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徑 穆莉萍
摘 要 近年來,農(nóng)村女童遭性侵犯的案例屢屢見諸報端且呈上升趨勢,性侵害不僅會給女童造成不可忽視的身心創(chuàng)傷, 而且給女童的照顧者尤其是母親帶來心理、精神及生活方面的巨大痛苦與挑戰(zhàn),她們需要社會支持來幫助其更好度過危機,從而更好地保護受傷的孩子。本文以個案研究為主要方法,輔之以個案介入的反思與總結,深入分析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所面臨的問題及所需的社會支持,并對該情境下的個案介入服務進行相關探討。研究發(fā)現(xiàn)個案工作介入有效促進了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家庭、親屬等非正式支持與政府、社區(qū)等正式支持網(wǎng)絡的構建,使其獲得更多情感性、工具性和信息性的支持;同時也提出在社會支持構建的廣度、強度、效度及持續(xù)度等方面還需有所加強。
關鍵詞 兒童 性侵犯 社會支持 個案介入
基金項目:四川外國語大學校級科研項目“路徑與機制—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行動研究”(sisu201623);四川省農(nóng)村社區(qū)治理研究中心項目“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角色定位與實務探索”(SQZL2017C05)。
作者簡介:汪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研究方向:農(nóng)村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穆莉萍,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教師,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工作政策、反貧困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77
一、引言
近年來,農(nóng)村女童遭性侵犯的案例屢屢見諸報端且呈上升趨勢,據(jù)“女童保護”不完全統(tǒng)計,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的433起性侵兒童案件、778名受害者中,329起受害者為農(nóng)村兒童,占比75.98%;719人為女童,占比92.42% 。性侵害不僅會給女童造成不可忽視的生理與心理創(chuàng)傷, 而且會給女童的照顧者,尤其是母親帶來心理、精神及生活方面的巨大痛苦與挑戰(zhàn)。當發(fā)現(xiàn)孩子被性侵,母親通常會經(jīng)歷巨大的恐慌,憤怒,悲痛、自責、內(nèi)疚與無助,還可能遭受抑郁、PTSD等二次創(chuàng)傷,她們需要社會的支持來幫助其應對和處理自己的創(chuàng)傷,從而更好地保護受害的孩子(Masilo,G.M.&Maselesele;,M.D.2017);然而當前大多數(shù)研究與項目都只把焦點集中于受侵兒童本身,她們的母親卻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且很少獲得所需的社會支持與幫助(Tavkar,2010)。因此本研究將以社會支持理論為指導,以一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個案服務為例,探討個案工作對受侵女童母親社會支持構建的介入服務。
二、文獻綜述
(一)受侵女童母親的界定、社會支持需求及社會工作介入研究
“受侵兒童母親”英文為“mother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通常簡稱為“Mother of SAC”,Masilo,G.M.(2016)對其做出的界定為“Any non-offendingwoman, stepmother, caregiver, foster parent,adoptive parent, grandparent or biological mother who takescare of the SAC up to 16 years”,結合中國性侵兒童的年齡界定,本文對受侵女童母親的界定是遭受性侵害的0-14歲的女童的母親,包括生母、養(yǎng)母、繼母等。
Jones(2011)與Zimba (2013)指出兒童遭受性侵會給母親帶來極其消極的影響和打擊,使其經(jīng)歷心理和情感層面的創(chuàng)傷,她們非常需要支持。可現(xiàn)實情況往往是,如果子女受到性侵犯,母親常常是被遺忘的受害者,她們的需要常常不被承認,也得不到滿足(NCH,2001)。Domain et al.,(2010)進一步指出受侵兒童母親需要處理孩子失貞、家庭關系等多重問題,并且她們還可能經(jīng)歷情感和經(jīng)濟上的困難,尤其是對沒有工作的母親而言,因此對受侵兒童母親提供幫助是非常必要的。Jackson (2008)在《被遺忘的受害者:受侵女孩的母親》一文中揭示受侵女孩母親遭受的創(chuàng)傷很大,孩子被性侵的事實及性侵被披露的過程都會影響母親的心理健康,她們需要社會支持來幫助她們克服這些創(chuàng)傷和悲痛;研究也指出,如果母親缺乏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她無法有效幫助孩子并且還可能會延長孩子受性侵后的痛苦過程。Masilo,G.M.(2016) 再次證實受侵兒童母親對社會支持的需要,如果缺乏社會支持和適當?shù)膽獙Σ呗詴鼓赣H無法處理好她們的創(chuàng)傷而長期陷于痛苦、也可能導致母親采取逃避措施而不斷加劇其PTSD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合適的干預,受害家庭也可能陷入持續(xù)的功能失調(diào)中,而一個支持性的環(huán)境,如來自家庭、朋友、鄰居、同事以及其他相關者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母親更好地處理壓力和創(chuàng)傷。