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憲邦 袁春 劉立才 杜傳紅
摘 要:某型號飛機起落架支臂工作出現(xiàn)早期斷裂。通過對支臂進行宏觀觀察、硬度測試、金相觀察和斷口形貌觀察,結(jié)果表明:大應力疲勞是導致飛機起落架支臂工作過程中斷裂的主要原因。
關(guān)鍵詞:飛機起落架;大應力疲勞;應力集中
中圖分類號:V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21-0069-02
Abstract: The supporting arm of landing gear of a certain type of aircraft appears early fracture in operation. Through macroscopical observation, hardness test, metallographic observation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 stress fatigue is the main cause of fracture i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aircraft landing gear arm.
Keywords: aircraft landing gear; high stress fatigue; stress concentration
1 概述
某型號飛機在起落架疲勞試驗中,支臂發(fā)生斷裂。壽命標準是9000次。在約4100次左右發(fā)生斷裂。未到設計壽命的一半,故要求做失效分析。
零件材料:30CrMnSiNi2A。制造工藝為:模鍛件→機械加工→熱處理。
本報告通過宏觀觀察、硬度測試、金相分析和斷口微觀分析,確定了零件的開裂性質(zhì),并對其開裂原因進行了分析。
2 試驗
2.1 斷口宏觀觀察
零件形狀見圖1,支臂宏觀形貌及裂紋位置見圖2,裂紋有多個臺階,是多源疲勞[1]。裂紋從一端萌生后向中間擴展,擴展至中心孔時為第1擴展區(qū),此時有效截面減少,應力水平上升,疲勞擴展加快,產(chǎn)生了第2擴展區(qū)。在裂紋穿過中心孔以后,有效載荷面積進一步減小,應力水平已達到零件的破壞水平,此時發(fā)生瞬時斷裂。瞬斷區(qū)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向斷口外45度方向,然后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呈90度,和斷口呈負45度是剪切唇形貌。瞬斷區(qū)擠壓痕跡明顯,宏觀上已被磨平,沒有什么斷口形貌。
2.2 硬度測試
對斷裂試樣在6個不同位置進行硬度測試,測試結(jié)果見表1。
根據(jù)硬度和強度的換算公式[2],強度符合《中國航空材料手冊》中的30CrMnSiNi2A材料熱處理狀態(tài)的要求[3]。
符合設計圖紙強度要求。設計要求:σb=1665±100Mpa。
2.3 金相組織分析
在斷裂的零件上切取試樣檢查金相組織。對其表面和中心各位置進行觀察。組織為回火馬氏體[4]見圖3,組織符合設計要求。
2.4 斷口微觀分析
將斷口用超聲波清洗后放入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微觀觀察。斷口形貌為準解理斷口[5],源區(qū)未見明顯冶金缺陷,沒有氧化特征,見圖4。擴展區(qū)低倍可看到典型的疲勞貝紋線,見圖5。
在裂紋快速擴展區(qū)放大觀察,可以看到,斷口呈準解理斷裂并有少量塑性特征,見圖6。瞬斷區(qū)大部分已經(jīng)擠傷,對未擠傷的部位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形貌是韌窩。見圖7。
3 分析與討論
30CrMnSiNi2A是我國航空工業(yè)廣泛應用的低合金超高強度鋼。該鋼在30CrMnSiA鋼的基礎上提高了錳和鉻含量,并添加了1.40%-1.80%鎳,使其淬透性得到明顯提高,改善了鋼的韌性和回火穩(wěn)定性;經(jīng)熱處理后可獲得高的強度、塑性和韌性,良好的抗疲勞性能和斷裂韌度,低的疲勞裂紋擴展速率。
該鋼是我國設計人員喜愛使用的鋼種,使用時間長,對其性能非常的了解。
本失效零件材料組織和性能符合設計要求,沒有冶金缺陷,可排除工藝和制造原因引起的失效。
本次失效是屬于多源疲勞,在沒有材料問題和腐蝕問題的情況下可判斷是大應力引起的疲勞。要從設計和使用上查找原因。
從失效件上看,零件的裂紋源附近過渡的圓弧較小,易形成應力集中,加工表面較為粗糙,雖不會引起大應力疲勞,但是在正常應力的情況下會減小零件的使用壽命[6]。特別是這種低合金的超高強度鋼特別要引起注意。
4 結(jié)束語
(1)零件斷裂主要是大應力疲勞引起的。(2)零件所用的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正常,材料能達到設計使用要求。(3)建議核算零件的應力水平,優(yōu)化設計。(4)建議加工更加精細,提高疲勞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張磊.超(超)臨界機組耐熱材料焊接技術(shù)問答[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07:38.
[2]韓德偉.金屬硬度檢測技術(shù)手冊(第二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360-366.
[3]《中國航空材料手冊》編輯委員會.中國航空材料手冊(第1卷)[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204-227.
[4]李恒德.現(xiàn)代材料科學與工程辭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89.
[5]張棟.失效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4:111.
[6]黎永索.建筑力學[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