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婷
近期知名作家蔣方舟在節(jié)目上自曝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她回顧成長歷程,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在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努力,害怕跟別人起沖突,盡力去討好別人,即便在親密關(guān)系里,哪怕對方已經(jīng)侵犯自己的原則了,為了避免惹對方不開心會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在訪談對話中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總是很謙卑的聽從所謂的前輩,為的就是讓大家喜歡自己。直到去年,蔣方舟去異國一個人生活一段時間,才逐漸發(fā)現(xiàn)這樣一直討好的人格是多么可悲和可憐,同時也給了自己打破”討好型人格“做真實自己的勇氣。
節(jié)目一經(jīng)播出,“討好型人格”這個概念進入了公眾的視線,引起大家共鳴,很多人紛紛表示,“這就是自己啊”“我也這樣”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討好型人格”,以及這樣的人有什么特點,甚至要如何去改變呢?讓我們在唏噓感慨之后,更客觀的來看待“討好型人格”。
什么是“討好型人格”
首先從心理學(xué)的專業(yè)評估診斷來講,沒有“討好型人格”這樣的診斷名稱,更多的是一種行為傾向和心理模式,更準確地說,是某個人具有討好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多數(shù)是潛意識的,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已經(jīng)按照習(xí)慣的路徑完成了,就好像一個程序,一旦點擊開關(guān),程序就會自動跑一遍。當然這樣的討好模式會充斥在人生的很多面向,比如工作中討好領(lǐng)導(dǎo)、同事,家庭中討好親人,親密關(guān)系中討好愛人,哪怕是虛擬的社交網(wǎng)絡(luò)中也試著要去討好陌生人。在討好他人的過程中,會將注意力、心理能量都想外投注,緊密而小心的關(guān)注對方的需求并快速準確地滿足對方,從而被別人所喜歡接納。這樣會導(dǎo)致對自己我存在感的虛弱,對自我需求的壓抑或忽視,逐漸喪失自我。
討好模式的特征
一、內(nèi)心很敏感,對別人的感受和想法很快的洞察,這種敏銳和細膩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敏感地覺察到對方的需求,并隨時準備,恰好地滿足對方,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接納,甚至喜歡和稱贊。討好模式運用起來特別嫻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方法,就好像動物為了生存會將自己的本領(lǐng)練習(xí)得如火純青。
二、特別在意被人的評價和看法,敏感的背后是脆弱。不知對別人的需求很敏感,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也非常敏感,很害怕別人的否定、指責(zé)、不滿、抱怨。甚至害怕別人不開心,哪怕不是因自己而起,都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很容易感到受傷和委屈。有時為了獲得別人的喜歡,而委屈或壓抑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對方。
三、害怕沖突,不敢拒絕和提要求,或者不知道如何拒絕和提要求。一旦關(guān)系中出現(xiàn)矛盾沖突,寧愿自我犧牲,也不會表達自己的訴求。拒絕別人是很艱難的事,會覺得自己不該、不對,甚至放低自己的底線也不敢拒絕。很多合理的要求不敢提出,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不確定對方會不會愿意給予。
四、容易憤怒,因為討好的過程壓抑了很多自我,委屈積累久了,就容易憤怒。在別人眼里看到莫名的暴怒,在討好的行為里是很深的委屈和不甘,“我已經(jīng)為你做得那么多了,你怎么可以這樣”。但討好模式帶來的憤怒表達只會把關(guān)系推遠,反而不能一致地得到對方的關(guān)愛回應(yīng),帶入要更加討好才會被愛的惡性循環(huán)。
討好模式的心理成因
一、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獲得過“無條件的愛”。在臨床案例中大部分具有討好型模式的人幾乎都具有同樣的經(jīng)歷:原生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他們感覺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滿足這些條件和需求,成為父母期許的樣子,才會被愛和被關(guān)心,同時也才能有一點點確定的安全感,父母是覺得我好的,是不會拋棄我的。而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肯定和關(guān)愛是關(guān)乎生存的,他們會非常自然和迅速地放棄自我的需求和感受,來滿足父母的期待,來討好父母獲得關(guān)注。討好作為一種生存技能被無意識的印刻在心理,成為一種關(guān)系中的模式,在其他的關(guān)系中仍然不斷地通過討好去滿足別人,獲得關(guān)注和認可。自我的需求不斷地被壓抑和放棄,最終迷失在討好別人的人生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日本有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非常深刻形象地演繹了討好模式的形成以及在其一生中無形的影響,甚至當松子離開人世,仍然覺得“生而為人,對不起”,沒有自我價值的過完“被嫌棄”的一生。松子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妹妹,爸爸因此更關(guān)愛妹妹,松子一直希望能夠獲得爸爸的關(guān)注。有一次無意中做了一個鬼臉,爸爸就笑了起來,從此以后,這就成了松子內(nèi)心堅信唯一能討好到父親,唯一能通過討好來建立的關(guān)系。之后,松子在其他關(guān)系里和人生的重要時刻,都會不自覺地做鬼臉,可是這并不會討好到別人,只會把別人嚇走,甚至讓自己受傷。電影里的“做鬼臉”其實在隱喻這樣一種為了獲得關(guān)注而討好的模式,不僅不會獲得認可和接納,反而讓自己更加的沒有生存意義,更沒有人真正愛自己。
