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漪瀾
讀了梁啟超先生寫的《敬業(yè)與樂業(yè)》一文,我感觸良多。我想,若將他的“敬業(yè)與樂業(yè)”移用到學習方面,便是“敬學與樂學”,那照樣也講得通。
先說說“敬學”。歐陽修認為,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此話我深以為是。何以立身?我們也許可以列出諸多要素,譬如事業(yè)有成,人緣好,修養(yǎng)高……凡此種種,應該都是建立在“立學”這個前提下的?!抖Y記》中說:“人不學,不知道……”漢代的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边@些都說明了學習這個人生“基礎過程”的重要性,清楚地講明了“學為先”這個道理。古人將學習擺在優(yōu)先位置,“敬”字自在其中了。
有人認為,出名要趁早。而我認為,學習要趁早。正如古人所說,如果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那么老而好學,便只能是“秉燭之明”了。須知,學習也是有季候性的,而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習的黃金季。因為,這個時期一個人的記憶力達到了峰值,認知力、理解力也處于一路攀升的良好勢頭。換句話說,這個時期,我們頭腦靈活,更容易接受各種新知識、新事物;而一旦錯過這個黃金季,則只能自品苦果,到頭來只能悲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或“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了。這也應該是我們對學習心存“敬惜”的一個理由吧。
再說一個人人皆知的事實:現在的青少年擁有良好的學習條件,一人學習,全家支持,更有電腦網絡為我們解惑答疑;在學校里,則有老師循循善誘,且有多媒體教學設備輔以教學。有如此優(yōu)越條件,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敬學”呢?古人尚且懂得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我們又豈能開歷史倒車不“敬學”呢?
再來談談“樂學”。有些人以學習為苦,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為什么呢?首先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將各種知識割裂開了,迷失于千千萬萬個知識點匯聚的“迷魂陣”中,于是快樂便與他們無緣了。其實,各科知識都是互相聯系的,善于學習的人,總能提綱挈領,理出清晰的脈絡;也總能自如地巡游于知識的海洋,靈活運用各種知識。這便是學習的樂境。其次,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勤奮刻苦、鍥而不舍,“積小成為大成”,這樣的人自會領略到學習路上的無限風光。再次,學習既要展開友好競爭,一比高下,又要攜手共進、互幫互助,這又是學習的一大樂趣。另外,專心致志地學習可以讓人靜心澄慮,這就少了一些爭斗和浮躁之氣,這難道不也是令人欣慰的樂事嗎?
讓我們記住敬學、樂學,攜此“人生四字訣”步入美好的明天。
浙江平湖市東湖中學東方校區(qū)
(指導老師 趙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