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詩押韻與新詩韻書的編纂

2018-10-10 01:54張玉來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韻書韻部詩韻

張玉來

(南京大學 文學院/漢語史研究所,南京 210023)

一、我國詩歌的押韻傳統(tǒng)與韻書編纂

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之一。我國的詩歌傳統(tǒng)源遠流長,產(chǎn)生了包括上古歌謠、先秦詩歌、楚辭、漢代樂府、古體詩、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時曲與劇曲等豐富的文學經(jīng)典。詩歌是最富音樂性的語言藝術(shù),一種詩體的發(fā)生大多與特定時代的音樂形式相結(jié)合,由于樂律的要求,詩歌語言講求字音的節(jié)奏、輕重、高低和回環(huán),這樣就形成了詩體的格律。古體詩之前的詩歌,講求直抒胸臆,律出自然,格律的要求沒有強制性。自五言與七言古體詩興起之后,格律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詩歌創(chuàng)作規(guī)則,至唐代近體詩而隆盛。此后的宋詞、元曲等的創(chuàng)作,無不受到格律規(guī)則的制約。在傳統(tǒng)詩歌格律中,押韻是最重要的形式標志之一。我國古代將詩歌歸入韻文,與不押韻的散文相對稱。

一般來說,所謂押韻就是一首詩里某些詩句的末尾用上韻基相同或十分相近的韻字。所謂韻基,就是漢語韻母的主要元音和韻尾的組合,如現(xiàn)代漢語的ɑn/iɑn/uɑan/üɑn四個韻母里的ɑn就是韻基。如果沒有韻尾,那么韻腹就是韻基,如現(xiàn)代漢語的ɑ/iɑ/uɑ三個韻母的ɑ即是韻基。韻基相同的字,就可押韻,將這些押韻的字匯合起來,傳統(tǒng)上稱為韻部。押韻就是押韻部相同的字。

押韻為什么會成為詩歌重要的形式標志?這是因為詩歌本質(zhì)上是吟詠或歌唱的,主要不是閱讀的。如果詩歌只是書面閱讀的文體,那么,它跟其他文體就沒有了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押韻是為了好聽而不是為了好看。劉勰《文心雕龍·聲律》:“夫吃文為患,生于好詭,逐新趨異,故唇吻紛亂;將欲解結(jié),務(wù)在剛斷。左礙而尋右,未滯而討前,則聲轉(zhuǎn)于吻,玲玲如振玉;辭靡于耳,累累如貫珠矣。是以聲畫妍媸,寄在吟詠;滋味流于下句,氣力窮于和韻。”“滋味流于下句,氣力窮于和韻”講的就是押韻的藝術(shù)效果。押韻在詩歌表現(xiàn)上的價值主要是:通過韻字設(shè)置的疏密、變換或反復,使得詩歌的聲音和諧,產(chǎn)生“語音繚繞”的回環(huán)美;通過一定位置上韻字的設(shè)置,可使詩句串聯(lián)在一起,構(gòu)成不同的詩節(jié),隔離不同的詩段。

隨著時代的變化,語言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詩體自然也在不斷變化,誠可謂“凡一代有一代的文學”(王國維《宋元戲劇史》語)。如果語言變了,詩體不變,那么就很難創(chuàng)作出富有時代感的作品。唐詩用的是唐代的語言,宋詞用的是宋代的語言,元曲用的是元代的語言。如果后人不思創(chuàng)新,不改革詩體,而是繼續(xù)模仿前代的詩體、借用前代的語言形式,無疑是死路一條。伴隨著語言和詩體的變化,詩的格律自然也要變,押韻的方式也要變。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押韻方式,這是毋庸置疑的。

詩歌押韻本之于自然語言,如何押韻,押什么韻,不同時代、不同詩人或有認識的不同。但歷代詩歌押韻的語音系統(tǒng)都有一個共同遵守的體系——共同語語音(后代刻意模仿前代或以方言為創(chuàng)作語言的詩歌除外),無論是先秦的《詩經(jīng)》、漢代的辭賦,還是唐詩、宋詞、元曲,其用韻體系基本一致,這說明漢語共同語具有強大的約束力。

