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
(杭州綠城育華小學,浙江杭州 310000)
眾所周知,故事教學法是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的一種手段。無論是人教版的PEP教材,還是劍橋國際少兒英語教材,其文本內容都在單元學習后面編排了一定篇幅的Story Time故事教學。目的是在趣味故事背景下,把本單元所學知識點融合到小故事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練習語言目標,在情境中運用語言,并通過學習故事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不同情感。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目標語言輸出的準確性,強調語音模仿的地道性,過多強化語言操練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忽略了故事本身給學生帶來的情感體驗。
有些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時,形成了固化的“三步曲”:帶著問題聽錄音,跟著錄音模仿故事,練習故事小組表演。
當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重視原版錄音的重現(xiàn),強調學生準確模仿地道的語音語調。劍橋國際少兒英語教材的錄音由母語是英語的兒童錄制的,發(fā)音標準,語言表達豐富,語速對非英語母語的學生來說較快。在模仿故事《Lock and Key》第四章節(jié)時,長句子“We all know detectiveswork a lotand getup before you andme.”困擾了很多三年級的學生。他們讀起來拗口,不明白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遠遠沒達到預期效果。
為了強調故事的整體性,避免支離破碎地拆分情境,我們在Story Time教學熱身時,不做過多的練習鋪墊,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要抓住重點來聽懂老師提出的問題,還存在一定困難。例如,在教學KB2第二單元的故事時,由于預習不夠充分,聽完錄音后大部分學生不能回答問題“What’s Trevor’s faourite food?”。即使錄音播放兩遍后,不少學生仍不能準確回答。課堂氣氛沉悶,時間效率不高。
小學生愛動,好表現(xiàn),尤其是在同伴的幫助下更愿意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教材中的故事風趣幽默,孩子們很樂意把其中的笑點演出來。在分組表演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小組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雷同,擔當主要角色的集中在某些學生身上,其他學生則是充當陪襯的角色??此茻狒[的場面,大部分學生在故事表演中的練習時間并不多,常跟著一兩個表演較好的小組“依葫蘆畫瓢”,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在我們日常故事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故事的背景了解不多,沒有深入體會其中的人物情感,在課堂上過早地進行故事文本模仿無疑降低了學習的趣味性。而常用的故事整體教學法并不適用難度較深的文本學習,需要教師對此故事文本進行再挖掘和分析,找到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故事教學切入點?;诖耍P者在進行Story Time教學時依托“戲劇情境”的構建,精心安排構成沖突事件的前因后果,推動故事情節(jié)尖銳化地發(fā)展,設置懸念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
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變通,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深入解讀故事文本,找到適合烘托戲劇背景的人物角色,巧妙地將sound time(聲音背景)和show time(表演時間)搭配呈現(xiàn),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其人物內心。
【案例一】在區(qū)級優(yōu)質課展示活動中,執(zhí)教老師在教學《The Ants and the cricket》故事時,沒有采取常見的觀看完整故事視頻再回答問題,而是以cricket一張表情夸張、肢體語言豐富的圖片,作為新授課的切入口,讓不同小組的學生自由選擇。
T:Look at the cricket.How doeshe feel?
S:He’s cold.He’sscared.
T:Look athiseyes/legs/face/mouth.Can you describe them by using the adjectives?
此時,執(zhí)教老師讓六個小組選擇蟋蟀不同的部位來說一說,用上自己認為合適的形容詞,要求用第一人稱I來表達。沒有固定的語言表達模式,只提出了一個具體要求“第一人稱表達身體的部位特征”。
G1:I’m a lonely cricket.Look atmy eyes.They’re sobig,but they are very sad.
G2:Listen!The wind is whistling.I’m so cold.My mouth is so cold,too.I can’t talk.Iwant to cry.Imiss mymum.
G3:I’m so hungry.Ihave no food to eat.Look atmy legs.They’re thin and weak.I can’twalk.Oh,my god.Where’smy food?Who can helpme?
隨著背景音樂的漸強減弱,每個小組依次表演。在戲劇音樂的襯托下,表演場面安靜有序,自然形成了一個由學生自我創(chuàng)編的戲劇表演,為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做了大膽預設,激發(fā)了學生想把故事繼續(xù)讀下去的欲望。
【亮點】圍繞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每組選擇不同的點來展開想象,而不是直接拋出一張圖片讓學生隨意表達。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通過觀察其面部表情和五官肢體的動作,來調動他們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表演創(chuàng)作。此時,教師只是為學生做個別單詞的翻譯。沒有固定模式的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小組合作的積極性。
在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利用故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實物、人物表情動作,引導學生通過手摸一摸,模仿表情做一做,思考這些實物道具的用途會對人物角色產(chǎn)生什么重要影響,思考它們之間該如何聯(lián)系起來,思考故事中為什么會有這些道具的出現(xiàn)。
【案例二】在教學劍橋國際少兒英語第三冊P7《Lock and Key》故事時,筆者摒棄了以往讓給學生帶著問題來欣賞視頻的教學活動,而是把主要人物Key的圖片以及實物telephone/pen/box/cat/glass/hat/chair/desk/computer/notebook展示出來。首先讓學生觀察Key的外貌特征,讓小組討論說一說他的樣子,猜猜他是做什么的。
G1:Key is very thin and a bit nervous.His hair is dirty.Weguesshe’sawanderer.(這個單詞是教師提示的)
G2:His eyes are scared.Hewants to run away.Maybe he isa thief.(出乎意料的詞語描述)
G3:Key’s face is red.He looksvery tired.He ishaving a deep breath.We think he isaworker,because he is wearinga jacket.
