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紅青
“如果知道我會死在哪里,我就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辈槔怼っ⒏竦倪@句話應該是在開玩笑,但人們卻似乎當真了。世人普遍懼怕失敗,千方百計避免失敗,甚至試圖繞開任何可能與失敗有關的道路,更把不敗當作至高成就,把求敗當作強者發(fā)出的挑釁。
然而被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在努力避免失敗時,我們失去了什么?
也許,失敗并非難以擺脫的煩惱,某些失敗甚至值得追求。也許,只有在一開始便將失敗納入目標,才有最后“獨孤求敗”的機會。也許,失敗并非至暗之源,拒絕失敗才是。
發(fā)現(xiàn)邊界
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所在?通過失敗,而非成功。12秒01是一個人的百米極限,不是因為他能跑到12秒01,而是因為他每次沖擊12秒均以失敗告終。成功,意味著還沒達到邊界。
《超人總動員》《美食總動員》導演、皮克斯動畫的布拉德·伯德曾回憶過他剛進迪士尼不久遇到的一件事。當時,老一輩動畫大師接連退休,迪士尼打算讓一位四十幾歲的動畫師接手工作室。一部新片的啟動會上,這位動畫師說:“我對我迄今做的很滿意,讓我來教你們怎么做?!边@番話令他十分泄氣。若干年后,成長起來的伯德面對自己手下的人如此說:“做些讓你自己也感到害怕的事,那才是你的極限,你可能會失敗,但那是每天呼喚你起床的東西。”
成功與邊界之間的區(qū)域就是尚未開發(fā)的可能性。有些人認為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探索這片可能性區(qū)域(圖1)。即便未必同意他們的觀點,你也可以問一問自己看到那片空間的感覺,是向往還是恐懼??謶忠馕吨斍八诰褪悄愕倪吔?,你將一遍又一遍地用成功來證明、鞏固關于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設定,但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因為你不會行進到自己真正的邊界。
很多企業(yè)的經(jīng)理人在談到自己的局限時就像在談板球——一種沒體驗過也從沒明白過的東西。多么遺憾,他們畫地為牢太久了,他們現(xiàn)下的行止范圍比那牢又小了不少。他們腦中若有邊界,也是自以為的邊界。
除了放棄可能性,停留在現(xiàn)有邊界也不意味著安全。守成之人傾向于以邊際效率最大化為準則,不愿冒險進入低效率期(包括不停失?。?,如此就難以進入新的疆域。就像兩塊土地由一條淺溪分隔,不濕鞋是無法到另一塊土地去的。等到原有疆域的邊際效率也低到一定程度,常常已沒有力氣挪移,而這幾乎是一定會發(fā)生的。
過往的成功——包括領域、原則、方法——往往會成為吸引所有資源和注意力的黑洞:一個巨大的沉沒成本。
一家處在全面轉型期的大型企業(yè),如果每個新項目都是“成功”的,事情往往就要涼了。正如獲得好評的演員會遇到壓力,制片方、投資方、廣告商會要求他們按以前的方式重復出演曾經(jīng)“成功”過的角色類型,復制——這正是他們被找來的原因,而他們也確實沒有把握新嘗試是否會成功,此時的他們就會面臨痛苦的選擇。
在競爭環(huán)境里,長期不愿觸及邊界的最后結果,就是走投無路的死胡同。
感知疼痛
多次、多樣的嘗試均無勝績,說明這里確是暫時的邊界;一兩次失敗則提醒我們或許該換個方法(思路、地方、材料、對象……),你碰到的未必是真正的邊界。此時的失敗叫作“挫折”或許更合適,個人更建議把它們稱為“反饋”,這是它們的真正意義所在。每一次行動,不論結果成功還是失敗,都可視為一次試驗。
多年前,一些美國學者試圖解釋為什么日本產(chǎn)品受到全球歡迎,為什么日本企業(yè)能擁有國際影響力。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之前沒有被注意到的重要原因:日本有大量挑剔的消費者,如果一家公司能滿足日本消費者,并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這家公司多半能應付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日本有大量最新潮的消費者,能跟上他們,就能領先世界其他市場。這一規(guī)律繼續(xù)擴展就是:在日本國內不算頂尖的企業(yè),在海外也能獲得成功,因為它們已被磨礪得足夠優(yōu)秀。
磨礪的基石就是一次次未能令消費者獲得滿足的“失敗”?!昂每蛻簟卑菸覀兊牟蛔愫褪枋?,讓我們舒服地拿到訂單、完成業(yè)績;“壞客戶”則令人產(chǎn)生挫敗感,他們苛刻、挑剔、要求繁多,企業(yè)變著法兒去滿足他們,最終也可能只是白忙活。然而,“壞客戶”更像是授我以漁,“好客戶”則只能給我一條魚,或許還會讓我麻醉和退化。與之類似的還有“好老板”與“壞老板”。
并不是你做得足夠好就不會被挑戰(zhàn),而是沒有那么多挑戰(zhàn),你不會做得足夠好。這是很多人痛苦的領悟。沒有對手,自己會變弱而不是變強,壟斷巨頭和它們的客戶深知這一點。
把失敗視作反饋,明天的你可能比今天的你更好,成功則沒有這個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越早失敗越好??藸杽P郭爾說:“不冒險非常容易喪失即使在最危險的冒險中也很難喪失的東西,就是他自己。如果冒險出了錯,生活會用它的懲罰來幫助我;如果完全不冒險,誰來幫助我呢?”
