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三元孫培田方智遠王國強楊麗梅劉玉梅莊 木張揚勇呂紅豪李占省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2河南省濟源市綠茵種苗有限責任公司,河南濟源 454650)
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在我國的蔬菜周年供應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農業(yè)部統(tǒng)計,全國甘藍種植面積約93.73萬hm2(1 405.95萬畝)。其中,圓球型甘藍在全年甘藍栽培總面積中占50%以上。圓球型甘藍以早熟、中早熟春甘藍為主,近年來秋冬甘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春甘藍由于品質優(yōu)、病蟲害少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且又能在高山及高原冷涼地區(qū)進行夏季栽培,在8、9月蔬菜市場的淡季供應中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栽培面積逐年擴大,每年的用種量也不斷增加。
甘藍制種開花、授粉的最適溫度為12~25 ℃,利于結實,在低于10 ℃的情況下,花粉粒萌發(fā)緩慢,高于25 ℃結實率逐漸下降,高于30 ℃則很難正常結實。扁球型和尖球型甘藍品種一般在4月上中旬進入花期,而圓球型甘藍花期較晚,一般4月中下旬才進入初花期,盛花期常常遇到高溫天氣,不利于開花結實,致使每667 m2種子產量不足30 kg。遇到氣候反?;驀乐氐勾汉鞖?,制種產量更低,嚴重影響了圓球型甘藍一代雜種的繁殖、推廣。
為了解決圓球型甘藍制種花期晚、種子產量過低等技術難題,從2011年起,筆者開始探究種株割球和越冬覆蓋二層膜對圓球型甘藍制種產量的影響,經過幾年的試驗示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種株花期提前,分枝增多,達到了提高圓球型甘藍制種產量的目的。
在十字花科蔬菜雜交制種過程中,育苗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為了減少勞動強度,河南省濟源市綠茵種苗有限責任公司采用漂浮盤育苗。
圓球型甘藍雜交制種親本于8月下旬至9月初播種,為了防雨,選擇在四周通透、頂棚扣膜的大棚內育苗。先整畦,畦長10.10 m,畦寬1.05 m,畦深0.10 m。畦埂要踩實、切齊,畦底也要整平踩實,并鋪上黑色地膜,地膜直包到畦埂上,然后灌水,保持水深8 cm。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壓制而成的漂浮盤育苗,漂浮盤長67 cm,寬34 cm,厚5.5 cm,136個穴孔(彩色圖版1)。每條畦放45個漂浮盤,3個并成一排,共15排。新盤不用消毒,用過的漂浮盤可用2 000倍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2 min(分)消毒。用濕潤的蛭石、草炭和膨脹珍珠巖作培養(yǎng)土,填入漂浮盤中準備播種。用特制的播種器(彩色圖版2)播種,可一次性播完漂浮盤。每穴播1粒,要求種子發(fā)芽率在95%以上,保證每穴的種子都能發(fā)芽,以減少補苗的麻煩。
將播種覆土后的苗盤放入已灌水的苗床里,使苗盤浮在水面上,出齊苗后7~10 d(天)開始施肥,先將復合肥(按每盤用量10 g計)用水化開,再把畦內的水放出一半,然后用水將化肥水沖進苗床,水補至8 cm深,使肥料在畦內均勻分布。10 d(天)后和定植前5 d(天)再分別沖施1次,使苗強、苗壯。苗齡30~40 d(天)即可定植,父母本要用不同顏色的塑料袋分裝,以免栽混。由于幼苗根系發(fā)達易緩苗,定植7 d(天)后就能長出1片新葉。
于10月中旬,幼苗6~7片葉時開始定植,父母本按1∶2的行比采取寬窄行定植,寬行距60 cm,窄行距40 cm,株距35 cm,每667 m2定植3 500~4 000株。一般用自走式移栽機或牽引式移栽機移栽幼苗,要人工幫助機器排苗,機械定植后水會自動流到苗穴內。中耕、鋤草、打藥、覆膜均由機械完成,降低人工勞動強度。