G4:He’s standing outof the door.Maybe a big boss wants to meet him.So he is very scared because he’s afraid he isn’t lucky.
學生在觀察圖片時,完全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表達他們所看到的景象,通過小組內暢所欲言地討論,也對人物內心進行了最原始的揣摩。接著,筆者出示日常生活中經(jīng)??吹降碾娫?、箱子等實物,讓六個組的學生分別選兩樣道具,說說Key為什么會需要這些東西,并要求學生演出來。
(G5)
A:Ring,ring.(Pick up the telephone)Who is it?
B:It’sKey speaking.
C:Ineed a pen,Key.
D:Please be quiet.Key is speaking.
A:Is thatyou?How are you?
E:Ineed yourhelp,Key.
B:Sorry,Ican’thear you.Can you be louder?
…
(G6)
A:Excuseme.Did you seemy cat?
B:What’syour cat like?
A:It’swhite and big.Ithasgot two beautifuleyes.
C:Is itunder the chair?
A:No,itisn’t.Ididn’tsee it.
D&E:Maybe your cat is playingwith your friends.
…
借助兩個實物道具,孩子們挖空心思地想著Key可能會用來做什么。從他們不約而同地采取對話表演的形式可以看出,在虛擬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生生交流的互動性得到充分展示。有些小組的表演具有較強的生活表現(xiàn)力。
【亮點】該片段故事教學中,教師對文本進行了深入解讀,在小組表演前通過觀察人物圖片,討論其內心波折變化后,再針對十歲左右的兒童,選取他們熟悉的生活道具,幫助學生找到這些實物與圖片人物的結合點。由于有了前一環(huán)節(jié)的人物內心想法糾結過程,此環(huán)節(jié)實物與人物關系的構建過程也是對話情境的創(chuàng)建過程,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在小組優(yōu)生的帶動下,其他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能力不同程度地參與對話表演。由于沒有預設臺詞的框架,學生完全借助不同的道具來即興表演,更體現(xiàn)了語言在即時交流中的互動與反饋。
Story Time文本中涵蓋大量的信息元素,教師不可能在某一兩節(jié)課中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之所以要在故事教學中加入戲劇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在故事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中深刻地感受和體驗到人物的情感內心,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參與興致,調動他們思維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在選取某個章節(jié)進行教學時,要權衡它在故事中的作用,思考能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收獲。
【案例三】筆者在執(zhí)教劍橋國際少兒英語第二冊P19故事時,采取了兩種教學方法,分別在兩個班進行教學實踐。A班采取小組整體表演故事的方式;B班是從主要角色Maskman不禮貌的言行細節(jié)入手,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言交流背景,教師與學生一起融入情境中。
A班在小組表演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學生對故事錄音的語音模仿掌握程度水平層次不齊,能力強的學生朗讀流利,能力弱的學生讀起來磕磕巴巴。不少小組的故事表演集中在某一兩個學生身上,其他學生則成為不說話的道具,或者表演臺詞很少,沒有達到人人開口說英語的目的。
B班則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情境表演,請看以下課堂對話。
T:Do you like this film?(此時教師扮演電影院前排的觀眾)
P1:Pleasebequiet.We’rewatching.
T:You can’t interruptme.Idon’t talk to you.
P2:Sorry.
T:Hey.You don’tunderstandme.What’s itsname?
P3:Can you bequiet?
T:You’re so loud.Idon’twant to see you.
表演過程中,教師種種刁難學生,與學生一起進入電影院的場景,不讓他們好好欣賞電影,感受粗魯行為帶來的干擾。接著,變換背景,來到教室內,與學生們成為年齡相仿的同學。
You can’tsingwell.Ican sing verywell.Listen.
You are very lazy.Look at your dirty shoes.They’re disgusting.
You are not cute.Your eyes are so small and not beautiful.Look atmy eyes.They’re like the flowers.
教師挖苦諷刺的表情和言語,給學生做了形象的戲劇示范。在角色互換的兩人小組表演中,每個學生都竭盡所能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排斥,讓其他學生都體會到了這種難受滋味,也明白了故事中Maskman為什么要對Robot道歉。
【亮點】故事情節(jié)中蘊含的文化素養(yǎng)和與人交往的禮儀,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探討,找到適合學生的語言增長點。通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某個特定場景,以夸張的表情和言語來刺激學生的反應,激發(fā)他們思考該如何應對來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這個過程中語言思維的多元性得到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