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草船借箭》教案設計為例,闡述閱讀、感悟、探索等是培養(yǎng)求異思維的方法,也是老師利用課堂訓練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策略。
關(guān)鍵詞:課堂 訓練 學生 求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9-0121-01
1 教案設計
1.1 預習課文,思考主題
老師談話引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講中國古代智者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大家是否知道?誰來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是諸葛亮巧妙“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
老師:今天學習課文的方式:第一,根據(jù)老師的要求預習課文;第二,根據(jù)老師的要求交流自學的心得;第三,老師根據(jù)大家的自學和交流情況總結(jié)課文。
預習要求:略。
說明: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和年段要求布置《草船借箭》的預習,學生根據(jù)老師的預習要求讀課文。當學生“整體感知”以后,安排學生找出課文中最有研究價值的關(guān)鍵詞。
1.2 講讀課文,領(lǐng)悟主題
教師談話:“同學們,請大家自己讀‘霧中借箭這個幾個段落,找出表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詞語和句子,體會其‘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學生自己讀,提供讀書要求。
自讀要求:(1)找出在課文中能體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并加以體會。(2)諸葛亮接受任務之后,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周瑜對于諸葛亮的表現(xiàn)持怎樣的態(tài)度?他是怎樣做的?諸葛亮的表現(xiàn)和這場大霧的到來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學生匯報自讀情況后組織學生討論:作者寫諸葛亮三天的不同表現(xiàn)是否啰嗦?為什么?是否可以改一改?怎么改?
反復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思考:周瑜的話和諸葛亮有什么關(guān)系?
1.3 熟讀課文,把握主題
教師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找課文中前后有關(guān)的句子,比較諸葛亮和周瑜在借箭這件事情上的語言和做法,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p>
“同學們,我們做事要用練習的方法,讀課文也要用這種方法,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p>
“請大家用“聯(lián)系”的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lián)系中讀懂諸葛亮?!?/p>
學生研讀,教師巡視。
教師小結(jié):
(1)諸葛亮“識人心”
課文中寫諸葛亮“笑”,我們已經(jīng)聯(lián)系課文體會了他的“笑”。雖然都是諸葛亮的笑,但是其實質(zhì)是不一樣的。笑魯肅忠厚、老實,笑曹操多疑,笑周瑜自不量力。
(2)諸葛亮“懂天文、識地利”
第一,對于天氣的了解。
第二,對于長江水流的了解。
第三,對于船的了解。
第四,對于箭的了解。
第五,對于弓的了解。
……
精讀課文,升華主題……
2 教案評析
《草船借箭》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故事,在設計這課的教案時設計者充分發(fā)掘了課文具有訓練思維的優(yōu)勢,特別是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的特點。設計者抓住此特點,讓學生動腦、動口,從而提高能力,將自己的觀點告訴同學,使學生在分享同學思維果實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激發(fā)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利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和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感悟、探究的能力,從而發(fā)展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課文《草船借箭》,其主題、形象、寫法等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的極好載體。同時,這種模式也能更好的落實思維訓練,使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訓練,在研究中解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教案在開始就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其問題具有很強的啟發(fā)性,能促進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在闡述各自觀點的同時自然而然的就培養(yǎng)了求異思維能力,使學生懂得如何在課文中找出“關(guān)鍵詞”。
“……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可以說是千百年來研究的問題,多年來只要是中國人就將諸葛亮視為智慧的化身,學生也不例外,那么諸葛亮神在哪里呢?學生通過讀書,通過討論,通過了解歷史等等,就會有許多不同的觀點來說明諸葛亮的“神”。通過思考,通過感悟,通過討論,通過老師的引導,自然會有千萬種不同結(jié)論,當然這不同的結(jié)論不一定都對,但是學生在思考、感悟、討論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學生就會為自己有不同的精辟見解而自豪,也就會不斷的開動自己的腦筋,想方設法在課堂提出獨到見解。只要老師在此基礎(chǔ)上善于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教案從讀開始,整體把握課文,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讀解決問題,教師以讀定教……將古老的故事,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從而理解文章。
總之,語文課,既要傳授學科知識,理解文章主題,學會課文表達方法,更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簡介:甘康平(1969-),男,籍貫:重慶忠縣,大學本科,高級教師職務,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小學,從事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