在這種特殊時期,能夠從家庭內(nèi)部和家外系統(tǒng)中得到相應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國外關于受侵兒童母親社會支持的探討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增加,其中也有談及社會工作的介入(Patricia A. Joyce,2007)。而反觀我國,能找到的相關研究實在不多,僅于紀新(2012)在其碩士學位論文里,對社會工作介入受害家庭、通過物質(zhì)和精神等支持,幫助提升家庭支持功能進行了一定探索。令人欣慰的是,龍迪教授(2017)在其《綜合防治兒童性侵犯專業(yè)指南》專著里,對性侵犯兒童受害家庭做了大量探討,并提出專業(yè)支援服務的關注點不能只放在受害兒童和侵犯者身上,專業(yè)人員需要理解母親的困境,并提供相應的專業(yè)支援服務。雖然此處未直接提及社會工作服務,但社會工作一直是本書“專業(yè)支援服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不過,整體來看,我國當前針對受侵兒童母親開展的研究十分缺乏,而對于農(nóng)村受侵女童的母親則更少涉及。
(二)社會支持概念、分類及理論指導意義
社會支持是社會網(wǎng)絡中的他人給予個體的一般性或特殊性的支持行為,這種支持行為有利于增強個體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減少個體受到來自于不良后果的影響(Malecki&Demaray;,2002);葉勝泉等人(2003)提出社會支持是個人通過與他人、社會組織或團體進行互動,獲得的物質(zhì)、情感、信息和歸屬等方面的支持總和??傊?,不同領域的學者都認同,社會支持作為一種社會資源可以促進個人的健康和福利(Jacobson,1986)。
賀寨平(2001)系統(tǒng)的歸納了國外學者的社會支持分類,將社會支持劃分為:物質(zhì)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信息支持;陳岱云等人(2013)以社會支持提供主體的來源為依據(jù),將社會支持劃分為正式社會支持和非正式社會支持兩種類型,并指出由政府、工作單位、社區(qū)、社會組織等提供的支持即為正式社會支持;由家庭、親戚、鄰里、朋友等提供的支持即為非正式社會支持。社會支持理論強調(diào)運用個體所在社會系統(tǒng)中的資源和支持以促進其社會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本文將以該理論為指導,結合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的實際問題與需求,展開個案工作介入服務探討。
三、研究方法
筆者在工作期間親眼目睹一位農(nóng)村母親在女兒遭受性侵害后的痛苦掙扎過程,并作為專職社工為其開展個案服務,幫助其重塑生活信心并構建其社會支持系統(tǒng)。因此,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主要方法,輔之以個案介入的反思與總結,深入分析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所面臨的問題及所需的社會支持,并對該情境下的個案介入服務進行相關探討。
在資料收集方面,采用面對面的半結構化深入訪談作為主要的資料收集方式;在資料分析方面,將訪談錄音整理成文本資料后按分析的邏輯框架進行歸類分析。為保證資料的可信性,研究者借助筆記、受訪者確認等方式以增進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另外,本研究嚴格遵守研究倫理要求,所有的訪談均是在征得被訪者同意、尊重被訪者隱私和匿名性要求下開展的,同時對訪談資料進行匿名化處理,以保護訪談對象的隱私。
四、個案工作介入分析
(一)個案背景
案主現(xiàn)年42歲,務農(nóng),初中文化,身材瘦小,右膝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不影響正常行走,住于村子半山腰,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差。其丈夫早年因礦山放炮被炸傷,神經(jīng)和精神受到一定影響,性格較暴躁,愛抽煙喝酒且酒后極易發(fā)脾氣;案主婚后育有一兒一女,兒子12歲讀小學6年級;女兒16歲讀初三,兩年前在祖父母家寄宿上學時遭遇理發(fā)店人員強奸,官司已打兩年,至今仍未勝訴。女兒因該事件落下性疾病,病情已得控制,但極易復發(fā),需定期復查。案主家庭在女兒遭受性侵后陷入巨大的痛苦和壓力中,其丈夫沉浸在對該事件無法愈合的憤怒和責難里,本來暴躁的性格變得更加嚴重,一度無法正常務活,且對孩子冷漠相待;女兒在身心上飽受傷害,兒子在家庭變故后變得十分沉悶;案主本人長期難以釋懷,感到自責、痛苦、無助,擔心女兒的名譽、心理及身體健康,同時獨自承擔著支撐整個家庭的壓力。
(二)接案與預估
在取得案主信任、建立的專業(yè)良好關系,經(jīng)過2-3輪深入的訪談并收集了充足的相關資料后,研究者參考“受侵兒童母親心理健康影響系統(tǒng)模式分析圖”(Campbell et al., 2009),并結合社會支持理論,對案主的問題和需求進行界定與分析。總結而言,案主在其女兒遭受性侵害事件后,其個體、微觀、中觀、宏觀及時序系統(tǒng)等各個層面都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與壓力,其自我功能大大受損且極需社會支持;因此,重構社會支持系統(tǒng)以修復其自我功能并促進增能顯得尤為迫切,為實現(xiàn)該需求,個案工作者從其所處的正式與非正式兩大支持系統(tǒng)內(nèi),挖掘并調(diào)動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及信息性支持等。