考察漢語詩歌押韻的傳統(tǒng),也可以發(fā)現(xiàn),歷史上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押韻方式:完全和諧韻和不完全和諧韻。完全和諧韻可稱為嚴韻,不完全和諧韻可稱為寬韻。嚴韻常常是審音的結(jié)果,所謂“欲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陸法言《切韻序》語)。嚴韻的基本要求是韻基完全相同。嚴韻是“完全和諧韻”,要求押韻用韻基(韻腹和韻尾相同)相同的韻字,這自然是最好的押韻行為,正所謂“有才者本韻自足”(周德清《中原音韻》語)。寬韻則是某種押韻行為的感性行為。一種詩體的創(chuàng)作,一開始并沒有韻書束縛,詩人直抒胸臆,其押韻行為完全靠自己的語音感覺,韻基雖有不同(或韻腹相近或韻尾相近),但感覺可以押韻的,皆可以用來押韻,古人用合韻、通韻來形容這種行為。通韻常常合并嚴韻的某些韻部,目的是“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陸法言《切韻》語)。通韻允許特定的兩個或多個嚴韻通押。嚴韻、寬韻的不同押韻方式自古存在。事實上,歷代詩人都很難按照嚴韻押韻,主要原因是有的韻很窄(字數(shù)少),存在檢字困難,不得不從寬押韻。并非任何嚴韻之間都可以押,可以互押的嚴韻韻母之間要么有互補關(guān)系,要么有特殊的押韻條件,這方面的問題比較復雜。

我國歷史上存在一種與詩歌押韻相關(guān)的韻書編纂工作。韻書就是按韻部把漢字編輯成可以檢韻的工具書。這類韻書的作用一是規(guī)范用韻;一是指導用韻。我國古代出現(xiàn)了大批有關(guān)詩詞押韻的論著,這些論著大多以韻書的形式流傳宇內(nèi),并成為其時作詩押韻的典范。如,隋陸法言撰《切韻》,被后人稱為“時俗共重,以為典范”(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序”語),歷代政府更是以之作為制定“官韻”的基本依據(jù);后又有《唐韻》《廣韻》《集韻》等增補《切韻》之作流傳。近體詩的押韻大致依據(jù)《切韻》訂立的韻部系統(tǒng),并有所歸并。金人王文郁編著《平水韻》,主張押韻從寬,定詩韻106部,這就是流傳廣泛的《詩韻》系統(tǒng)。宋詞的用韻,沒有變成韻書,但大致按十八部押韻。清人戈載歸納其用韻系統(tǒng),編成《詞林正韻》,被當作詞韻的規(guī)范。到了元代,周德清編著了《中原音韻》,設(shè)韻部19部,試圖為曲的用韻訂立標準。清代有官修《佩文韻府》,訂詩韻為106部,大致延續(xù)“平水韻”系統(tǒng)。此外,明代有官方修訂的《洪武正韻》,因其古今摻雜,沒有起作用。

歷史地看,一種詩體的押韻行為一開始大都起自天籟,詩人受制于自然格律,并不受人為編纂韻書的束縛,也沒有韻書可以參照。歷代韻書總是滯后于押韻行為,常常是后人總結(jié)和歸納而成。如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詩并無韻書可依據(jù),也沒有官編韻書規(guī)范,詩人用韻并不需要查檢韻書。真正受韻書約束的是后代模仿前代詩體創(chuàng)作,如明清之后創(chuàng)作近體詩要查檢“平水韻”系統(tǒng)的韻書等。

二、新詩押韻與新詩韻書編纂

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這近百年的中國歷史,是災難深重的時代,是內(nèi)憂外患叢生的時代,也是我國固有文化傳統(tǒng)破碎、被迫面對西方文化沖擊,進而發(fā)生社會、文化、學術(shù)等歷史轉(zhuǎn)型的時代。1905年,奉行千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廢除,這標志著中國本位文化向外來文化的全面開放。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積累的文化與社會能量的總爆發(fā),是中國近代社會全面轉(zhuǎn)型的重大歷史性標志事件。從此,中國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全面向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

文學作為時代的先聲,最為敏感地反映了大時代的變化——白話文學應運而生?!拔逅摹毙挛幕\動的倡導者們,要沖破僵化的舊文學束縛,革新文學藝術(shù)形式,使其“言文一致”。以白話為載體的新詩橫空出世,并逐漸成為詩創(chuàng)作的主體。新詩打破了我國古典詩歌(包括詩、賦、詞、曲等)的韻律規(guī)范和表達模式,以白話俗語作為基本語言手段,格律不再講究“平平仄仄”,押韻不再押《平水韻》。謝冕在論百年中國新詩史時說:“新詩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詩學挑戰(zhàn)。這也是一次對于中國傳統(tǒng)詩學質(zhì)疑最為深切,反抗最為徹底的一次詩歌革命。它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功,當然,可能也留下了一些未能如愿、至今仍待解決的遺憾?!保?]1新詩也創(chuàng)作出了可以媲美歷史的名言佳句,有的新詩同樣膾炙人口。

