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人類星球》“造假門”看BBC自然史紀錄片“明規(guī)則”

2018-09-12 01:58
藝術評論 2018年7期
關鍵詞:段落星球紀錄片

喻 溟

[內容提要] 2018年,BBC接連曝出《人類星球》違反編輯原則段落,觀眾一片唏噓,稱BBC造假、走下神壇。然而,BBC對于涉假段落的定性并非無章可循的“潛規(guī)則”,而早有“編輯原則”明文規(guī)定。那么BBC自然史節(jié)目“編輯原則”都有哪些?什么是造假,什么不是造假?哪些操作在自然史制作中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哪些是打了擦邊球,并不違規(guī)但也不夠誠實?BBC自然史紀錄片又如何發(fā)展成今天的美學形態(tài),為何會有造假雷區(qū)?本文將結合影片梳理藍籌紀錄片發(fā)展脈絡、傳播生態(tài),國際合制的經濟結構裹挾的問題,嘗試填補自然史紀錄片的評價黑洞。

最近,網絡平臺被一則消息刷屏了。BBC自己接連爆出兩起《人類星球》系列違反編輯原則的段落,并最終將節(jié)目從所有的發(fā)行渠道撤下來。這是兩個什么樣的段落呢?一是在《叢林》一集里,講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科羅威人,住在森林里100英尺高的樹屋上。但近期,BBC發(fā)表聲明坦承,這一段的內容不準確,違反了編輯原則??屏_威人確實住在較高的地方,但并沒有影片中那么高。另一違規(guī)段落是在《海洋》一集中,拉馬萊朗鯨魚獵人正在用傳統(tǒng)的方式捕鯨。一名捕鯨者本杰明的哥哥沒有叉中鯨魚,此時解說詞說:“本杰明的時刻來了”。只見本杰明縱身一躍,將捕鯨叉猛的一扎。配合著水下一片混沌,解說詞說:“他命中了”。然而經過調查,BBC宣布這一段落對“他的角色描述并不準確,本杰明那一下并未叉中?!?/p>

這其實不是《人類星球》自2001年播出以來第一次爆出問題。早在2016年BBC就處理了一起編輯違規(guī)。在第二集《沙漠》中有一處引人入勝的段落,是一位部落男子射擊一只在營地附近的狼,失手未射中。然而,這只狼實際上是另一部落成員半馴化的狼狗“客串”。BBC稱這一段落誤導了的觀眾,嚴重違反編輯原則,已經從節(jié)目中拿掉。自那之后,自然史部就開始全面調查《人類星球》系列,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違反編輯原則的段落。

對于一系列“造假”丑聞,網上意見基本兩邊倒。一邊是BBC走下神壇,欺騙感情;一邊是BBC依然是自然史老大哥,冒著生命危險拍攝難能可貴,不應過于指責。此外,還有文章稱這是自然紀錄片拍攝常規(guī),似乎這里面有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

BBC自然史紀錄片發(fā)展到今天,不能說沒有爭議,至少《藍色星球》就有在魚缸拍攝部分深海魚類的批評;《冰凍星球》在人工雪洞拍攝熊寶寶誕生也引發(fā)過熱議;就連2016年剛播出的《地球脈動2》中,群蛇圍捕海鬣蜥段落也傳出是由不同幼蜥鏡頭合成,但BBC并沒有承認“造假”。那么,什么是造假,什么不是造假?哪些操作在自然史節(jié)目制作中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哪些是耍了花招打了擦邊球,并不違規(guī)但也不夠誠實?BBC對于涉假段落的定性并非無章可循、依靠某種神秘的“潛規(guī)則”,而是有著“編輯原則”,因此本文要談的是自然史紀錄片制作中的“明規(guī)則”。

一、為何《人類星球》引爆問題?