(三)計劃與介入
(四)評估與結案
經(jīng)過大半年的努力,社工協(xié)助案主從無助的困境中走了出來,其丈夫已外出務工、女兒積極求學、兒子狀態(tài)良好、而案主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也大有好轉。同時,社工也協(xié)助其尋找到適合其家庭發(fā)展需要的方向,并探索出許多有效的問題解決途徑。通過正式與非正式資源的廣泛鏈接,幫助案主獲得來自政府、社區(qū)的積極關注與支持,同時幫助案主增強了來自社會、親人和家庭的有效支持。案主曾言道,社工和政府這么努力地幫助她,除了感謝之外,一定會更加積極地生活,并不斷增強自我改變現(xiàn)狀的能力。
五、討論與結論
(一)個案工作介入有效促進了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構建
首先,案主的家庭關系得以改善且家庭支持功能有效增強。孩子遭受家外性侵時,家庭的支持本應是母親的第一道防線,但一些家庭往往陷入功能失調(diào)狀態(tài),而母親則面臨著家庭危機的處理(Masilo,G.M.,2016)。家人、親戚的支持可以為母親提供重要的情感支持,也是其非正式支持的重要來源。但是案主家庭在變故后深陷痛苦,女兒的身心創(chuàng)傷無疑是其最大擔憂;其次,正如(Davis,1995;Mannarino& Cohen,1996)研究所示,父親在女兒受侵犯后無法處理自己的強烈情緒、為憤怒和焦慮所困擾,不能給家庭提供保護和支持,反而還因性侵犯發(fā)生和披露帶來的后果而指責孩子,丈夫長期的不振極大地加重了案主的負擔。同時,正如Baker, Tanis & Rice(2001)研究所表明的,由于兄弟姐妹與受害兒童共享家庭的情緒資源(父母的關注、支持和保護)和物質(zhì)資源,因此,他們無疑也會受到性侵犯的負面影響;案主兒子長期沉悶寡言也給案主造成不少擔憂。另外,因女兒是在公婆家借住時遭性侵,案主對公婆有一定的責備且拒絕其幫助。社會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以案主為中心,通常家庭聯(lián)合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逐步改善其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尤其是案主丈夫和女兒的積極轉變,使得家庭關系得到極大改善、家庭系統(tǒng)得到有效重構,有效增強其家庭支持功能。良好的家庭系統(tǒng)自然為案主帶去了巨大的情感支持和能量。
其次,社會工作者在充分挖掘和調(diào)動來自政府、社區(qū)的正式支持同時,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正式的社會支持力量,也有效增強了案主對正式支持系統(tǒng)的信任與運用。案主女兒性侵案發(fā)生后,案主曾去街道上訪,也堅持打官司,但因各種原因一直未得到公正審判,案主因此對政府喪失信心,不再尋求任何政府支持。社工介入過程中堅守保密原則,在保證其隱私前提下,協(xié)助其合理爭取社會資源,如輕松籌、低保等;并鼓勵其積極走進社區(qū)和街道辦尋求相關的政策或生計幫助。一系列的努力增強了案主對政府、社區(qū)等的信任,也使其感受到了來自社會支持的力量,并使其獲得了更多來自社會的物質(zhì)性、情感性和信息性支持。因農(nóng)村婦女面臨著一些特殊情況,如貞潔觀鮮明、經(jīng)濟壓力較大及可尋求資源相當稀缺等,服務過程并不簡單,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大量的付出。如前兩次家訪時,案主不允許社工透露任何風聲給鄰居或社區(qū),也不接受社工幫街道或社區(qū)說的任何“好話”,隨著服務的一步步深入,案主逐漸放下過往看法,跟著社工一同重新認識社區(qū)、街道等并尋求相關支持。
再者,社會工作者以其特有的專業(yè)優(yōu)勢幫助案主增強其自我支持功能。The MOSAC 指出兒童性侵害不是一件容易處理的事,也不會隨著時間而輕易消失,而且會造成一些短期或長期的持續(xù)性傷害,在孩子遭受性侵時及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母親非常需要獲得支持。案主在女兒遭受性侵害后,不僅要幫助女兒處理身心創(chuàng)傷,而且還要應對家庭危機、經(jīng)濟壓力及自我心理創(chuàng)傷。加之作為一個農(nóng)村婦女,社會支持單一且脆弱,主要限于個人支持層面(沈菊、龔娜,2010),不僅缺乏正式支持,因家居高山深處,無鄰居無朋友,甚至家人也無力支持,缺乏來自外界的支持與幫助,長期獨自承重。社會工作者作為一股強大的支持力量介入,在尊重案主尊嚴、相信案主能力,挖掘其優(yōu)勢資源并促進其自我增能同時,幫助案主減負、引導案主轉變視角、向外求助并積極運用外部支持,最終促進其自我支持功能的增強。
(二)個案工作介入還需加強受侵女童母親社會支持構建的廣度、效度及持續(xù)性
當然,社會工作者還有許多待進步空間,如在社區(qū)村民支持構建方面尚且不足,這涉及到文化意識層面的議題,需要通過長期的倡導與努力。需注意的是,兒童性侵隱蔽性極強,尤其在農(nóng)村,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家庭遇到這樣的事情很丟臉,因此大多選擇默默獨自承受一切,感覺不被理解及會被歧視的想法無疑又大大增加他們面對鄰居和村民的壓力,因此,要想真正增強社區(qū)支持,還有很多意識引導和觀念轉變的工作需要去完成。
另外,社會工作者必須思考從哪些方面行動,才能增強案主支持系統(tǒng)的持續(xù)有效性。比如在結案后第四個月時,案主因其丈夫患病、女兒突然提出退學,又一次面臨家庭危機。再次面臨家庭挑戰(zhàn),案主不像之前那般無助,但還是感覺非常困難。因此,介入服務中注意加強案主的預警與防治支持系統(tǒng)構建,開拓應急出口,使案主不僅有強大的自己可依靠,還可更易地獲得外部的支持力量,如向親戚借錢為丈夫治病、發(fā)動有影響力的親屬勸導女兒等,簡言之,要在真正意義上增強其社會支持運用能力、社會支持的強度和效度及持久性。