自新詩產(chǎn)生以來,始終存在自由體和格律體的爭論。其實質(zhì)是“內(nèi)容”與“形式”在決定“詩歌”這一文學體裁時的權(quán)重問題。贊同押韻者,更強調(diào)形式的重要性;而認為可以不押韻者,更看重內(nèi)容的重要性。然而,詩歌之所以稱為詩歌,自有其特定的語言形式。朱光潛認為,詩與音樂、舞蹈在起源時是三位一體的,后漸進為三種藝術(shù)分支,音樂專取聲音為媒介,趨重和諧;舞蹈專取肢體為媒介,趨重姿態(tài);詩歌專取語音為媒介,趨重意義。[2]也就是說,詩歌是通過聲音來表情達意的,需要通過聲音的形式傳達意境。這樣一來,有聲語言的聲、韻、調(diào)、節(jié)奏、語氣對詩歌來說就十分重要了。講求聲律(格律)自然是詩歌的本有之意。世界各民族的早期詩歌都有特定的形式,無論是“自由體”,還是“半格律體”“準格律體”或“格律體”,無不存在著內(nèi)在的格律要求。聞一多在《詩的格律》里說:“對于不會作詩的,格律是表現(xiàn)的障礙物,對于一個作家,格律便是表現(xiàn)的利器……格律就是form。試問取消了form,還有沒有藝術(shù)?上面又講到格律就是節(jié)奏。講到這一層更可以明了格律的重要;因為世上只有節(jié)奏比較簡單的散文,決不能有沒有節(jié)奏的詩。本來詩一向就沒有脫離過格律或節(jié)奏。這是沒有人懷疑過的天經(jīng)地義?!保?]

押韻既然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手段,那么,新詩創(chuàng)作過程中,自然就會碰上新詩如何用韻的問題,因此,伴隨新詩就孿生了新詩韻書。新詩的開拓者們發(fā)現(xiàn)歷史上的韻書雖然眾多,但舊韻書脫離了新時代用韻的實際。于是,新詩創(chuàng)作和研究者們開始用現(xiàn)代語音學研究現(xiàn)代詩用韻的實際情況。劉半農(nóng)在《我之文學改良觀》中率先提出了“重造”韻法的意見,并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辦法:作者各就土音押韻,而注以何處土音;以京音為標準造新韻;以調(diào)查所得撰一定譜行世。響應劉半農(nóng)的呼喚,趙元任先生率先編制了首部國音“標準韻”——《國音新詩韻》(1922),以滿足新詩創(chuàng)作的需求?!秶粜略婍崱穯柺榔?,陸續(xù)編出了近百種分韻有異、體式不同的新韻書。這些韻書除早期個別韻書受老國音影響外,基本是以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的語音為依據(jù),是為新詩創(chuàng)作服務(wù)的。盧甲文評述了“五四”后至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十三部現(xiàn)代韻書,根據(jù)其編纂時所依據(jù)的語音系統(tǒng),將其分為“舊國音時期”(1919.5-1934.5)、“新國音時期”(1934.6-1959.5)和“普通話時期”(1959.6-1979.6)三種類型。這一分類結(jié)果著眼韻書編纂的音系依據(jù),基本符合新詩韻書的編纂軌跡。

我們將寓目過的53種韻書列成表1,大致可以看出新詩韻書的概貌,可以發(fā)現(xiàn)期間的差別還是不少的。除了18韻和13轍系統(tǒng)的韻書外,其他的韻書影響相當有限。下面將各韻書間的差異原因條析如下:

1.作者知識背景不同。新韻書的編者隊伍的構(gòu)成比較復雜,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語言學家,如趙元任、羅常培、黎錦熙、高元白、林端、李兆同等;有文學研究者,如秦似、彭春生;有文化工作者,如馬志偉、王慧三、謝德馨、高亦涵;有新古詩體的作家,如星漢、趙京戰(zhàn);還有一些文化愛好者,如朱寶全、王曾等。因為編纂者的知識背景不同,就容易產(chǎn)生對語音的分析和把握的不同。比如,趙元任是語言學大師,他對語音的分析十分細致,所分韻部也多(24);彭頌聲是文化工作者,不太了解語音學和音位學的知識,所以,他就會認為o和ou語音相近,從而把它們當作一個韻部處理。

