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蕊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對教育的起點進行了更多關注,尤其是在幼兒教育時期,如何提高幼兒教育語言教學質量受到了大眾關注?;诖耍恼戮痛龠M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進行了研究,具體內容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幼兒 語言能力 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其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交流溝通的橋梁,更是更好地適應人類社會的工具。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產(chǎn)生一般都是在學前期,這個時期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因此,加強幼兒語言教育教學的研究,對于促進幼兒未來更好、更快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幼兒階段中幼兒語言的特點分析
第一,孩子處在幼兒階段時,總是會有特別強烈的表達欲望,但是由于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導致無法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傳遞給身邊的人。所以,在和幼兒進行相處時,尤其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鼓勵引導幼兒多多采用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也就是盡可能的讓幼兒通過說話來表達自己的行為感受而不是單純的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第二,孩子處在幼兒階段時,是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較強的階段,而且由于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對身邊的情境或事物總是處在模仿的階段,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新的語言表達,并能夠通過接受學習事物學會在合適的情境進行應用;第三,孩子處在幼兒階段時,由于生理發(fā)育不是很成熟,導致雖然學會了語言表達,但是還會存在發(fā)音不清或者發(fā)音錯誤的現(xiàn)象。這也是幼兒在進行語言交流時常常出現(xiàn)的不利因素,導致他們沒有辦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師應該耐心對幼兒的發(fā)音進行正確的訓練,從而讓幼兒的發(fā)音變得清楚正確。
2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措施
2.1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詞匯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然而,幼兒詞匯量的積累,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中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教師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
2.2鼓勵幼兒說完整的話
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匯,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3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讓孩子有話想說
依據(jù)幼兒好表揚、喜歡小禮物的特點,用鼓勵的方式,互相激勵的辦法讓幼兒產(chǎn)生說的欲望。如,對于能積極發(fā)言的幼兒及時地以貼紅點、擁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給予肯定,同時以點帶面刺激其他幼兒也積極上臺發(fā)言;針對個別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樣一開始就能站出來說,而是進行個別交談,一步一步地去引導,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從能站出來——能和老師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說——獨立說——大聲地說,最后大方地與人交談。
2.4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氛圍,使幼兒有話敢說
其實,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說話,而是不敢說話,所以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tài)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使其感受到與人交流的樂趣,逐步消除他們的恐懼,增強他們大膽表現(xiàn)的欲望。如,開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談”等活動,讓幼兒學會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通過自己的表達傳遞給周圍的人,與他人一起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從而成為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人。
2.5教會幼兒正確的發(fā)音,促進幼兒正確表達
針對于幼兒階段發(fā)音不清的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教師應該以普通話為發(fā)音標準,使幼兒入學前清楚掌握1300多個普通話。由于幼兒時期生理發(fā)育并不是很成熟,導致不能利用發(fā)音器官熟練、正確的發(fā)音,或者可能受到方言的影響。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對本地區(qū)的方言發(fā)聲特點足夠熟悉,從而在教學中更能有針對性的注意和糾錯,幫助幼兒進行正確的發(fā)言。
2.6故事教學
聽故事和講故事是語言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也是語言練習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各種實物教具,用幼兒最容易聽懂的語言,講解故事情境、內容,特別是故事中的簡單詞語要重點重復,故事人物、動物反復強調。動物和人物語言著重刻畫、模仿,讓幼兒慢慢聽懂故事內容,分辨人物對話,動物聲音。學習詞語過程中,用表情、動作、實物表達講解詞語內容,使幼兒學習詞語并積累詞語。
案例一:教學故事《拔蘿卜》,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用簡單的道具創(chuàng)設情景,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對話練習。講這一故事,幼兒學會了簡單的對話:讇讇卓煒燉矗燉窗錈Π溫懿罰幣卜岣渙舜駛悖喊巍⒗錈???
案例二:故事《小兔乖乖》,幼兒通過聽、講這一故事,不光能簡單的講一講故事情節(jié),區(qū)分人與動物的對話,還能用好聽的聲音學一學媽媽的唱腔,用較粗的聲音學大灰狼的唱腔,用可愛的童聲學小兔子的聲音。
總之,聽故事講、故事這一教學活動,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又積累了知識,讓幼兒在實際的生活中能夠正確的運用所學詞組,能大膽地用所學語言與他人交流。
總之,在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而不斷采取何種教學方式,關鍵就在于正確發(fā)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擺正幼兒的主體地位,既要重視幼兒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幼兒學習的過程,把握好教學的重點和關鍵,解放幼兒的手、口、腦,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幫助他們由具體到形象再到抽象,加深理解并用語言正確的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 蘇桂芝.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7(09):203-204.
[2] 阮伶俐.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1):243+277.
[3] 莊琴.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芻議[J].學周刊,2017(3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