編
連旭 攝影
顧佳赟 撰文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柬埔寨王國古稱高棉,坐落于中南半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擁有著璀璨的文明,但世人熟知的多是吳哥文明,對該國文明缺少整體認知?!督z綢之路上的東南亞文明:柬埔寨》是一本系統(tǒng)反映柬埔寨歷史文化的大型圖文書,為人們直觀深入地了解柬埔寨文明提供了范本。
全書以歷史時間為軸,從柬埔寨遠古文明的緣起、扶南王國、真臘王國再到雄偉的吳哥帝國及帝國的隕落、涅槃重生,把中印兩大文明與柬埔寨當地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獨特的文明史,包括聞名世界的吳哥王城的誕生和演變等進行細細梳理,可以說既是一部柬埔寨的文明史,又反映了歷史上柬埔寨政治和軍事上的更迭變遷,還是中柬建交60周年的獻禮之作。
該書由對柬埔寨歷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顧佳赟擔任撰稿人,簡明、通俗的敘事引人入勝。講述高棉文明的起源時,以“1876年法國人羅克在柬埔寨磅清揚省發(fā)掘三隆森遺址,邁出了探尋東南亞史前文明的第一步”,引發(fā)人們對高棉文明起源的好奇心。各個章節(jié)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濃墨重彩地介紹扶南時期“普農達風格”的雕塑、吳哥時期氣勢恢宏的吳哥寺、當代領導人為發(fā)展經濟所做出的貢獻、殖民史、王權爭斗等,在作者的精心布局下,柬埔寨不同時期各領域的代表成就、輝煌的文化與迷人的風韻,通過鮮活的文字躍然紙上。
在敘述過程中作者還融入不少美麗的傳說故事,增強了全書的可讀性和生動性。如神話傳說“憍陳如和那伽龍女的故事”,吳哥寺的浮雕“翻攪乳?!边@涉及毗濕奴、因陀羅、梵天等眾多神話人物。
為呈現(xiàn)中柬兩國長期友好往來的歷史,作者結合《隋書》《新唐書》等典籍進行闡述,增強了書稿的史料性。如扶南與中國的官方聯(lián)系建立于3世紀中葉。扶南王范旃于243年派遣使者到吳國貢獻樂人和方物,孫權則于243年至252年派遣中郎康泰、宣化從事朱應對扶南進行了回訪。南朝蕭梁政權時期、唐朝及明朝是中國與柬埔寨交往極為頻繁的時期。蕭梁時期柬埔寨遣使朝貢10次、中國回訪扶南2次,唐朝時分別為20次、1次,明朝時則分別達23次、10次之多。到了當代,中柬兩國的交流日益頻繁,滲透到經濟、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兩國關系正朝著全方位的新型戰(zhàn)略伙伴方向邁進。
該書的500張圖片,是從上萬張圖片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既有視野寬廣的全景圖也有細致入微的局部特寫圖,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藝術價值,承載了廣博的文化內涵。高蓋古建筑群中刻有吳哥時期文字的石墻直觀地呈現(xiàn)了柬埔寨語言文化發(fā)展演變的形態(tài),姿態(tài)各異的寺廟建筑多角度詮釋了柬埔寨不同時期藝術風格的特點,富麗堂皇的宮殿、精美的壁畫傳遞出了柬埔寨宮廷文化恢宏的氣勢。這些富有代表性的圖片以震撼的視覺效果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讀者感受柬埔寨不同歷史時期文明發(fā)展演變的軌跡,在美的享受中充分領略柬埔寨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
該書以翔實生動的文字、精美豐富的圖片繪就了一幅獨特的柬埔寨人文歷史畫卷,為對柬埔寨感興趣的讀者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同時,該書通過對柬埔寨文化及其文明成果的深入梳理,于世界文明史和藝術史領域發(fā)出了東方本土的聲音,積極響應了“一帶一路”的國家倡議,有助于增進中國與柬埔寨的人文交流,也為讀者了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閱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