2.韻數(shù)多寡不同。表1的韻書分韻部數(shù)跟韻書數(shù)量歸納如表2,不難看出分韻部數(shù)的極大差異。

3.對押韻的實質(zhì)理解不同。各韻書歸納韻部的原則存在嚴重的分歧。盡管各家都遵循北京話(普通話)音系,但是,對音系內(nèi)的韻母如何歸納成部,卻各有認識。之所以產(chǎn)生這種認識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對押韻的實質(zhì)認識不同。從中古以來,

漢語詩歌押韻的傳統(tǒng)是,入韻的韻腳字的韻基要相同,有條件地允許相近韻基可以押韻,前者是常例,后者是變例。新詩韻書在對常例和變例的認識上確有不同感受,劃分韻部時自然就有出入。

表1 各家新韻書分部一覽(55種)(左欄下標的數(shù)字表示該類韻書的數(shù)量)

接表1

表2 現(xiàn)代詩韻韻書分韻部數(shù)與種類表

4.韻目用字不同。53種韻書的韻目用字完全相同的不多,甚至傳統(tǒng)的十三轍韻目字,也有人換成別的字。高元白的十道轍是根據(jù)黎錦熙的十八韻合并的,但他并不使用黎氏的韻目字:麻改發(fā)、波改歌、皆改寫、侯改斗……?!对~林新韻》用十三轍分韻,卻把乜斜改為皆學,把由求改為侯求,把灰堆改為飛堆……。如此,韻目字就很難統(tǒng)一了。

5.編纂體例不同。53種韻書的編纂體例有很大不同:(1)有的按四聲分列韻字,如高元白、趙元任;(2)有的韻字有釋義,如《中華實用詩韻》《中華新韻府》;有的沒有釋義,如《中華新詩韻》;(3)有的韻字后附相關(guān)語詞,如《中華新韻》《實用新韻》《詩韻常識》;有的沒有相關(guān)詞語,如《中華新韻》(趙京戰(zhàn));(4)有的有韻例,如《中華新韻府》;有的沒有韻例,如《中華實用詩韻》、《中華新韻》(趙京戰(zhàn));(5)有的是系統(tǒng)的韻書,有音節(jié)劃分,有韻字組織,如《中華新韻譜》;有的只是一個分韻說明,沒有韻字組織,如星漢的15韻、李慎行的9韻。

6.注音方式不同。53種韻書有國音與普通話語音的不同。黎錦熙、白滌洲等人的《佩文新韻》,黎錦熙、魏建功的《中華新韻》,王慧三的《漢語詩韻》等依據(jù)的是注音字母,其他大多數(shù)韻書依據(jù)的是漢語拼音字母。

三、新詩韻的分韻原則與標準

我們前面討論了新詩韻書的產(chǎn)生背景、種類、分韻差異等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劃分韻部問題。因此,我們針對分韻問題,提出分韻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層級的看法。

(一)普通話分韻應遵循的原則

1.恪守普通話音系的原則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語言復雜的國度,要是沒有全國通行的共同語,就很難維系國家的正常運行和文化的統(tǒng)一。至少在春秋時期就有了共同語的雛形——雅言,漢代有通語,六朝至唐宋有正音,明清有官話,這些都是共同語的不同歷史稱謂。當然,歷代共同語特別強調(diào)書面語的標準,如唐宋時期官頒的《切韻》系韻書,明代的《洪武正韻》、清代的《音韻闡微》等都是書面語標準,在口頭上不是完全能夠落實的。在歷史上的各個時代,口語方面都缺乏明晰的、音系結(jié)構(gòu)一致的音系標準。雖然全國大致維持著口頭交流的口語音系系統(tǒng),但彈性比較大,規(guī)范性較差。然而,通過對歷代詩歌用韻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歷代口語性較強的詩歌,如《詩經(jīng)》、漢樂府、宋詞、元曲的用韻規(guī)則大體一致,這又說明歷代口語雖然缺乏嚴格的音系規(guī)范,但其通行性、認可度還是較高的。自民國初年國語意識形成以后,北京話音系就成了國語(普通話)遵循的口語音系標準,雖然曾經(jīng)存在爭議,但這一音系標準已經(jīng)落地生根,并深入人心。新詩也毫無懸念地選擇了北京話音系作為押韻的依據(jù)。近百年來,任何主張方言入韻、古音入韻的觀點,都沒能獲得廣泛的支持。

