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素芳
摘要:筆者在比較自讀課文和教讀課文的異同時,發(fā)現(xiàn)這些自讀課文每篇設(shè)計了一些批注,對于如何利用批注上好自讀課有了一些粗淺的想法。本文就課文中出現(xiàn)的批注內(nèi)容進行了梳理,并就其作用和如何運用作了簡要的探索。
關(guān)鍵詞:批注;自讀課;新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067
統(tǒng)編版新教材在編排教材時,每個單元都會安排一篇自讀課文,這些課文區(qū)別于教讀課的文章是:每一篇自讀課文都是經(jīng)過編者精心批注的。那么,教師該如何巧妙利用這些批注,上好自讀課,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筆者針對七年級上冊的語文新教材,對這些批注的內(nèi)容作了初步的梳理和分析。
一是提問式批注,這是批注的主要形式,在課文批注中出現(xiàn)的最多;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一課中,課文的第一個批注就是:“海港已經(jīng)臨近”“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到底這一天有什么不尋常的事要發(fā)生?再如在《動物笑談》一課中,課文第一段旁邊就作了如下批注:“逗笑”“怪誕不經(jīng)”“瘋子”,這位動物觀察者會有怎樣奇怪的行為?這些提問式的批注都出現(xiàn)在課文的開端,不僅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更能激發(fā)出學生讀書的興趣。還有一些提問式批注出現(xiàn)在課文的中間或者末尾,它們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或者對內(nèi)容做更深一步的探討,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主題,如《雨的四季》中,批注四: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最后一段的批注是: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到最后一段改稱“你”?這些批注通過提問,讓學生能更進一步去思考作者對雨的情感態(tài)度,最終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是理解賞析式批注。這一類批注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比例也較高。這一類的批注的主要作用有兩點:一是通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莎莉文老師出場后,編者作了如下批注:啟示真理,給“我”以愛——莎莉文老師再塑“我”生命的兩個支點。這樣的批注讓學生在看到這里時能清楚地知道莎莉文老師是如何重塑“我”的生命的。二是通過賞析,不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寫法、用詞等,還讓學生學會品讀課文的方法。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課文開端作了如下批注:交代自己身體狀況不佳,埋下伏筆。這是對課文結(jié)構(gòu)的分析;如《雨的四季》中些不同季節(jié)的雨時,編者批注:春雨“洗淋”萬物,夏雨卻“澆灌”大地,準確寫出雨的不同特點。這些批注在點明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這些寫法的作用是什么?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寫法嗎?
三是提示讀書方法的批注。這類批注不僅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方法,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女媧造人》一課,女媧是一個女神,卻處處顯示出人的特性。邊讀邊畫出文中的有關(guān)語句。這個批注提示學生要學會邊讀邊畫。在《荷葉母親》一課中,編者在批注中提示“注意品味文章語言的清新典雅?!边@些批注的內(nèi)容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提示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學的空間。
部編本教材把閱讀課分為教讀課和自讀課兩種課型,教讀課以教師講為主,而自讀課主要是學生自主閱讀。葉圣陶先生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運用?!彼宰宰x課文是以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目標,讓學生以自讀課文為學習材料,充分發(fā)揮自我的主體意識,把教讀課所學的知識、方法加以遷移,在實際運用中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自讀課并不是教師不用教,而是要想方設(shè)法地教會學生怎么去學,引導學生自己動起來。那到底要怎么做呢?按照教材編者的意圖,筆者認為課文的旁批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首先,善于利用批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既然自讀課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至關(guān)重要。如何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呢?在自讀課文中,編者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會設(shè)置很多問題,這時,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比如上《動物笑談》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笑談”的含義,筆者在設(shè)計學生活動時就利用課文的第一個旁批:“逗笑”“怪誕不經(jīng)”“瘋子”,這位動物觀察者會有怎樣奇怪的行為?這樣的問題不僅有助于學生整體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更是用“逗笑”“怪誕不經(jīng)”“瘋子”這些詞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并順利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其次,區(qū)分運用不同的批注類型,設(shè)計學生活動。不同的批注,對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所起的作用事不一樣的。教師在設(shè)計學生的活動時,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批注加以區(qū)分。記得去年在聽肖培東老師的《一顆小桃樹》時,肖老師開始上課時,便問同學們:“同學們,這篇課文和別的課文有什么區(qū)別?”生答:“這篇課文有五個批注。”“那里面有幾個是問題呢?”“三個?!薄叭齻€問題中你能解決的有哪幾個?”……“五個批注中哪個批注告訴了你讀書方法?”然后整堂課,肖老師圍繞課文批注中提供的問題和方法,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積極表達。而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負責組織、引導和點撥。整個課堂讓我們看到了學生自主利用批注開展學習的場面,肖老師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再次,舉一反三,在實踐運用中積累學習方法,為真正的獨立閱讀儲備能力。如《雨的四季》一課中,編者批注:春雨“洗淋”萬物,夏雨卻“澆灌”大地,準確寫出雨的不同特點。教師在分析這個批注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詞分別寫出了春雨和夏雨什么樣的特點?接著從品析用詞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批注中詞語賞析的方法,然后布置學生再找一找、品一品課文中類似的準確用詞,加以品析和批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航行。我們的任務(wù),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嘗到這種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個敢于獨立闖進人類智慧的無際海洋的勇士?!弊寣W生能夠借助旁批,學會自主閱讀,能夠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航行,那么自讀課的目標也就實現(xiàn)了。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南塘鎮(zhèn)中學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