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安源
太極拳,作為一種養(yǎng)生運動方式,主要目的是修煉丹田內氣,即中醫(yī)所謂的“真氣”。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太極拳運動中,內氣是在呼吸的引導下,隨著動作循經走絡運行的,所以,要想達到最佳的養(yǎng)生效果,必須通曉行拳走架時經絡和內氣的運行。下面就這一方面做一點研究和探索。
經絡是聯系人體臟腑和體表以及全身各部的紐帶,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人體最重要的經絡是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它們的運行有一定的規(guī)律。
手三陰經循行的起點是從胸部始,經脯(上臂內側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陽經從手指端循臂而上行于頭面部;足三陽經,從頭面部下行,經軀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間;足三陰經,從足趾間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這是對十二經脈走向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
陰經與陽經交接,即陰經與陽經在四肢部銜接。如手太陰肺經在食指端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交接,手少陰心經在小指與手太陽小腸經相交接,手厥陰心包經由掌中至無名指端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接。
陽經與陽經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陽經在頭面相交接。如手足陽明經都通于鼻,手足太陽經皆通于目內眥,手足少陽經皆通于目外眥。
陰經與陰經交接,即陰經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陰經與手少陰經交接于心中,足少陰經與手厥陰經交接于胸中,足厥陰經與手太陰經交接于肺中等。
十二經脈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之間亦有密切聯系,兩者結合起來,則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交手三陽經;手三陽經,從手走頭,交足三陽經;足三陽經,從頭走足,交足三陰經;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交手三陰經,構成一個“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的循行徑路,這就是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
十二經脈通過經別和別絡相互溝通,組成六對“表里相合”關系: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一表一里;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一表一里;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一表一里;手太陽小腸經與手少陰心經,一表一里;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一表一里;手陽明大腸經與手太陰肺經,一表一里。
互為表里的兩經,分別循行于四肢內外側的相對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別絡屬于相為表里的臟腑,從而構成了臟腑陰陽表里相合關系。
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是人身氣血流動不息,向各處灌注的意思。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其流注次序為: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的整體循行系統(tǒng)。
根據中醫(yī)理論,人體內的十二經脈分別對應于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所以,每條經脈的主持時間是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中,某條經脈對于某個臟腑器官,是這條經脈經氣流注最旺盛的時刻。如肺經的主持時間是寅時,方向是從胸到手。
根據十二經脈運行規(guī)律,太極拳運動中的經絡運行也表現出如下特點。