2.語音分析從嚴的原則

《漢語拼音方案》里的普通話的韻母系統(tǒng),是新詩韻書編纂的唯一語音依據(jù)。然而,《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實際上存在不少問題,受制于當時的語音描寫條件,多個韻母(主要是韻母所含有的主要元音)描寫和位置安排有問題。因此,如何分析、把握普通話的韻母系統(tǒng),是新詩韻書編纂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認為,分析把握普通話的韻母系統(tǒng)應遵循語音描寫要從嚴的原則,音位歸納要符合北京話語音的實際,不能一人一套。

(1)音值描寫要準確。普通話韻母中存在語音描寫不準確并影響韻部歸納的主要有:ê、e、ie、ye四個。根據(jù)《韻母表》的表述,ê韻母具有特殊性,好像在韻母表內(nèi)不好安排,只好在表下說明。這個韻母的音值到底到是什么呢?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將其描寫為[?],ê跟ie、üe的韻腹相同,構(gòu)成下列四呼關(guān)系(表3):

表3 ê構(gòu)成的四呼關(guān)系之一

這也是黎錦熙18韻系統(tǒng)韻的歸并根據(jù)。可是,這樣一來e就不能與ie、üe配四呼了,e只好單獨成行,并描寫成[?],形成表4格局:

表4 ê構(gòu)成的四呼關(guān)系之二

ê是讀[?]或無疑義,但是,ie/ye里的e讀什么呢?根據(jù)周殿福、吳宗濟的《普通話發(fā)音圖譜》(商務(wù)印書館1963)描寫的普通話元音舌位圖(圖1),e的舌位較高,在半高之上,比標準的o的開口[?]還要高,許多人描寫為[?],如《漢語方音字匯》,這是很有道理的。e既然是高元音,就與ê[?]相距較遠,不能構(gòu)成四呼關(guān)系。

圖1 普通話元音舌位圖

根據(jù)上述分析,我們可把這四個韻母描寫如下(表5):

表5 e、ê的重新組合

因為[?] 在i/y前元音介音的影響下,可前移,故也可描寫做ie[i?] 、ue[y?]。但是,無論如何,將ie、ye描寫為[i?]/[y?]都是不準確的。

(2)音位處理要合理?!俄嵞副怼肥且粑换捻嵞赶到y(tǒng)。音位歸納既要符合對立互補原則,更要符合語感的語音相似性原則。有的韻母根據(jù)對立互補原則可以合并為一個韻母,可根據(jù)語感,它們并不能合并?!俄嵞副怼芬韵聨捉M韻母需要討論。

①功能單一的韻母音位。《韻母表》沒有出現(xiàn)?、?、?三個韻母。?、?合并到了i,?干脆沒有出現(xiàn)。這三個韻母都是功能單一的聲韻母,只拼一類聲母,如表6:

表6 ?、?、? 韻母的聲母搭配

?、?歸并為一個音位,符合對立互補原則,語感上也十分接近,可以處理為一個韻母,大多數(shù)人意見不大??墒?,把它們與i歸并為一個音位,就存在語感的分歧,各家處理意見不一。我們認為,如果不能取得一致,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歸并。而er韻母無論是音值上還是語感上,都無法跟哪個韻母合并。

表7 e與o的互補關(guān)系

也就是說,e應該跟o合并為同一個韻母。

③ong / iong的處理。王力認為東鐘/庚青合并為中東是從明清時代開始的,既然en、in、un、ün能合,為什么中東/庚青不能合,人辰、中東韻部的元音都是?,拼音方案是簡省?了(表8)。

