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傾聽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能力與素養(yǎng),是最好的溝通通道,也是最好的一種習慣。與母語相比較,學生的英語學習大多獲取于英語課堂,在英語課堂上所有學生在大多數(shù)時間內(nèi)處于聽的狀態(tài),聽老師講話、聽同學講話,傾聽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因此我們英語老師要善于關注學生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關鍵詞:英語學習;有效聽課;關注學生;思維
據(jù)專家統(tǒng)計,在人類的各種交際中,一般人花在聽、說、讀、寫的時間所占比例大約是:聽占40%,說占35%,讀占16%,寫占9%。聽讀是輸入,說寫是輸出,學生正是通過對語言信息的輸入——儲存——提取——輸出這一心理過程不斷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能力。而與母語相比較,學生的英語學習大多獲取于英語課堂,而英語課堂上以數(shù)學方法來計算就可以知道,所有學生在大多數(shù)時間內(nèi)處于聽的狀態(tài),聽老師講話、聽同學講話,因此有效的聽課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學生學會了聽課,英語課堂會多一份和諧,也會讓學生多一份智慧、多一筆財富。
一、 靜心“聽”
“Look at the person, and stop other things that you are doing.”這很清楚地告訴了我們該如何讓學生做好聽的準備,要讓學生會聽課,先要教會學生怎樣聽。
由于小學生他們的自主能力、自控能力較弱,自我糾錯能力也較差,因此當需要學生認真聽課時,教師不能只對學生說“認真聽?!苯?jīng)常空洞地說教,會讓一些學生不知所措,也會讓學生產(chǎn)生聽覺疲勞而不會及時做出正確地反應。如果教師說“認真聽”不管用的時候,不妨試一下“同學們請放下你們的書本,將筆放在桌子上,將練習紙放進書本里,眼睛看黑板(老師)……”通過試驗會發(fā)現(xiàn)第二種方法明顯優(yōu)于第一種方法,學生在完成一個個指令的時候自覺地集中了聽的注意力。在完成指令的過程中學生也潛移默化地學會了一些聽的技巧,如聽別人講話時要停下自己手中正在做的事情,也會在聽的時候通過眼神、表情、坐姿等動作來提高聽的效果。
會聽課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英語課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關注到每位學生,不能因為要趕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個別動作較慢的學生。課上我們要關注到這兩種學生:一種學生因為學習習慣不好、好動而要我們多花時間去引導他們,另一種學生確實由于動作較慢而需要我們花時間去等待他們。在課堂學習效果反饋中,他們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處于“弱勢”狀態(tài)。如果我們教師經(jīng)常忽視了這些學生,總讓他們趕不上上課的節(jié)奏,久而久之,課堂上他們會做出“抗議”:如有些學生因為跟不上而不愿聽課了;課上也會出現(xiàn)一些“搗蛋分子”,因為他們體驗到了被忽視的滋味而希望引起關注。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舍得在“聽”的準備上花時間,通過語言的激勵、榜樣的作用、方法的指導等來調(diào)動學生聽的積極性和聽的效率。只有所有的學生都做好了聽的準備,我們的英語課堂才會和諧、輕松。
二、 專心“聽”
“Be sincerely interested in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talking about.”靜心聽只是有效聽課的開始,要讓學生專心聽,那必須要讓學生維持對所聽的內(nèi)容的興趣,提高聽的持久性。
小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很短,很容易分心,因此在聽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開小差”;小學生又好表現(xiàn),因此在聽的過程中會忍不住插嘴、打斷別人的說話。我們在平時或公開課上都會看到這樣的場面:當一個學生的發(fā)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甚至嘴里還要喊出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或不時地插上自己的見解或者只等待著下一次發(fā)言機會,有的學生甚至會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 根本不會認真去聽發(fā)言的學生。
為了保證學生都能專心地聽、持久地聽,首先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上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讓他們明白聽別人講話時絕不能隨便打斷別人說話,讓“傾聽”成為學生的習慣、學生的特質(zhì)。當然光說教收效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愛表揚的“虛榮心”,時不時地觀察學生并隨時評價“你聽得最認真?!薄奥牭臅r候,你的眼睛最亮?!薄澳阕米钌駳狻!钡裙膭钚缘恼Z句來“煽動”學生堅持聽下去。有時也來一些“物質(zhì)”的獎勵,如一個“紅蘋果”、一顆“紅星”,或者畫一個會聽課的耳朵等。往往通過一系列激勵性的評價和獎勵,一些“跑神”的學生也會自覺地回過神來、回到聽的內(nèi)容上來。
三、 用心“聽”
“Be aware of your own feelings and strong opinions.”靜心聽與專心聽只是“聽”最基本的要求。但要真正內(nèi)化學生“聽”的習慣并不是說教、表揚、情境的創(chuàng)設所能做到的。表揚、情境只能喚起學生短暫的直接興趣,是淺層次的興趣。在聽的過程中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有興趣。
互動的“聽”、動腦的“聽”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最好老師。因此在“聽”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互動,讓所有學生體驗成功。例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讓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時,一些好學生會自以為是不認真聽,好動的學生不能自制也會不認真聽。此時教師如果讓聽的學生做“小老師”,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關注這位學生朗讀的優(yōu)點,評價優(yōu)點。做了“小老師”的學生們這時就會一本正經(jīng)地認真聽了,聽完過后,他們會想著法子去評價“他讀得聲音響亮”,“發(fā)音準確”,“朗讀流利”,“……單詞讀得最好”。其實做“小老師”既保持了學生“聽”的注意力,也通過不同學生的評價、比較糾正了一些學生的朗讀缺點,也讓讀者和聽者都能體驗到參與的喜悅。
“互動”實現(xiàn)了信息的溝通、情感的共鳴。例如在學生學會了自我介紹的表達方式時,讓一些學生進行自我介紹,但聽過之后,讓其他學生用“she/he”進行復述。學生為了能復述往往是全神貫注地聽,思維活躍,不斷地進行信息的消化和處理。通過檢查很多學生都能準確地復述出來,個別學生至少也能復述出相關的句子或者說出關鍵詞,可見在聽的過程中學生都能實現(xiàn)內(nèi)化。
為了強化學生的“傾聽”習慣,教師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如讓學生考考老師聽得如何,讓學生對老師進行提問,或者讓學生分小組對所聽內(nèi)容進行提問式比賽??祭蠋熀捅荣愡@些項目會讓每位學生興致高漲,在聽的過程中自然會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積極思維,提出問題。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慢慢地讓學生從單一、淺層的“聽”向綜合、深層次的“聽”發(fā)展。
作者簡介:
戴建琴,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