丹田是人體內的發(fā)動機,是內氣之源,十二經脈就像人體中的水管,氣血在內氣的催動下,在水管里流淌。如,當內氣沿手太陰肺經流動時,就像這條水管的閥門被打開,一股水從丹田緩慢地流向胸部,再流落到肩、上臂;當上臂充滿水后,肘受水的重量往下沉,繼而肘關節(jié)被打開,水繼續(xù)流去前臂;待前臂也充滿了水后,腕關節(jié)也被打開,水流向手掌;虎口打開后,水最終流到指尖。
當丹田內氣隨著動作向四肢百骸輸送時,周身的經脈也都相應地被催動開始加速運動,但是其力量和速度不同,有的經脈運行得快和明顯,有的則慢或不明顯。如楊式和陳式太極拳中“野馬分鬃”動作,雖然動作要求有差別,但是經脈運行是一致的。它對經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丹田內氣向上肢輸送時,催動手太陰肺經運行;丹田內氣向下肢輸送時,催動足少陽膽經運行。
這就意味著一條經脈運行時,其互為表里的經脈也在加快運行。如行拳過程中,因內氣的啟動,手太陽小腸經的氣血加速運行,和它相表里的手少陰心經受到刺激,其氣血也處于快速流動狀態(tài)之中。再如,膀胱經和腎經是完全相連的一條經,只是在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處將其分開了。這一陽一陰的兩條經脈其實是一條相連的經絡,所以刺激膀胱經,腎經就會有反應,刺激腎經,膀胱經也會有反應。
圖1 任督二脈
太極拳運動的突出特點是陰陽平衡、陰陽轉換。三陰、三陽經脈氣血的轉換點在四肢部分集中于手指和腳趾上,在體內則散絡于臟腑也出于臟腑。如手太陽小腸經的起點是小指外側端的少澤穴,手少陰心經的終點是小指內側末端的少沖穴,這兩條經脈在這里相交。在太極拳運動時,通過螺旋纏絲的方法可以實行少沖穴和少澤穴的陰陽轉換,使氣血持續(xù)運行。
一般來說,它和太極拳動作中的開合、虛實、動靜相對應。如動作開的時候,手三陰經和足三陽經中的氣血被催動加速運行;動作合的時候,手三陽經和足三陰經中的氣血被催動加速運行。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于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楊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是目前我國最為流行的太極拳套路。本文打破門戶之分,在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理論的基礎上,結合運用其他太極拳派顯著特點對其部分動作中主要內氣和經脈運行進行闡釋。圖中虛線代表經脈內氣運行線路。
動作一:兩腳并立,成立正姿勢。雙手下垂于身體兩側,手心向內。頭自然正,嘴微合,舌尖抵住上腭,兩眼平視。
【要求】
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心無雜念,呼吸自然。之后,將重心偏右,成虛實兩胯。以掤勁為主。
【經脈】
以督脈和任脈運行為主,俗稱“小周天”。會陰收縮,氣過長強穴,順脊柱至頸部到頭頂的百會穴,沿門中過鼻梁至人中穴,然后,通過口腔中齦交穴,沿胸部和腹部中間下丹田至會陰穴。也可沿足三陰經和三陽經與督脈相連,形成大周天經脈運行(圖1)。
動作二:屈膝松胯,身體放松下沉,提左腿向左橫開步,雙腳平行,與肩同寬或稍寬與肩。全腳踏地,立身中正,涌泉穴要空。兩目平視,含胸塌腰,松肩沉肘。
【要求】
重心移右腿,再橫開步,腳尖先落地,再腳掌踏實。氣沉丹田,降于涌泉穴。心中呈無雜念的太極象。以掤勁為主。
【經脈】
運行路線為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外側大敦穴,終于乳頭下兩肋的期門穴,共有14個穴位(圖2)。
圖2 足厥陰肝經
圖3 手太陰肺經
圖4 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
動作三:雙手緩緩上升與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雙手上升時,同時身體意念慢慢下降,松胯屈膝,兩腳踏實,雙目平視。
【要求】
當雙手上升身體意念下降之時,身軀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使心氣下降,便于內氣產生。不能聳肩,避免雙臂抬得過高,防止重心上浮。以掤勁為主。
【經脈】
上肢依手太陰肺經運行:起于鎖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終于食指外側的少商穴,共有11個穴位(圖3)。
動作四:身體繼續(xù)下沉,雙手也隨著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雙目平視。
【要求】
立身要中正,屈膝松胯,以松胯勁將身體下沉。不要弓腰突臀、身體前斜,膝蓋不能過腳尖。以按勁為主。
【經脈】
上肢按手少陽三焦經運行:起始于無名指末端關沖穴,終于眉毛外側處的絲竹空穴,共有23個穴位。下肢按足陽明胃經運行:起始于眼眶下緣承泣穴,終于二足趾外側、指甲角后的厲兌穴,共有45個穴位(圖4)。