表8 eng 與ong 的互補關(guān)系

根據(jù)音位分布和押韻實際,eng和ong兩類韻母完全互補,處理做一行完全沒有問題??紤]到音色的差別,從嚴審音的話,可以不予合并。

3.符合語音學原理的原則

趙京戰(zhàn)《中華新韻》(14部)是中華詩詞學會推薦的韻書。但是,該韻書在分析語音時存在嚴重的不符合語音學常識的問題。如將支(?)韻與齊韻(i、er、ü)分為兩部,其理由是“支”的韻母“只是書寫形式的要求,并不參加與聲母相拼,因而是不發(fā)音的,故稱‘零韻母’。”無獨有偶,王曾《現(xiàn)代漢語詩韻新編》(15部)也認為:“聲母字,即沒有韻母的字。如‘知、蚩、詩、日、資、雌、思’等7個音,都是只有聲母,沒有韻母,相當于古韻中的[四支]韻?!蓖踉融w京戰(zhàn)走得更遠,把“資、雌、思”也包括進無聲母類。以上認識違背語音科學常識。語音學的研究成果證明,在人類語言中,一個音節(jié)中,元音一般是不可缺少的,雖然個別濁輔音可以獨成音節(jié)(如m/n/?/ɡ),但是清輔音不能獨成音節(jié),因為清輔音是聲帶不震動的,它自成音節(jié)的話,就沒法進行語言交流。因此,漢語的zh、ch、sh、r及z、c、s絕對不會是自成音節(jié)的聲母,更不會沒有韻母。

4.嚴守嚴韻/通韻的劃分標準一致性原則

嚴韻要符合語音體系的要求,寬韻要符合押韻的實際。無論是通韻還是嚴韻,都應該把標準貫徹到底,不能混雜不同標準。根據(jù)歷代詩歌用韻實際,可以發(fā)現(xiàn)有兩種最為和諧的和諧韻:(1)用同一韻母的韻字。(2)用韻基相同、介音不同的韻字。然而,實際押韻中,上述兩種完全和諧的韻并不能貫徹到底,一則有的韻,沒有多少可供使用的韻字,一則有的韻雖不是上述兩種情況,但是語感上可以押韻。在此兩種情況影響下,使用寬韻是免不了的。通韻與嚴韻不同,它允許某些嚴韻之間可以一起押韻:(1)主要元音雖然有別,但韻母與聲母拼合后音節(jié)互補,語感上十分相似,這樣的韻字可以處理為寬韻,如o/uo、?/ie/ue。(2)因為某些嚴韻的韻字極少,難以單獨押韻,不得已,允許其跟相近的韻押韻,如?。(3)因某些韻母(韻基)拼合單一,與其他韻母又處于互補狀態(tài),雖語感差別較大,也可以處理為通韻,如?(?/?)。(4)有的韻母,在語感上近似,如i與y、u與y可以處理為通韻。

下面就對新詩韻書一些韻的處理予以討論。

(1)嚴韻要從嚴例。趙元任《國音新詩韻》、張允和《詩歌新韻》、朱光林《現(xiàn)代漢語詩韻》都將an行韻母進行分割。張允和分作安(an/uan)/煙(ian/üan),這樣分不合嚴韻的審音原則,因為an行韻母的主元音雖有a和?的區(qū)別,但并無音位價值,《韻母表》作韻腹相同處理是非常合理的。押韻的事實也表現(xiàn)為四個韻母合押。如《九月九晴晴天》:“九月九,晴晴天,/ 奶娘同我去到萬壽山 / 提黃酒,夾紅氈,/ 走到山頂坐野盤。/ 現(xiàn)皇會、什錦幡,/ 南鑼小鼓兒打得全。/ 奶娘渴了喝好酒,/ 餓了吃蟹作大餐?!逼渌鏰行、o行、ai行、ei行、en行、an行、ang行、eng行、ong行韻母都不得拆分為不同的韻。

(2)ie/üe的歸屬。前面已經(jīng)討論過e與o行的韻母互補,無疑可以構(gòu)成一個押韻單位。ie/ye的合押問題,就沒那么簡單了。據(jù)現(xiàn)有韻書看,ie/ye的押韻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第一種,如李慎行、朱寶全等,他們處理為表9:

表9 ie/üe的一種互補關(guān)系

第二種,如黃寶文、星漢等,他們處理為表10:

表10 ê的一種歸屬方式

從音位上看,ie/üe歸入o類韻或ê[?]皆可。王力認為ie/üe歸入o/uo類。我們同意王力的處理方式。第二種處理方式不合乎音值相近的原則,實際上也難以處理成互補關(guān)系。