面對上述一些有爭議的段落,BBC并不承認造假,而是打著編輯原則的擦邊球。為什么恰好是《人類星球》引爆了問題?因為拍攝的是“人類”,人是可以說話的。而你擺拍了一條魚,魚是說不了話的。這似乎是一個笑話,但問題的確與此相關。樹屋段落的曝光是BBC在制作新紀錄片《我的部落一年》時。主持人米拉德造訪科羅威部落時,有當地居民說,當初拍攝的樹屋“不是他們的家”,而是為了幫助電視節(jié)目制作才搭建的。BBC編輯原則中有一條涉及擺拍或者重演(Staging and Re-staging of Events):除非明確對觀眾提示,或者用重構,紀實節(jié)目一般不接受擺拍或重演。那么擺拍或重演跟重構有什么區(qū)別?BBC編輯原則稱“重構是故事講述的合理機制,通常用于人物或動物參與的事件,而攝影機不在場的情況。事件基于被確證的人物證詞而被再現”。因此判斷標準是基于事實對歷史的再現,還是組織拍攝假裝正好被攝影機捕捉?樹屋段落顯然是后者,況且更加不是根據被確證事件的重演。有人可能會提到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是的,當時因紐特人的傳統(tǒng)生活早已受商業(yè)沖擊,不再自給自足,但弗拉哈迪抱著浪漫主義思想,請他們出演父輩的生活,塑造了“高貴的野蠻人”。除了獵海豹、冰屋的段落采用擺拍,鮮為人知的是弗拉哈迪還用遴選演員的方式來安排片中人的角色與行為。納努克的家人也都是找人來扮演的。

的確,某種意義上從電影誕生之初,紀實與虛構彼此的分野就并非涇渭分明,在很多方面都預示了紀實與虛構的當代對話。但目前BBC自然史編輯原則是自然史專業(yè)要求、影片敘事需要、公共體制規(guī)約、國內公眾利益與國際商業(yè)價值之間力量平衡的一個結果。我們需要在一個框架下來探討問題,BBC既然有明文規(guī)定,旗下作品自然受編輯原則規(guī)約。

捕鯨人段落看起來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一向對真實性要求嚴格的BBC為何在此馬失前蹄?自然史紀錄片常有這樣的操作:要展現某種青蛙靠吃蜻蜓為生。但第一次拍到的青蛙跳起來失手了,編輯上可用它的起跳鏡頭接同一只青蛙下一次吃到蜻蜓的鏡頭,解說詞說“它命中了”,以此描述一個基于科學研究的常態(tài)生物學事件。你甚至可以用兩只同類青蛙結合在一起來壓縮講述此動物生命周期內必然發(fā)生之事,只要不是用此合成體來特指確定的某只動物(named animal),這在BBC編輯原則中是可接受的。

回到捕鯨人這個段落,是否可以搬用以上慣例,為了描述這一類人的日常行為(他們確實是用這種傳統(tǒng)方法捕鯨的),而把不同的動作合成在有名有姓的“本杰明”這一個體身上。這件事情值得BBC好好反思,是否可以把描述普遍的生態(tài)學行為的做法,放在人類身上。這個人(本杰明)在那一次(拍攝當時)沒有叉中——這是事實,這跟一只青蛙是不一樣的,況且如果節(jié)目給一只青蛙取名本杰明,而用喬治的事實張冠李戴,也是違反編輯原則的。

而關于《沙漠》一集中狼的段落,導演承認拍攝的時候很難找到野生狼,因此請當地人誘導一只半馴化的狼跑出畫面,完成“失手未打中”的敘事。這一段落明顯涉及擺拍與圈養(yǎng)動物的原則,且圈養(yǎng)動物鏡頭是用于完成對影片的敘事很重要的行為。

《人類星球》引發(fā)的問題,使媒體歷數BBC自然史節(jié)目制作中的“黑歷史”,而觀眾也開始意識到自然史紀錄片也是有如此多的人為介入,眼睛看到的也許并非自然發(fā)生。那么BBC自然史紀錄片是如何發(fā)展成今天的樣態(tài)?其經濟結構、敘事策略與美學形態(tài)本身裹挾著的問題是怎么造成的?

二、藍籌紀錄片形成與傳播生態(tài)

自然史紀錄片創(chuàng)造出視覺和聽覺大餐,將大自然轉變?yōu)橐巳雱俚墓适隆W鳛槿蚧⒐I(yè)化的制作,它超出了單純生態(tài)學范疇,不同于動物學家的觀察日記,受到傳媒生態(tài)的影響。

1964年,時任BBC2主管的大衛(wèi)·愛登堡,監(jiān)制了電視史上最具野心的跨國制作《文明》,開啟了紀錄片國際化的序幕。很快,愛登堡效仿《文明》開始了自然史紀錄片的跨國制作,跨越39個國家,記錄了650個不同物種。1979年《生命的進化》首播吸引了1500萬英國觀眾,全球觀眾超過5億。從此,自然史便成為了世界流行的紀實內容,而自然史大片從一開始就被設定為國際化品牌。