從生活和影視作品中看到討好模式的人內(nèi)心的孤單和恐懼,討好別人來尋求被愛,不拒絕不反抗,完全放棄自我,只是因為內(nèi)心非常恐懼,害怕自己因為不能讓別人滿意而被拋棄。如此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在活著,的確在人間失格。
二、討好模式者自我價值感匱乏及內(nèi)心的空虛。具有討好型模式的人一般自我價值感比較低,或者很難確定自我價值,他們通常要通過“討好”別人,在別人的認可和贊賞中來確定自我價值,但是這種討好來的價值感很脆弱,很快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懷疑,應(yīng)對不安和懷疑的辦法是繼續(xù)不停,更全面更細致地去討好。這樣一個惡性循環(huán),自我價值感匱乏——通過討好獲得認同的價值感——對討好來的價值感到空虛——再次討好來獲得更多認同。
三、討好模式者對自我痛苦體驗逃避,渴望關(guān)系的融合消除痛苦。討好模式者對情緒和需求的體驗很敏感,但是,他們的關(guān)注焦點都在外界,在別人身上,很少能夠直接地去體驗自己。因為對自我情感的體驗是一件需要勇氣和力量的事情,尤其面對痛苦時,“討好”別人,去滿足別人,很好地規(guī)避掉了對自我痛苦的體驗,同時還能獲得被他人認可的好體驗。舉個例子,比如我很餓,餓得很難受,胃痛口干,如果是討好型的模式,不去體驗這個餓的痛苦需求,自己去找東西吃,而是去關(guān)注別人,猜測別人,當他親密的關(guān)系里有人出現(xiàn),馬上捕捉到:對方餓了。然后開始討好:你餓了吧,你要吃什么我來滿足你。對方會很開心被照顧了,然后表達喜歡或者認同,這時候,我就可以不體驗我最初的餓了,甚至獲得了更好的體驗,而逃避、遺忘了自己最初的需求。
如何改變討好模式
既然討好是一種行為模式,背后有行為的動機和渴望滿足的需求,那么,通過對自我的認知和努力嘗試,是可以調(diào)節(jié)這個模式的。再次澄清一下,討好是一種行為模式,不是人格,行為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一、 為什么要改變“討好”。這是在改變之前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討好對自己意味著什么?為什么要改變這種模式?因為對于討好模式者來說,非??赡堋案淖儭笔菫榱诵乱惠喌摹坝懞谩?,如果只是更換了一段關(guān)系或者為了別人而改變,依然還在原來的討好模式中。改變不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段關(guān)系,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變。
二、 行為-認知-情感協(xié)調(diào)一致。行為上先識別哪些行為是自己的討好行為。這并不容易,“討好”已經(jīng)成為習(xí)慣,甚至自己都不能覺察到??梢宰屪约合嚷稽c,問自己這是我需要的嗎?我內(nèi)心愿意這樣做嗎?比如,你出國旅行,你的朋友讓你帶很多化妝品,多到行李要超重了,可是你還是答應(yīng)了。那么要思考,我為什么要幫她帶,這么做我開心嗎?如果她是你的愛人,你想盡自己所能對她好,這是你的需求,如果只是怕對方不開心,或者怕對方認為自己不是個好說話樂于助人的人,那么就是在討好。接下來如果判斷是“討好”行為,那么勇敢地說不,停止討好的行為。當然,這個拒絕是不含敵意的,并不針對別人,是你順從內(nèi)心的選擇。
認知層面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放棄之前對自我價值貶低,二是建立自我內(nèi)在的穩(wěn)定價值感。討好行為背后是希望滿足別人的需求,獲得認可,認為自己本身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只有在別人的眼里才能看見自己有點價值。其實我們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討好模式的人一般都還不錯,比如開篇提到的作家蔣方舟,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討好”別人雖然放棄自己內(nèi)在需求,但都會滿足外在的規(guī)范要求。所以他們看起來學(xué)習(xí)不錯,工作不錯,只是自己時常感受到內(nèi)心的空虛和不安。要肯定自己真的不錯,這種自我的價值是客觀和堅定的,“我”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差。勇敢承認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更勇敢的接受自己的劣勢。從別人目光的世界中,走進自己的真實世界,相信自己有價值,也相信這樣的自己會愛與被愛。
在情感的體驗部分,要跳出自己的舒適情感區(qū),不再逃避內(nèi)心的恐懼,比如恐懼如果自己不能滿足誰誰就會被拋棄;不再逃避內(nèi)心的痛苦,比如并不是人人都能接納我,人人都愛我。當真正面對體驗時,也許美麗玄幻的泡泡破滅了,但獲得了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關(guān)系,愛自己,愛值得愛的人。
最后,無論你的成長環(huán)境如何,無論你是何種性格,都將蔣方舟的這段話送與你:“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價值,在實現(xiàn)這個價值的過程中,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shè)的話,其實是冒了非常大的風(fēng)險:你吸引來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賞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p>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