動作一:身體微右轉下沉,重心在右;左腿提起置于右腳側成虛步;右手上搠至胸部,左手走下弧置于腹部,雙手呈抱球狀。
【要求】
重心轉換、雙掌相合,特別要注意豎頂、開胸、張肘、松肩、闊背、氣沉丹田。以合勁為主。丹田呼吸,吸氣。
【經脈】
左手順纏,依手太陽小腸經運行:起于小指外側末端少澤穴,終于耳屏與下頜關節(jié)之間的聽宮穴,共有19個穴位(圖5)。
圖5 手太陽小腸經
動作二:左腿向前開步,重心前移,身體左轉,逐漸成左弓步。左手順纏,畫上弧于額前;右手順纏,畫下弧于右腿外側,目視左前方。
【要求】
以腰催肩,以肩催臂,雙臂旋轉分開,一氣貫通,勁達四梢。要注意左臂滾轉向前鉆穿,如分開馬鬃。以掤勁、合勁為主。丹田呼吸,呼氣。
【經脈】
丹田內氣向上肢輸送時,催動手太陰肺經運行:起于鎖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終于食指外側的少商穴,共11個穴位;丹田內氣向下肢輸送時,催動右足依足少陽膽經運行:起始于外眼角瞳子髎穴,終于第四足趾外側端的足竅陰穴,共有44個穴位(圖6)。
圖6 手太陰肺經、足少陽膽經
動作三:身體微左轉,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腳置于左腳側成虛步;同時,左手逆纏、右手順纏,左上右下交叉置于胸前,呈抱球狀。
【要求】
右腿上步要輕靈,右腳腳尖點地,立身要中正。以合勁、纏絲勁為主。丹田呼吸,吸氣。
【經脈】
右手順纏,依手太陽小腸經運行:起于小指外側末端少澤穴,終于耳屏與下頜關節(jié)之間的聽宮穴,共有19個穴位;左手逆纏,依手陽明大腸經運行:起于食指橈側指甲后商陽穴,終于鼻唇溝中的迎香穴,共有20個穴位(圖7)。
接下按動作二、三重復兩次。
動作一:右腳跟半步,重心漸移至右腳,成左虛步,雙手胸前抱球,左上右下。以纏絲勁為主。丹田呼吸,吸氣。
【經脈】
右手順纏,依手太陽小腸經運行:起于小指外側末端少澤穴,終于耳屏與下頜關節(jié)之間的聽宮穴,共有19個穴位;左手逆纏,依手陽明大腸經運行:起于食指橈側指甲后商陽穴,終于鼻唇溝中的迎香穴,共有20個穴位。(圖示和圖7相同。)
動作二:左右手分別逆纏分開,左手下按,手心向下,右手上掤,手心向左,目視前方。
【要求】
結合腰勁,重心右移;右臂先擠,再挒,后向上鉆。要注意豎頂,長脊柱,胸不要向上提;上虛下實,氣沉丹田。勁別為擠勁、按勁、挒勁、對拉勁。丹田呼吸,呼氣。
【經脈】
圖7 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
圖8 手太陰肺經、足少陰腎經
圖9 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陰肺經
丹田內氣向上肢輸送時,右手經脈沿手太陰肺經運行:起于鎖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終于食指外側的少商穴,共11個穴位;下肢經脈依足少陰腎經運行:起于足心涌泉穴,終于鎖骨下緣的俞府穴,共有27個穴位(圖8)。
動作一:上體螺旋旋轉,先微左轉再右轉,雙手隨身體右手先下后上,左手先上后下在胸前劃弧,最后,右手置于耳側,左手放于小腹前,左腳后收。
【要求】
下盤穩(wěn)固,腰帶四肢;右手先順后逆,左手先逆后順。要注意意氣要圓,開胸張肘,兩臂掤圓,松腰、轉腰,出披勁兒——身體半邊的勁兒從臂、手出。勁別為順逆纏絲,按掤捋勁。丹田呼吸,吸氣。
【經脈】
右臂先依手太陽小腸經運行:起于小指外側末端少澤穴,終于耳屏與下頜關節(jié)之間的聽宮穴,共有19個穴位;后沿手太陰肺經運行:起于鎖骨外端下方的中府穴,終于食指外側的少商穴,共有11個穴位。左臂的經脈運行路線和右手相反,先沿手太陰肺經運行,后沿手太陽小腸經運行(圖9)。
動作二:身體下沉,左腳向左前方開步,重心漸漸移至左腿,隨之左手摟膝,右手向前推出。
【要求】
腿部重心轉換和摟膝、推掌同步進行、協調一致。要注意提腿時不是用力去提,而是以意提腎,經腿、膝將腿提起;腿向前伸時,要松腰松胯。勁別為捋勁、按勁、合勁、纏絲勁。丹田呼吸,呼氣。
【經脈】
上肢動作按手厥陰心包經運行:起于乳頭外側旁的天池穴,終于手中指尖端中沖穴,共有9個穴位;下肢動作依足厥陰肝經運行:起于足大趾外側大敦穴,終于乳頭下兩肋的期門穴,共有14個穴位(圖10)。
圖10 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
圖11 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陽膽經
動作三、四:后坐撇腳,跟步舉臂,重復摟膝拗步兩次。
【動作】
跟步展手,后坐挑掌,虛步合臂。
【要求】
意氣貫通到手,雙手掌心相對,豎在胸前,一上一下,中間如抱琵琶。要注意雙臂之間要有一定距離,勁兒向下拉。勁別為掤勁、合勁、纏絲勁。丹田呼吸,先吸后呼。
【經脈】
上肢依手厥陰心包經運行:起于乳頭外側旁的天池穴,終于手中指尖端中沖穴,共有9個穴位;下肢依足少陽膽經運行:起始于外眼角瞳子髎穴,終于第四足趾外側端的足竅陰穴,共有44個穴位(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