從1998年開始,BBC商業(yè)分支——BBC環(huán)球(BBC Worldwide)與探索傳播公司戰(zhàn)略聯盟,次年推出的《與恐龍同行》吸引了3.75億全球觀眾。這項合作保證探索有權“率先了解”(first look)BBC紀實部門的創(chuàng)意。只有當創(chuàng)意被探索放棄,其他潛在的合作者才有機會跟BBC聯合制作。這使得探索一度對BBC紀實節(jié)目制作產生很大影響,自然史節(jié)目也從服務國內公共利益轉向滿足北美市場。隨著與探索的獨家合作結束,BBC與全球其他公司展開廣泛合作,節(jié)目也傾向于滿足全球市場。

借助探索的資金,2001年的《藍色星球》以總耗資700萬英鎊震驚業(yè)界,開啟了藍籌紀錄片(blue chip)時代。事實證明,藍籌紀錄片可以為BBC帶來巨大的利潤和品牌認知度,《藍色星球》掙到一千萬英鎊,并因其“電影化”的特征被搬上大銀幕,制作成90分鐘電影《深藍》,收獲了2500萬美元全球票房。電影版以極少量的解說,創(chuàng)造完全浸入式的身心放松體驗,而此后電視版的制作也傾向于更多娛樂性,更少教育性,愛登堡的解說經常淹沒于華麗麗的視聽盛宴中。

當時迪士尼旗下的米拉麥克斯于2005年初在美國發(fā)行《深藍》。就在同一年,法國自然紀錄片《帝企鵝日記》在北美收獲7744萬美元票房,全球票房高達1.27億美元。自然史內容的大銀幕潛力及對家庭觀眾的吸引力激發(fā)迪士尼醞釀一個自然史品牌Disney Nature,而第一部作品,脫胎于BBC《地球脈動》的電影《地球》,在全球創(chuàng)造了1.1億美元票房。影片設置三個主人公:北極熊、座頭鯨和非洲象,以它們的視點講述自然故事,展現三個家庭驚險的遷徙之路與蕩氣回腸的動物情感。這一制作方法一直延續(xù)到《我們誕生在中國》。在制片人阿拉斯泰·福瑟吉爾(Alastair Fothergill)看來“觀眾進入影院是為了獲得與觀看電視紀錄片不一樣的感受,他們期待強大的故事與情感體驗,從而逃離日常生活”。此后,阿拉斯泰又為迪士尼制作多部影片,其中《非洲大貓》(北美票房1543萬美元,2012年)和《熊世界》(北美票房1778萬美元,2014年),《猴子王國》(北美票房1643萬美元,2015年)均占據當年美國紀錄電影票房榜首,盡管再難企及《地球》的盛況。

當阿拉斯泰轉身再為BBC制作節(jié)目的時候,很難不攜帶迪士尼的價值與口味。于是《冰凍星球》十分講究故事和氛圍的營造,北極熊親子故事充滿溫情與愛,收獲了單集最高973萬觀眾,收視份額31.4%,創(chuàng)造了《藍色星球》以來英國自然史紀錄片的最高收視。然而正是其中溫暖的北極熊段落一度將《冰凍星球》推上風口浪尖。2015年,阿拉斯泰推出《獵捕》,展現動物在生死角逐過程中的戲劇性一刻,將生存需要的耐心、韌性、戰(zhàn)略、戰(zhàn)術、智慧和絕技呈現得精彩絕倫。然而《獵捕》第一集只獲得580萬觀眾。流媒體沖擊、觀眾的分流是以吸引大部分觀眾為宗旨的公共服務廣播需要面對的現實。

為了讓藍籌紀錄片重回收視之巔,BBC于2016年推出十年磨一劍的《地球脈動2》,第一集收獲1300萬名英國觀眾,是自《藍色星球》以來最高收視。尤其令BBC高層滿意的是觀眾中有200萬16-34歲的年輕人,這意味著超過了觀看真人秀X Factor的年輕觀眾。為復制《地球脈動2》的巨大成功,2017年BBC緊接著重磅推出《藍色星球2》。相隔16年,用最新的技術水下拍攝6000小時,探索海底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講述驚心動魄的海洋故事,以單集1400萬觀眾超過了《地球脈動2》的成績,位列英國2017年收視榜首。

