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涵
昏黃的燈光下,外祖母頭上的幾縷銀絲格外顯眼。在我心里,這不是蒼老的標志,而是一朵美麗的花。
前段時間,母親外出學習一周,臨走前,把鄉(xiāng)下的外祖母接來照顧我。我有些不耐煩,我又不是小孩子,自己難道還不會照顧自己嗎?本以為外祖母因家里忙會拒絕的,沒想到,她竟愉快地答應了。
那晚,我背著書包,伴著清冷的月光回到家。推開門,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的外祖母立馬笑著迎了上來:“放學啦,妮兒?”邊說邊接過我肩頭的書包。我勉強地擠出了一絲笑,“嗯”了一聲,轉(zhuǎn)身就要回書房寫作業(yè)。外祖母連忙拉住我,把我拉到了衛(wèi)生間門口:“先洗洗手,我給你做了碗面條,吃完再寫作業(yè)。”我剛想拒絕,抬頭卻看見外祖母那期待的目光,只好轉(zhuǎn)身走進衛(wèi)生間。
洗完手,我坐在餐桌旁發(fā)呆,外祖母將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推到我的跟前。只見白色的面條,紅色的胡蘿卜絲,綠色的香菜葉和細碎的瘦肉末,在燈光的映襯下,讓我垂涎欲滴。這是我小時最愛吃的面條啊,外祖母竟還記得那么清楚。
小時候,我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她最拿手的就是給我做手搟面。每次她搟面的時候,我都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欣賞。只見那白色的面團在她的手里,一會兒就變成了長長的、細細的面條。外祖母總是一邊搟面一邊和我聊天,她嘴里念叨的最多的就是“這是俺妮兒最愛吃的面”。
每次,面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小腦袋埋在面碗里,惹得外祖母忙不迭地在旁邊一個勁兒地提醒我:“慢點兒,慢點兒,別燙著……”那清香的面條,那慈愛的笑容,那忙碌的身影,就是我兒時最溫暖的記憶。
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吃上這種面了。我使勁兒吸了一下這久違的香氣,抬頭看了外祖母一眼,她正笑吟吟地看著我,羞赧地一笑:“好久沒吃了,還是那個味兒不?”我忙點頭應道:“是,是!”
望著眼前這個比我矮半頭的老人,頭發(fā)有些花白,我鼻子一酸,差點兒掉下淚來。盡管外祖母已漸漸老去,但她還和多年前一樣牽掛著我,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照顧我。
外祖母啊,你就像一朵美麗的花,伴著馨香,伴著疼愛,開在我的心中。
(山東平陰縣實驗學校,指導老師:李燕)
點評
習作通過一碗面條寫出了外祖母對“我”的疼愛和“我”對外祖母的感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做一碗面條本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發(fā)生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就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它折射出的是外祖母對“我”一貫的關(guān)心和愛護。
小作者從外祖母的白發(fā)寫起,引出一段外祖母照顧“我”的故事;由吃面又引出小時候外祖母搟面的情景。習作時空不斷地變換,但銜接自然,渾然天成,讀后令人回味。
(張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