總結而言,孩子受到性侵犯不免會給母親造成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巨大痛苦與挑戰(zhàn),她們需要社會支持來幫助其維持自我功能,從而更好地保護孩子和家庭。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有其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作為專業(yè)支援服務的個案介入可以有效促進農(nóng)村受侵女童母親家庭、親屬等非正式支持及政府、社區(qū)等正式支持網(wǎng)絡的構建,使其獲得更多情感性、工具性和信息性的支持;但同時也需在支持網(wǎng)絡構建的廣度、強度、效度及持續(xù)度等方面有所增強。
注釋:
“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tǒng)計報告。
一個專門為孩子遭受過性侵害的母親而設計、提供兒童性侵的信息及母親所需的支持和資源的網(wǎng)站。
參考文獻:
[1]Masilo, G.M. &Davhana-Maselesele;, M..Guidelines for support to mothers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in North-West province.Curationis, 2017,40(1).
[2]Masilo, G.M. Support program to mothers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in North West Province in South Africa: A literature review.Journal of Human Ecology, 2011,36(1).
[3]Masilo, G.M. &Davhana-Maselesele;, M..Experiences of mothers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in North-West province, post disclosure.Curationis, 2016,39(1).
[4]Jones, L.K. Experiences and needs of mothers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A Gestaltperspective, masters dissert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Potchefstroom. 2011.
[5]NCH Children and Families Project.Creating a Safe Place: Helping Children and Families Recover from Child Sexual Abuse. London and New York: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01.
[6]Jackson, C.J. Forgotten victims: Mothers of sexually abused girls, Dissertations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
[7]于紀新.社會工作介入兒童性侵犯受害家庭的個案研究.南京理工大學.2012.
[8]龍迪.綜合防治兒童性侵犯專業(yè)指南.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7.
[9]王思.社會支持視角下城市貧困家庭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以湖北省武漢市H社區(qū)為例.2016.
[10]Jacobson, David. Type and timing of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86 (27).
[11]張友琴.社會支持與社會支持網(wǎng)——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12]Davis, M. G. Parental distress and ability to cope following disclosure of extrafamilial sexual abuse. Child Abuse & Neglect, 1995(19).
[13]Mannarino, A. P., & Cohen, J. A..Family-related variable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formation in sexually abused girls.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1996 (5).
[14]Baker, J. N., Tanis, H. J., & Rice, J. B.. Including siblings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 sexual abu-se.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2001(10).
[15]陳琦、何靜.農(nóng)村留守婦女社會支持研究綜述——兼論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婦女研究論叢.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