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奮
【背景】“大樹底下好乘涼”
芥子之中,可納須彌;寓言雖短,蘊含深刻。有慧眼者,可從一粒沙中悟出一個世界,可從一朵花中見到一個天堂。寓言是小故事,正如我們常說“濃縮的都是精華”,“小故事”里就充滿“大智慧”。有慧心者,可以從一則別人解讀千百遍的小小寓言里,讀出屬于自己的智慧。常讀常新,這也正是經(jīng)典寓言的魅力所在。所以,把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寓言選入教材,絕不是讓學生掌握它的寓意那么簡單。但是,傳統(tǒng)教學中人們對寓意的理解比較單純,認為寓言僅僅是一種比喻形態(tài),一個故事僅僅提供一種道德教育。在寓言教學時,一般都局限于原作的寓意或局限于教材與參考資料所提示的寓意,覺得“大樹底下好乘涼”,少了很多靈氣充滿個性的解讀。并且過去的寓言教學往往偏重于道德教育與知識傳授,而忽視思維素質(zhì)的開發(fā)。就如我第一次在上《白兔和月亮》課時,就曾這樣對待這則寓言:
【案例】人教版《白兔和月亮》(七年級)教學片段:
教師導入: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學生通過朗讀感知文意)
師: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有一只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最后她請求諸神之王撤消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師: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生1:開始白兔是無憂無慮、心曠神怡地賞月,后來是緊張不安、心痛如割地賞月。
生2:因為白兔得到了月亮!
師: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生:因為月亮對白兔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師:那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生:擁有巨大的財富會引起巨大的得失之患。
(師贊許,開始轉(zhuǎn)移到課文的語言分析。)
【反思】
一、踮起腳尖“摘干果”
回顧當時的課堂,學生在我的有力引導和層層鋪墊下,說出教參中提供的正確寓意是毫無障礙的,但是這樣“踮起腳尖摘干果”的寓言教學課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整個課堂上,學生是啞然無聲,沉寂一片,學生無言地充當著記錄員,而老師高聲地充當著教參中的傳聲筒。
在沒有試教之前,我對自己的導入是很滿意的,因為從教學語言來說,是工整華麗的。但試教后才知道其實實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學生一聽導入,只有兩種反應:沒有經(jīng)過預習的學生,會感覺語文老師又一次充當思品老師,開始了人生觀教育;已預習過的學生,仔細一聽,馬上明白,這篇文章無非就是教我們?yōu)槿颂幨乱S遇而安,不要患得患失,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自此,一篇好好的寓言,由于導入已經(jīng)預設了感知討論環(huán)節(jié)的結(jié)局,它成不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平臺,同時也由于道德說教的蒼白性,德育效果大打折扣,成不了學生靈魂一面透亮的鏡子。寓言往往是道德教育的絕佳題材,對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固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教師一旦過于看重其德育功能,反會使寓言因承載過重而失去生命力,失去吸引力,也就無法引導學生透視其中大智慧。真正鮮活的語文,不是讓學生扎在別人的故紙堆里皓首窮經(jīng),而是讓學生在體驗、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沉醉于文學的馨香,獲得人生的啟迪。所以,將寓言的德育功能淡化一些,多一些個性的思考和解讀,更能讓孩子在閱讀寓言中得到人生頓悟并最終引導他們的生活。
其實我也懂得,寓言是一種比喻形態(tài),它的比喻形態(tài)不止一種,它所蘊含的道理也不止一個,而且參考資料中所指向的“惟一”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是在教學中,我無處不在誘導著學生說出我預設的答案,似乎是學生說出寓意,我的教學任務就大功告成了,哪怕學生只是通過參考資料獲知答案。我沒有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而個性的思考,課堂沒有思想的交鋒,沒有智慧的涌動,那就不要怨責學生死氣沉沉、缺乏創(chuàng)造,因為我給予學生的,跟他們從參考資料里得到的,完全沒有兩樣。其實,從理論上來講,我非常清楚,要讓寓言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平臺,要讓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從中得出獨特感悟,進而指引生活。但由于自身局限于教材與參考資料,缺乏辨析和創(chuàng)造,對文本理解過于單純,從而致使學生過于依賴資料或老師,造成課堂個性缺失和創(chuàng)造力匱乏,這也不怪學生對寓言的寓意解讀淺嘗輒止了。
二、大樹底下“多思考”
可見,如果把寓言比作一棵樹,那么真正的寓言教學,并不是讓學生努力“摘得”樹上那些眾人已經(jīng)約定俗成的“果子”。就像教周國平的《人生寓言》,不是只讓學生記住“擁有巨大的財富會引起巨大的得失之患”(《 白兔和月亮》),不是只對學生重復“厄運會使人變得堅強”(《落難的王子》)。如果只是這樣,我們的教學任務容易完成,但是完成得不夠漂亮。讀書,要先把他“讀厚”了,才能把它“讀薄”,寓言要實現(xiàn)“短文深教”,就必須先把它想深了,讀厚了。而讓學生摘下既定的“果子”,其實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的各種可能性。有同行提倡,要“讓學生在樹下獨自坐一會兒”,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反思空間。而我從自身不足和初中學生實際出發(fā),覺得在進行寓言教學的時候,有必要讓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在樹下坐一會兒”。
讓教師“在樹下坐一會兒”,就是要讓教師沉下來去解讀文本,靜下來去提高素養(yǎng)。圣賢有言,君子之道,“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教師不突破自身困境,不潛心于專業(yè)成長,又如何引導學生在語文世界里悠游自在,感受文學的博大精深?