有人說:“ai與ê的發(fā)音相近,ai的發(fā)音是[ai],是a[a]與i的結(jié)合,即從a[a](舌面、前、低、不圓唇)過渡到i[i](舌面、前、高、不圓唇)。這種過渡有兩種結(jié)果,即近于e[e] 或=[ê]。因此,ai與ê應當劃為同一韻部,即懷來部應和乜斜部合并為一部,可以叫做‘來斜’轍?!保?]這種認識,更是混淆了ê的音值界限,不值得討論。

ie、ue的押韻事實也是,除了單押,就是經(jīng)常跟o類韻母押韻,絕少跟ai類韻母押韻。單押者如王德的《我愛你,塞北的雪》:“我愛你,塞北的雪,/飄飄灑灑漫天遍野。/你用白玉般的身軀,/裝扮銀光閃閃的世界。/你把生命融進土地喲,/滋潤著返青的麥苗迎春的花葉……”跟o類韻母押韻者,如曉光的《那就是我》:“我思戀故鄉(xiāng)的明月,/還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哦!媽媽,/如果你聽到遠方飄來的山歌,/那就是我?!比缏灞摹哆€是好朋友》:“情是一團火,/ 把酒回首情更熱。/ 寂寞人醒后,/ 恍惚過去都是錯。// 錯也不是錯,/ 得失如今難分說。/ 身邊都是歌,/ 唱不出我的感覺?!毖喉嵤聦嵶C明,ie/üe跟o/uo押韻非常普遍,跟ai類韻母押韻絕無僅有。

(3)ü的歸屬。十三轍類韻書都將ü跟i、-i、er、ü合并為一個一七轍,但是王力認為,從音位的觀點看,i和y發(fā)音部位相同,只有圓唇和不圓唇的區(qū)別,合撤是可以的。但是,他同時又說合并不妥,因為y一向被認為是和姑蘇同類的。黎錦熙的11部、朱寶全的《中華新韻譜》也將ü和u合并為一個韻部,不與i等合。有的將ü跟i合并,不與u、-i合,如吳立岡的14部。那么,ü到底應該怎樣處理呢?根據(jù)新詩創(chuàng)作押韻的大量實例,ü跟i類韻母押韻非常普遍,跟u類押韻較少,因此,根據(jù)寬韻一致性原則,ü跟i類合韻更為恰當??紤]到ü與u押韻的個別事實及語音的近似性,可允許ü與u葉韻,并僅限u、ü之間,不能擴大范圍。羅常培早就說過:“如果為押韻寬松,這種合并法(按指十三轍的合并一七轍)當然可以的;至于說聽起來很順,很自然,那卻不見得!否則從北宋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聲音唱和圖起就不會把‘資雌私’等另眼看待。我聽見京韻大鼓里‘時’‘期’‘去’……等一七轍的押韻,往往覺得不順耳;同時對于一位有名的評戲藝人把‘時’‘吃’‘知’……等字都念成‘一’韻,也覺得不很自然!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作新曲藝,除非必不得已,能避免混用,最好避免?!保?]

-?、-?、i、er或者ü、i、-?、?等的押韻形式,并非常例,例子也較少,可以不論。

5.處理好常例與特例關(guān)系的原則

有些韻書編纂者,把一些押韻的特例(方言韻、古韻等)當作常例處理,這樣就會產(chǎn)生分韻的錯亂。9部、10部、11部的韻書都是存在處理常例與特例不當?shù)膯栴},如秋楓《中華實用詩韻》將?和er合并,趙京戰(zhàn)《中華新韻》將er和i、u合并。

6.處理好規(guī)范性與普適性相統(tǒng)一原則

歷史上的權(quán)威韻書,具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和強制性,這種規(guī)范靠的是功令利誘和權(quán)力維護。在沒有功令誘惑的今天,我們編纂韻書,除了規(guī)范性之外,應更多地考慮普適性。普通話韻書的權(quán)威性來自普通話的法定地位。普適性體現(xiàn)在各類韻文的通用性,如兒歌、對聯(lián)、順口溜、相聲、新詩、歌詞等領(lǐng)域,滿足使用普通話者押韻的各種需要。

7.堅持多樣性分韻共存的原則

我國自古就是多語言、多文化的社會,保護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已經(jīng)成為人類共識。新韻書編纂也應考慮到不同方言和文化的需求。可以有下列類型韻書,戲劇韻書:《中原音韻》《中州音韻新編》等;地方戲韻書:如《豫劇韻書》《潮劇韻書》等;方言韻書:如閩方言韻書、吳方言韻書等;舊體詩韻書:可考慮重新整理編排《佩文詩韻》《詞林正韻》。舊體新作,也應該考慮詩歌的歷史傳承。《江南詩韻》分14韻,單列入聲5部;韋瑞霖《實用詩韻》分16部,將入聲單列7部;《中華新韻府》(19韻)另列入聲五部。將入聲單列的方式,似乎應考慮有其合理性。