疼痛是有意義的,感覺不到疼痛的孩子識別不出危險,難免意外夭折。焦慮也是有意義的,它幫助人整合,促使人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同樣地,意料之外的失敗更是提供了警報器的功能。沉溺在抗拒失敗的情緒里或忽視、掩蓋一次次試錯,都是在錯過檢修的機會。
火尚小時,容易撲滅,但不易發(fā)現(xiàn);火到大時,容易發(fā)現(xiàn),但不易撲滅。每個王朝都知道這個道理,卻寧愿假裝太平盛世,直到無可挽回。
尋找“金蛋”
1637年前后,歷史上最著名的“業(yè)余”數(shù)學家費馬在一本古書的空白處寫下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數(shù)學猜想“費馬大定理”:當整數(shù)n>2,關于x、y、z的方程xn+yn=zn沒有正整數(shù)解。定理旁邊還有一句話:“對這個命題,我有一個十分美妙的證明,這里空白太小寫不下?!睕]有人會想到,直到350多年后的1993年,這個猜想才被英國數(shù)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證出,恐怕當初費馬并沒有真正找到答案。
很多人知道故事的頭和尾,但不太關注中間,中間過程可以用20世紀上半葉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的話來概括。當時有人勸他去證明那個猜想,他說他不會去“殺死這只會下金蛋的鵝”。雖然懷爾斯之前沒人成功,但3個多世紀里證明費馬大定理的努力正如不斷下金蛋一般,吸引大量數(shù)學家,發(fā)展出了很多絕妙的數(shù)學理論和方法,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些數(shù)學分支,可以說寫出了一卷數(shù)學史。這些都遠比費馬大定理本身更加重要。證明者懷爾斯就曾說:“判斷一個數(shù)學問題是不是好問題,就看它能否產(chǎn)生新的數(shù)學,而無關問題本身。”
相對目標而言,你的努力可能是失敗的,但游戲里還沒有人去過的地方藏有各種獎賞。
為此,面對失敗,還需要有好奇心和嗅覺?!皞ジ纭弊钤绲拿纸小拔鞯啬欠恰?,是輝瑞制藥的科學家們發(fā)明的心絞痛新藥。首次臨床試驗時,這種新藥(對心臟)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療效,可是參與試驗的男性患者卻大多拒絕退回剩余的藥片,甚至還向醫(yī)生索要更多藥片。困惑之余,科學家們追尋這個新線索,最終發(fā)現(xiàn)了“西地那非”新的可能性:壯陽。類似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能追溯到“杜康釀酒,其子釀醋”的傳說。
把(相對目標而言的)失敗的成果當作一粒種子,只要是新的,就去看看、想想這成果增加的可能性在哪里。
而找到“金蛋”的前提是對失敗有足夠的容忍。
一名籃球運動員的投籃命中率是35%,意味著20次出手會有13次失敗。如果要求他不能失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停止投籃。成功或失敗有隨機因素,我們可以努力擴大成功概率,或增大每次成功的收益,但我們不能停止“投籃”。失敗不是失誤或過失,不是“不應該”的。失敗的可能只是結果,不是行為。
正如優(yōu)秀的企業(yè)會遇到效率魔咒:他們要求每件事都要做成,結果遏制了“投籃”行為,利潤率穩(wěn)步攀升,銷售收入?yún)s停滯不前,乃至逐級下滑;規(guī)條越來越多,方法卻越來越少;最終他們發(fā)現(xiàn)競爭者越來越少,并非自己一騎絕塵,而是走錯了方向。
逃離子宮
《聰明的一休》有一集說,將軍足利義滿對珍饈美饌都提不起興趣,怎么換菜換廚師都沒用。一休和尚答應了求助,只提出一個要求:一天里,一休要將軍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于是,一休帶將軍去做了一整天粗活。太陽落山,和尚們的粗茶淡飯將軍吃得津津有味。缺乏調劑的所謂“理想生活”同樣會令人難以忍受。
正如沒有起伏的心電圖昭示著死亡,失敗除了現(xiàn)實功能,在心理上也是有意義的:沒有痛苦,快樂會變得很輕;沒有地獄,天堂的吸引力就會大打折扣;沒有黑夜,白天很快會遭人厭棄。失敗固然令人不快,但逃避失敗的結果不是長久快樂,恐怕是失去感覺。
總的來說,對我們影響更大的,不是失敗帶來的痛苦,甚至不是對失敗的恐懼,而是這種恐懼導致的回避。芒格大概也知道,希臘神話里,那些預知自己將如何死去的人們,最終死因往往肇始于他們?yōu)榇瞬扇〉姆佬l(wèi)措施。
恐懼是一種保護機制,一個通過限制行為來營造安全感的門衛(wèi),它站在你與充滿可能性的開闊地之間。失敗恐懼阻擋的東西如此重要,幾乎要剝奪掉我們生之為人最為核心的一些價值??雌饋?,我們好像得到了一個保姆,實則被塞回了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