讓孩子“在樹下坐一會兒”,就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得以聯(lián)系生活體悟寓言背后的寓意。寓言教學是否能別有洞天,生機勃發(fā),其生命之源就在于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讓教師和孩子“一起在樹下坐一會兒”,是充分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初中生是尚未雕琢的璞玉,可塑性極強。但是如果讓他們單獨摸索,小部分有悟性的學生可能會自己走出黑暗,更多的人則是留在黑胡同里。為避免徒勞無功、放任自流,教師很有必要為孩子的思考創(chuàng)設相應的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情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見解,提倡孩子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鼓勵孩子像錢鍾書先生一樣,從《伊索寓言》中翻新出奇,在“眉批式”的翻案中點鐵成金,讀出眾生百態(tài),讀出人生經(jīng)驗,讀出“玉想瓊思,宏觀博論”(柯靈語)。
因此,當我進行《白兔和月亮》第二次教學時,先對寓意進行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教師用書》中“如果某種擁有會帶來無窮的得失之患,還不如沒有”的說法,其實是一句看似正確的廢話。如果這則寓言的寓意就是如此,那顯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為換一種說法,它就變成了“人不應該擁有巨大的財富”,如此理解,無疑會使寓言的勸諭和諷刺功能喪失殆盡。于是我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了一個相應的情境:一個陜西的農(nóng)民挖出一件青銅器,在不知道古董的價值時,他把它們隨意放置在院子里,任村民觀看,而聽收藏者說可以值幾十萬后,當天夜里他就守著古董不敢合眼了。學生由此容易想到農(nóng)民的古董是挖地所得,按法律規(guī)定必須上繳國家,他是不配擁有也不能擁有的,如果換成了錢,他會更寢食難安。由此及彼,就有學生提出月亮不是私有物品,即使諸神之王把月亮賞賜給了白兔,它不能屬于某一個人專有,如果白兔一定要把它變成個人財產(chǎn),那就會勾起無窮無盡的私心。有學生開始鉆研起白兔得月前后心理變化如此之大的原因:先前賞月,月亮不是自己的,得月亮之美,那是賺了;得月后,月亮是自己的,被別人欣賞去,那就虧了。還有學生講得更好:原先賞月,白兔想的是月亮美不美的問題,而月亮變成自己的財富后,白兔想的是我能不能守得住它。我順勢補充說面對同一個月亮,白兔的心態(tài)已由一種審美的心態(tài)變成了功利(占有)心態(tài)。并請學生們進一步談談自己獲得的啟示,孩子的悟性和創(chuàng)造力真是讓我驚喜,他們有的讀出了擁有財富和權(quán)利時需要以平常心對待;有的懂得了不是擁有巨大財富會引起巨大的得失之患,而是不能占有他人財產(chǎn)和公共財產(chǎn),一旦占有,就會帶來無窮無盡的私心;有的明白了與人分享的道理;還有的悟出了“放棄其實也是一種美麗”……學生獨特的理解,使整個課堂熠熠生輝,使寓言具有了鮮活的生命。
三、“寓”樹前頭萬木春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我們?yōu)楹尾荒芾迷⒀栽⒁獾亩鄬哟涡裕囵B(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呢?課標中也有明確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逼鋵嵵灰覀?yōu)閷W生們搭建好一個故事的平臺,創(chuàng)設好一個思考的情境,鋪墊好一個探索的階梯,允許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允許他們自由馳騁想象,靈活運用,賦予新意,我相信學生們的智慧火花一定會璀璨奪目,令人震撼!
所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處理寓言教學時,有必要讓自己和孩子一起在寓言這棵大樹下“坐一會兒”?!霸跇湎伦粫骸?,是觀察,是思考,是迸發(fā)創(chuàng)造力不可跨越的一個階段。寓言這棵大樹上有累累碩果,但絕非既定的那么一個。相信我們的學生,在蓄勢之后縱身一躍,必然會摘下屬于他們自己的最飽滿、最成熟、最甜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