為明確適宜的割球時間,2013年筆者以不割球為對照進行割球時間試驗。試驗結果表明,11月19日和12月12日割球,一級分枝數分別為6.6個和7.0個,單株結莢數分別為494個和525個,二級分枝數分別為21.6個和29.6個,單株結莢數分別為794個和1 087個,種子產量分別比對照增加21%和60%。12月27日割球的種株雖有15個二級分枝,但由于開花晚,單株結莢少。翌年1、2月割球,雖然腋芽萌動,但未能完全通過階段發(fā)育,形成了一些長有小葉球的枝條,由此可見,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割球為好。
割球一方面增加了種株的分枝數(彩色圖版3、4),另一方面加快了甘藍生長發(fā)育的進程。據調查(表1),2013年12月5日對圓球型甘藍品種早熟2號進行割球處理,割球后種株比不割球對照的初花期早6 d(天),盛花期早8 d(天),單株種子產量增加了15 g。雖然對照的一級分枝有22個,明顯多于割球處理,但由于有主薹的一級分枝開花是由主薹開始,逐級往下開放,多數下部的一、二級分枝的花期處在翌年4月底5月初,溫度環(huán)境不適宜開花結實,所以種子產量明顯低于割球種株(彩色圖版 5、6)。
筆者于2013年12月上旬對圓球型甘藍進行割球處理,2014年的調查結果表明(表2),割球處理的種株于4月20日和25日進入盛花期(彩色圖版7),單株開花量多于不割球對照25.5%~62.1%;5月1日進入末花期,開花量僅比對照多14.4%。
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種株正由蓮座期進入結球期,葉球有板栗大小時進行割球處理,此時割球傷口小,易愈合,也不易引起其他病害。割球時要盡量多留蓮座葉,以保證有足夠的腋芽。種株割球后抽出的一級分枝較為分散,初花期前需要在離地面30 cm處用繩子攏住種株,防止倒伏,但要松緊適度,以利于蜜蜂授粉。
定植時覆蓋的地膜主要是保墑和促進根系生長,覆蓋二層膜可以改變植株的小氣候環(huán)境,促使腋芽較快生長發(fā)育,為翌年春季早抽薹、早開花打下基礎。第二層膜一般在澆完凍水中耕后、地面還未結冰時覆蓋,在地膜邊沿壓上土,防止地膜被風吹跑。如果溫度較高,可在種株頂部的膜上捅一小孔透氣,防止高溫、高濕造成種株腐爛。翌春隨著氣溫的升高,小孔要逐漸加大,一般在3月上中旬撤去二層膜。幾年的試驗示范結果表明(表3),圓球型甘藍制種覆蓋二層膜能使種株的花期提前(彩色圖版8),提高制種產量。以覆蓋一層膜為對照,早熟1號覆蓋二層膜比對照的初花期提前10 d(天),盛花期提早11 d(天),單株種子產量提高13.5 g,折合667 m2種子產量提高67%。早熟2號覆蓋二層膜比對照初花期提早9 d(天),盛花期提早10 d(天),折合667 m2種子產量提高50%。
表1 割球對圓球型甘藍花期、分枝和種子產量的影響
表2 割球處理對圓球型甘藍物候期及種子產量的影響
據2014年7個制種基地調查結果(表4),采用割球和覆蓋二層膜措施,種株在4月20、25日的單株開花量分別比割球和覆一層膜的對照增加125.4%、9.3%,5月1日的開花量比對照減少25.1%。說明割球和覆蓋二層膜的種株在4月25日以后已進入末花期,而對照到4月底5月初才進入盛花期,后期氣溫升高,不適宜授粉、結實,種子產量明顯降低。
由此可見,割球和覆蓋二層膜能夠增加種株的分枝數和有效莢數,促使種株4月中旬進入盛花期,此時的溫度環(huán)境適宜開花授粉,可大幅度提高種子產量。筆者已將該技術措施大面積用于圓球型甘藍種子生產(彩色圖版9),中甘21應用該措施后種子產量從每667 m240 kg左右提高到了100 kg以上。
越冬后(2月底)先澆返青水,3月上旬種株開始抽薹,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30 kg,進入初花期前要給種株搭架,防止種株倒伏。還要及時噴施2.5%多殺菌素膠懸劑或5%氟蟲脲乳油和滅蚜威,以防菜青蟲、蚜蟲、小菜蛾等的危害。每667 m2要有1~2箱蜜蜂授粉,及時澆水,以防干旱對結實不利?;ㄆ诮Y束后要控制澆水并及時噴藥,可用滅蚜威防治蚜蟲,在噴藥時加入5‰尿素和2‰磷酸二氫鉀營養(yǎng)液,以促使種子飽滿,增加千粒重。
表3 覆蓋二層膜對圓球型甘藍種株花期、種子產量的影響
表4 割球+覆蓋二層膜處理對圓球型甘藍種株物候期及種子產量的影響
當種株中部的種莢開始變黃、種子由褐變黑時收獲種子,種株枝條收獲后要及時晾曬,防止因高溫、高濕使種子霉變。種子收獲后也要及時晾曬,注意不要放在水泥地上晾曬,以免高溫使種子喪失發(fā)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