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摘要:隨著我國在基礎教育不斷投入,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正深入課堂,其聲、光、電結合的特殊功能在優(yōu)化語言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容量,以其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教師授課的重要教學手段。同時,也要科學規(guī)劃多媒體的應用,量體裁衣、量身定做,選擇優(yōu)質素材,以教學目標為多媒體手段選擇依據,以學生綜合發(fā)展為選擇目的,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制作行之有效的課件。本文旨在討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合理應用,以期在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同時,提升整體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多樣性 合理應用
一、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語文不僅是一門基礎學科,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組織能力,還承擔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但語文課程內容瑣碎、形式枯燥,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語文還存在認知不足,對“煙波浩淼”的語言“海洋”心存畏懼,語文學習成為一種負擔。多媒體教學就是改變以往傳統(tǒng)課堂“滿堂灌”、“平鋪直敘”的形式,將教學主體讓位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愛好與熱情,實現(xiàn)“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fā)展?!彪S著新教改的深化推進,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其“得天獨厚”的信息交流、資源整合優(yōu)勢,形式多樣的展示手法、教學技巧,拓展了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開闊了學生視野,同時有效促進教師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事半功倍地完成。
二、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古語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語言學習是一項重復聯(lián)系、反復記憶的工程,持續(xù)時間長、注重平時積累。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傾向于多重感官刺激,語文課程學習往往不能時刻保持興趣。多媒體技術就是把空洞、蒼白的語言描述,轉化為動態(tài)畫面,結合教學目標,引入情景,引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共鳴,教師教得有聲有色,學生學的有滋有味。如《詹天佑》這篇課文出現(xiàn)六年級下冊,學生對詹天佑了解不多,對京張鐵路歷史背景理解不夠深刻,學生會感到乏味、不愿意學,這就造成語文教學的被動。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展示京張鐵路修建歷史照片、觀看《詹天佑》電影、相關紀錄片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京張鐵路修建時克服的種種困難,仿佛置身于那個憂國憂民的時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此時再結合課文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像這種采用結合影音、幻燈、圖片等多媒體教學方法,形象、直觀的情景化展示課文原先呆板、枯燥的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繪聲繪色地給予學生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加深課文的理解,進而加深所學知識的記憶。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章是作者的情感表達,是作者通過文字揭示生活的原理與真諦,蘊含著審美與哲學,受制于小學階段學生的人生閱歷,學生對一些文字缺乏想象,體會不到其中的美感。比如《觀潮》這篇文采斐然的課文時,大部分學生沒有實地領略過錢塘江大潮,難以體會其波瀾壯闊,特別是對描寫的大潮豐富變化,學生難以展開聯(lián)想。多媒體技術為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條件,課堂上截取潮前、潮臨、潮去三個階段的實拍視頻,配以不同的音樂背景及課文旁白,展現(xiàn)錢塘江大潮波濤如怒、洶涌澎湃的壯美,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進而領略了祖國大好山河的溫柔美和雄壯美,得到了美得享受。結束視頻后,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學生腦海中已有聯(lián)想畫面,情隨境生,事半功倍地學習。
(三)豐富課堂教學容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小學語文課文的設置分類復雜、綜合性強,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增加課堂信息量。研究顯示,同時運用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可以充分刺激大腦灰質記憶區(qū),達到最佳的學習效率。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信息傳遞全憑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黑板板書,這兩種方式缺乏動態(tài)視覺效果,信息含量少,往往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渾渾噩噩,也沒有形成預期的教學效果。應用多媒體技術就是大量增加學生聽和看的機會,視覺、聽覺系統(tǒng)協(xié)調運用,同時接受教學信息,信息量是原來的數(shù)倍、甚至十倍以上。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精心制作課件,擴展課程相關內容,使學生置身于影像、音頻、文字環(huán)繞之中,加快課程內容展示速率,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利用這一信息優(yōu)勢對教學內容作一些補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以及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眾多相關資料。如:在講到《會說話的燈》時,教師可以展示飛機燈光、航標燈光等設定規(guī)則,及演化歷史,從而擴大了學生知識面。教學《太陽》這一課時,教師也可以介紹一些關于太陽黑子、恒星、太陽系、地球公轉等天文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科學,進一步引導學生追求科學,崇尚真理的信念。
(四)突破教學難點、重點
古詩詞、成語因其文體簡短精悍、內容復雜豐富,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古詩詞、成語出現(xiàn)在小學生識字階段,此時學生識字量有限,文學知識儲備薄弱,很多簡單的五言絕句與成語對他們來說都稱得上佶屈聱牙、晦澀難懂。比如成語“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歷史背景較深,包含的信息量較大,單靠老師講述,學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如果將這個成語用動畫展現(xiàn)出來,配上生動的解釋旁白,學生看了十分有趣,教師此時可以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東周列國志》,這樣學生既牢牢記住了這一成語又得到一本好書。小學語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爆F(xiàn)實情況是,學生的寫作往往不知從哪里寫起,或者不知寫些什么,平時侃侃而談的學生,提起筆來卻無話可說,這些現(xiàn)象普遍存在。比如在作文教學課堂上,以《我的家鄉(xiāng)》為題寫一篇描寫美麗家鄉(xiāng)的文章,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家鄉(xiāng)的圖片和視頻,然后讓學生討論可以入手的幾個方面,最后運用課件:金色的麥田、熱鬧的廟會、美味的街頭小吃、秀美的古運河,學生的思緒紛紛打開,選擇自己認為家鄉(xiāng)最美麗的地方作為切入點,這篇文章必定十分成功。
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
(一)正確擺正多媒體教學的位置
“多媒體”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而不是語文課堂教學主體,不能過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用多媒體課件取代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絲毫不能動搖,小學語文課程安排具備很強的“人文關懷”,文學作品的精妙是冰冷的機器無法完成的。有的教師嚴重依賴多媒體課件,一堂課下來,學生只見老師擺弄鼠標、鍵盤,“只見機器難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不動一根粉筆,不動一次口舌,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全程盯著屏幕,這是一種繁瑣的單調,是教學的后退。
(二)合理把握使用多媒體的時機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要以“運用不在多,而在于精”為方針,以“選擇恰當?shù)臅r機與切入點”為目標,以“關鍵之處”為契機,其合理把握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新課導入時,多媒體教學恰能以鮮艷的畫面,直觀的感受,使教學情景生動、具體,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學習《長城》、《頤和園》等課的時候,考慮到部分學生缺乏此類旅游經歷,可先選取一些典型的精美圖片,讓學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突破教學難點、重點時,教師想要把抽象的文字概念和容易混淆的問題講清楚,光憑“能說會道”,片面的板書,十分困難,多媒體教學就可以整合學生聽覺、視覺效果,促進思維發(fā)散與聯(lián)想,促進學生對難點、重點的理解,如學習《爬山虎的腳》這一課時,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后,通過動畫慢動作演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讓學生“眼見為實”,達到突破重點的效果。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技術應用與小學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它以其獨特優(yōu)勢改變小學語文課程枯燥無味、繁瑣抽象的狀況,它讓學生時刻保持積極上進的學習狀態(tài),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將使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新教改背景下另一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孫紅衛(wèi).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術研究,2013,(01).
[2]于雷.新課標下如何有效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04).
[3]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xiàn)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唐縣楊屯鎮(zhèn)張大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