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英
摘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課堂的提問技巧。創(chuàng)新的提問,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智力和學生的能力。在歷史教學中,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有效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有效,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主動思考并得出答案,從而啟迪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文中,筆者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設計問題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歷史課堂;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4-0017
一、設問要有針對性,要結合教材,面向所有的學生
在歷史教學中,設問的問題很多,可以設計的問題有: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背景、原因、作用、意義、影響、概況、結果等等;不管怎么樣設問,教師設計的問題要針對本課的教材。要怎么樣才能做到有針對性地設問呢?
首先,要針對本課的內容進行設問。設問的問題一定要緊扣本節(jié)課內容的重點、難點,每一個課時都有其重點的內容,這些重點的內容,包括歷史的事件、人物和基本的歷史含義和結果等,就是歷史學習的重點、難點。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這一課,它的重點是唐朝與日本的交往、唐朝與天竺的交往,難點是: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唐朝的對外交往與今天的開放的區(qū)別。教師就要圍繞本課的這些問題精心設計問題,巧妙地提問,來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歷史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面向所有的學生。第一,教師要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中學生很有想象力,經常會提出一些自己的設想以及獨到見解,或者喜歡去嘗試一些創(chuàng)新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后對他們不斷地進行點撥和引導。在課堂中不斷地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教師與學生課堂活動是一種和諧、平等的關系,這樣學生樂學。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去設計出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所以,教師在設問問題時要多設計梯度不同的問題,既要設計有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回答的問題,也要有比較適合中等水平、中下水平學生回答的問題。這樣課堂上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好,從而做到面向所有的學生。
二、提問要注意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學生的學與學生的思非常重要,如果學生沒有活躍的思維,那就無所謂學習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想辦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學習與思考有效地結合。這就要求教師在設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圍繞課本的重點、難點提出更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主動地去思考,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思維能力。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考慮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又圍繞這個問題提出唐朝中外文化交往這么活躍,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有什么啟示?這樣就是提高一個層次,而且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書本上是找不到的,需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自己組織語言,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設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既有效地讓學生掌握本科所學的知識,又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去探究,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問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有趣味的問題進行提問,能夠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情進行積極思考。例如講授“美國內戰(zhàn)”一節(jié)時,提問:“美國內戰(zhàn)的原因是什么?美國內戰(zhàn)有什么歷史意義?”這類問題,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難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但是,若一反常規(guī)的發(fā)問:“為什么說美國內戰(zhàn)的爆發(fā)是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為什么說內戰(zhàn)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又一障礙?”這些問題,學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鮮有趣,思維的波瀾也就被激起。再如,講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義,提問:為什么說這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試結合五項原則的內容談談你的理解。又如,漫畫引入,然后提問:反映了舊中國怎樣的外交狀況?漫畫這種形式本身對學生就比較有吸引力,PPT課件中的漫畫投影到屏幕上學生的興致就已經激發(fā)出來,再拋出問題學生就進行了分析思考。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提問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創(chuàng)造性,不能再拘泥于問題模式:例如講“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可提問,“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否會爆發(fā)?為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注意,教師在評價這類問題的答案時,不能簡單地說誰對誰錯,只能說誰的理由更充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p>
總之,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正確地、科學地運用這一手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蘇昆玉.走向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報,1998(12).
[2] 高 晉.關于初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5(15).
(作者單位:廣西鹿寨縣鹿寨中學 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