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歆藝
【摘 要】《雪》是魯迅先生所著《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詩。長期以來,學界對此篇文章的解讀慣于從時代革命背景的視角,分析魯迅筆下江南與朔方不同的雪景,從而試圖概括其敢于直面慘淡人生、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但是,我認為《雪》集中體現(xiàn)了周氏兄弟斷交之后頹唐的精神狀態(tài),是一篇追憶親情之作。因此,本文將依靠生命體驗下的再解讀,力圖走進魯迅去理解其寫作這篇散文詩背后的真正意圖。
【關(guān)鍵詞】《雪》《野草》;兄弟斷交;生命體驗
中圖分類號:I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0-0225-02
學界將《雪》定位為一篇唯美的散文詩,認為其分別通過對江南柔美的雪景和北方壯美的雪景的描繪,表達魯迅對北方的雪的喜愛之情,寄托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描寫北方的雪則是對北方革命局勢的不滿,并認為要像北方的雪一樣通過奮斗來爭取自由,從而概括了魯迅敢于直面慘淡人生、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然而,果真如此嗎?本文將從生命體驗的角度出發(fā),談周氏兄弟失和對魯迅的影響,從創(chuàng)作時間上的因果聯(lián)系和《野草》《雪》的整體情感基調(diào),兩個方面上對《雪》進行再解讀,只有回歸主體的生命言說,才能真正讀懂魯迅賦予“雪”生命力的情感內(nèi)涵。
一、成為自我的生命言說
1919年,魯迅把紹興的老屋賣掉以后,就在北平購得大宅一所,并特地接來母親和弟弟們共同入住,可見魯迅對兩個弟弟關(guān)愛有加。在魯迅的摯友許壽裳先生的《亡友魯迅印象記》中也回憶到魯迅對于兄弟周作人的有愛情形:
依《魯迅年譜》,在民十二,八月遷居磚塔胡同之前,他們兩個人真是“兄弟怡怡”……名和利都可以讓給兄弟,我們就容易明了那《弟兄》里的一句贊嘆沛君的話:“真是少有的,他們兩個人就像一個人?!?/p>
魯迅對于兩弟非常友愛,因為居長,所有家務統(tǒng)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忍去麻煩兩弟。他對于作人的事,比自己的還要重要,不惜犧牲自己的名利統(tǒng)統(tǒng)來讓給他。①
然而,如此珍視兄弟情義的魯迅,卻與周作人失和了。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給魯迅送來了斷交信:
魯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情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但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色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xiàn)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請不要再到后邊院子里來,沒有別的話。愿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②
這突如其來的絕交信,讓魯迅感到無所適從,于8月2日搬出而至磚塔胡同。沒想到,至1924年6月11日,魯迅與周作人的關(guān)系更是惡化到了極點,當天魯迅在日記里憤怒地寫下了:“……下午往八道灣宅取書及什器,比進西廂,啟孟及其妻突出罵詈毆打,又以電話招重久及張鳳舉、徐耀辰來,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然后取書、器而出。”② 從此,意味著周氏兄弟徹底決裂。
兄弟二人矛盾愈加尖銳化的這一年冬天,魯迅于1925年1月18日寫下了《雪》。據(jù)查,當天是臘月二十四,即剛過完小年準備迎接新年的日子,并且根據(jù)魯迅的日記,那段時間并未下雪,此外更巧合的是,1月16日正是周作人的生日,魯迅在這種情況下寫下了《雪》,可謂是飽含著某種深意。文章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塑雪羅漢、大人們熱情地來幫忙,一切景象都其樂融融,但是此時,魯迅獨自面對著兄弟徹底斷交后的新春佳節(jié),注定是令人感傷的,他“終于獨自坐著了”,兄弟二人宛如這朔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這突如其來的情感變故,帶給魯迅的影響也可從他之后的一系列作品看出。
繼1月18日創(chuàng)作了《雪》之后,1月24日寫下了《風箏》,同年10月31日創(chuàng)作《傷逝》,11月3日寫作《兄弟》,這一系列文章在我看來都是魯迅追憶親情之作。
首先,《風箏》便是寫魯迅幼年時對小兄弟喜愛風箏的一次“精神虐殺”,“我是向來不愛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③ 寫作此文的當天是大年初一,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里,兄弟斷交使魯迅獨享寂寞。然而《風箏》中既沒有表達其渴望回到往日的“兄弟怡怡”,也不是在反省當初對弟弟喜愛風箏這一行為的扼殺,更不是如學界所說的“體會到中國老百姓對封建道德奴役、家長式的專制制度的不覺醒,因而倍感改造國民性任務之艱巨”,而是一直在尋找補過的方法,“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雹艿堑艿堋熬拖衽月犞鴦e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不記得了”,那么“又有什么寬恕可言呢”,兩人情感的疏離使魯迅倍感沉重,因此他在文章的最后寫道:“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jīng)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雹萑纭堆分欣錃獗迫说母星榛{(diào)一致,暗示著兄弟斷交使魯迅懷揣著一種絕望的情緒。
其次,是《傷逝》。關(guān)于此文,周作人在晚年所著的《知堂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傷逝》不是普通戀愛小說,乃是假借了男女的死亡來哀悼兄弟恩情的斷絕的,我這樣說,或者世人都要以我為妄吧。但是我有我的感覺,深信這是不大會錯的?!雹蕖秱拧分袖干⒆泳谋瘎?,與《雪》中所傳達出來的情緒有異曲同工之處,透露出一種“獨戰(zhàn)的悲哀”,并且,魯迅在《傷逝》完成后第12天,他又寫了一篇小說《兄弟》,而此篇則無情的嘲諷了兄弟之情。