現(xiàn)代漢語既有共同語又有方言,方言不是共同語的敵人,應該保護語言形態(tài)的多樣化。以方言為載體的文學藝術(shù)應該允許以方言入韻,比如滬劇、豫劇、潮劇等等地方戲劇,就不能用普通話韻。一些傳統(tǒng)的以共同語為載體的劇種(如京劇、昆曲)和后來改用共同語的劇種(如黃梅戲、越劇)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押韻方式,即所謂“中州韻”,也應該繼續(xù)允許其使用,這些劇種是否改用普通話韻,要看這些劇種的發(fā)展情況,不能強制推行。

8.允許韻書形式多樣化的原則

(1)允許通嚴兩種形式的韻書可以共存,也可以通嚴混編。嚴韻韻書和通韻韻書都應該允許存在。嚴韻韻書如《廣韻》《禮部韻略》,通韻韻書如《中原音韻》《詞林正韻》,各有其功能和價值。因此,新韻書的編纂可以有通韻形式,也可以是嚴韻形式,這兩者并無沖突。當然,通嚴韻也可以混編一起,先出通韻,下列嚴韻,使其層次分明,使用方便即可。通韻有通韻的功能,使用者可以方便檢字;嚴韻更加和諧,有才者自可嚴韻內(nèi)檢字。

(2)允許編寫體例多樣化。歷史上韻書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四聲分韻的《廣韻》體式,即《廣韻》式的四聲分韻、各韻再出小韻(音節(jié))、小韻收編韻字、韻字加注釋的方式。這種方式,首名聲調(diào),次名韻部,再名音節(jié),最后解釋韻字。二是《中原音韻》的韻譜體式?!吨性繇崱废确猪嵅浚俜致曊{(diào),同調(diào)內(nèi)分小韻(音節(jié)),小韻內(nèi)只列韻字,韻字不出注釋。三是《韻府群玉》體式。這種體式,除了繼承《廣韻》體式外,就是每個韻字后面都有語詞。以上這三種體式,各有優(yōu)點,也各有弊端。

(3)允許不同功能的韻書并存。由于韻書服務(wù)的對象不同,除了要編普通話韻書外,各種方言韻書、不同劇種韻書、傳統(tǒng)詩詞韻書,都應該考慮編纂?!杜逦捻嵏贰吨性繇崱贰对~林正韻》等歷史上著名的韻書都應該重新整理,甚至重編,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二)普通話韻部的分韻標準及層級

表11 韻部的分級

根據(jù)上述原則,我們認為普通話的韻部應該根據(jù)韻母的特點和押韻實踐,按層級來劃分,各個層級各有不同的押韻功用(表11)。第一級是完全和諧韻(表12),以韻母為押韻單位,可稱為韻母韻;第二級是和諧韻,以韻基為單位嚴韻,又稱嚴韻;第三極是一般和諧韻,以韻轍為押韻單位,又稱通韻。

表12 完全和諧韻部表

根據(jù)歷史韻書的編纂經(jīng)驗,嚴韻需要遵守韻基相同的原則,寬韻需要服從押韻習慣的原則。我們根據(jù)對普通話韻母體系的分析,初步得出嚴韻15部(表13);根據(jù)普通話押韻的韻腳歸納,排除方言和特例現(xiàn)象,初步得出通韻13攝(表14)。

表13 嚴韻15部

表14 通韻13攝

嚴韻15部與黎錦熙18部比較,有歌波合韻、庚東合并、支部兩分(?、?/ er)的不同;與王力16部相比,有波梭(o/uo)和車遮(e) 合并、支思兩分(?、? / er)的不同。

13通韻跟13轍比較,衣期轍兩分:? /er、i/ü,并允許ü與u合韻。

猜你喜歡
韻書韻部詩韻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張詩韻
從淄博方言看聊齋俚曲的兒化問題
中國韻書的起源及發(fā)展
論《中華通韻》15韻部的科學性
淺談傳統(tǒng)歌曲的押韻
菊花詩韻
李紳詩歌用韻考
騎途雨紛紛,古城詩韻韻
《詩集傳》葉音與宋代常用字音——葉音同于韻書考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