由此可見,這一系列或明或暗地抒寫兄弟情義的作品,起伏不定的復雜的情感狀態(tài),以及所呈現(xiàn)出來的時間上的因果關(guān)系,正說明了兄弟斷交對魯迅產(chǎn)生了不可言喻的影響,是其對自我的生命言說。
二、透著冷光的情感表達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雪》,其內(nèi)容也主要描寫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但頗令人深思的是,它卻以“暖國的雨”開篇,以“朔方的雪”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收束。雖主要寫“雪”,但“雨”的存在卻遠遠超出了“引子”的作用,“暖國的雨”雖然“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但是“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生命的起點,宛如同質(zhì)的兄弟姊妹,也宛如人最初的模樣,自己也未曾預料生命的波折和走向。接著描寫的是“江南的雪”,是魯迅追憶起在故鄉(xiāng)兒時嬉鬧的情景,“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也襯托了寫作這篇文章時,正值新年前夕,各家各戶其樂融融的景象,但是魯迅卻與這熱鬧場景格格不入,與親人決裂后的他“終于獨自坐著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只不過是沒有生命的“雪羅漢”罷了。直至“朔方的雪”,更是成為完全孤立的靈魂,“永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暗喻著魯迅和周作人的斷交,如同這朔方的雪,各自奔赴前程再無牽連。學界常將此定義為魯迅欲弘揚獨立性,然而在我看來卻是一種因親情的缺失而無奈為之的獨立。從單調(diào)的“雨”到“滋潤美艷”的“江南的雪”再到“決不粘連”的“朔方的雪”,實際上暗藏著魯迅的情感變化過程,最終成為了“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從前的那個魯迅已經(jīng)死掉了,此時已變成一個堅硬的、冰冷的、孤獨的個體。
1923年至1926年間,魯迅整個的心理狀態(tài)是頹唐的,不僅僅是因為時代背景的影響,當時正值北伐革命的前夜,國共兩黨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革命形勢出現(xiàn)了可喜的局面,但魯迅當時生活的北方仍在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之下,反動勢力猖獗,而且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兄弟失和以致決裂對其打擊極大,加之身體狀況急轉(zhuǎn)而下,魯迅極力維護的完整的家的概念不復存在,魯迅精神家園最后的依托四分五裂。然而,學界把魯迅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狀態(tài)完全歸結(jié)于時代革命顯然是不全面的,將其定義為“表露出對南方局勢朝著好的方面發(fā)展而殷切向往,要像北方的雪一樣通過奮斗來爭取自由”,但通過仔細解讀,卻明顯體悟出一種無奈感與悲壯感,絲毫看不到希望和向往?!皼Q不粘連”的“朔方的雪”“在日光中燦燦的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也如同分道揚鑣、各自走向不同革命道路的周氏兄弟,是一種獨戰(zhàn)的悲哀。
《雪》是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詩,看似唯美,實則透露出逼人的冷光?!澳抢锩婢珶挼淖志浜托问?,作者個性和人生真實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人間苦悶的象征,希望幻滅的悲哀,以及黑而可怖的幻景……有人說展開《野草》一書,便覺冷氣逼人,陰森森如入古道,而且目為人生詛咒論?!雹摺兑安荨分泻w著的生與死、愛與恨、友與仇、夢與醒、希望與絕望、熱鬧與孤獨、眷念與決絕,都是魯迅最真實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命體驗,這充滿著矛盾的情感正如《野草》中的《題辭》所寫:“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⑧這似乎與《雪》的結(jié)尾遙相呼應,“暖國的雨”最終成了“死掉的雨”,雖然人生的太多波折與不確定性致使“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但至少曾經(jīng)存活,“在無邊的曠野下,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zhuǎn)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唯有死亡才賦予了人真正的自由與灑脫。
由此可見,《雪》并非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奮起革命”或別的什么神秘之作,它只不過是魯迅最平凡的生活感悟,也是魯迅無奈與絕望情愫的極致表達。通過生命體驗下的再解讀,而非慣性般的上升時代革命,一味去除魯迅的個人經(jīng)歷與主體情感,單純從創(chuàng)作時間上的因果聯(lián)系以及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頹唐情緒出發(fā),探尋魯迅因兄弟失和而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情感狀態(tài),只有回歸了主體的生命言說,才能真正讀懂魯迅賦予“雪”的深刻內(nèi)涵。
參考文獻:
①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164.
②魯迅.魯迅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③④⑤魯迅.魯迅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⑥周作人.知堂回憶錄[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⑦李素伯.小品文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85.
⑧魯迅.魯迅散文全集[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