三、藍籌紀錄片裹挾的問題

從《藍色星球》開始,藍籌紀錄片呈現出風格上的一致性,電視對自然史創(chuàng)造出新的美學策略:藝術級的精美畫面、配樂大師精心打造的原創(chuàng)音樂、跌宕起伏的敘事曲線、震撼人心的情感故事、突破性的野生動物攝影。此外,編輯原則中對于圈養(yǎng)、模仿、重構、數字技術等段落加以標示的要求在這輪制作中被有意且大膽地省略了。

《冰凍星球》第五集,熊媽媽在雪洞中誕下兩只小熊寶。隨后傳出這是在荷蘭動物園,而非北極拍攝。制片人凱思琳·杰夫斯(Kathryn Jeffs)在網上解釋“問題在于他們(北極熊)在雪下的冰洞里生育,絕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將攝影機放下去?!薄斑@是完全不實際的,而且你也不希望離得那么近打擾到北極熊”。愛登堡在面對ITV1早間聊天節(jié)目《今天早晨》(This Morning)中也聲稱“不存在造假”(Not falsehood),他繼續(xù)說,如果在影片中解釋這是在動物園拍攝,會破壞了這個段落的氛圍。然而,為什么氛圍如此重要?

制片人理直氣壯的聲明根據的是圈養(yǎng)原則。BBC使用圈養(yǎng)動物鏡頭不在少數,此前《人類星球》描述孩子們捕捉一種世界上最大的狼蛛,其特寫細節(jié)就是在工作室拍攝。這一次,BBC也聲稱節(jié)目講述的是北極熊的普遍情況,而不專指那一只。但讓我們看看這個段落是怎么構成的。畫面上一只母熊在雪地里挖洞,愛登堡解說:“當積雪足夠深的時候,她就開始往里深深地掘出一個洞穴。接著她會躺下去,等待冬天降臨,新生命的誕生?!苯又?,畫面切出去講了別的動物,再回來的時候,鏡頭切到山的一側,解說詞說:“在斜坡的背風處,雪的下面,新的生命開始了?!贝藭r畫面上熊媽媽懷中鉆出兩只小熊。盡管解說詞“小心處理”,并未說就是前面挖洞那只,也沒有宣稱這是在北極拍攝,但有一點蒙太奇觀影經驗的觀眾自然會聯想這就是前面那只熊,老實說BBC這個擦邊球打得不那么地道。

根據編輯原則,圈養(yǎng)和模仿的段落需加以標示,實在不行可用片尾字幕說明。這一集播出前兩周BBC確在官網上發(fā)布了制作幕后。然而,為什么是官網,而不是利用片尾十分鐘制作花絮來澄清?根據編輯原則對花絮的界定,BBC基本只完成了第一種功能,即展示攝制組的勇氣、耐心、毅力,讓觀眾對每年145磅的執(zhí)照費心服口服。

不管BBC如何辯解,也不能忽視公眾的意見。在2013年的《非洲》中,“愛登堡的解說對兩處可控環(huán)境下拍攝的圈養(yǎng)動物進行了說明。制片人詹姆斯·霍尼伯內(James Honeyborne)承認加入這樣的解說詞是公眾憤怒的直接結果,但否定這是出于BBC高層的壓力。盡管愛登堡和布里斯托自然史部的大部分同事一直不贊成在影片中做這樣透明化的解釋,因為那樣會破壞敘事連貫性”。然而敘事連貫性為何如此重要?

今天的BBC置身于一個更加競爭性的環(huán)境,不僅要與商業(yè)媒體競爭,還要與Net fl ix這樣的網絡平臺搶奪年輕觀眾。在傳播生態(tài)中,左鄰右舍的精彩足球賽事直播、懸念十足的電視劇、全民參與的烘培大賽等紀實真人秀掀起一輪輪眼球大戰(zhàn),自然史紀錄片的形態(tài)也在隨之變化。2015年8月,BBC竟用直播的方式制作播出自然史紀錄片《蔚藍大直播》(Big Blue Live)。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灣,三天的大直播堪稱一場海洋真人秀,座頭鯨、海獅、大白鯊和藍鯨重磅“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海陸空三個維度的現場捕捉讓人嘆為觀止,主持人對突發(fā)事件的即興激情解說不亞于足球評論員目睹一個意外的進球。

隨著觀眾視聽經驗的升級,自然史紀錄片對畫面、音樂、戲劇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聚焦于致命捕獲,涉及更多的‘成人’主題:性、暴力、死亡,節(jié)目積極尋求戲劇性和引起憐憫的感傷以及參加到生死角逐中的興奮”。在《地球脈動2》第一集《島嶼》中,群蛇追殺新生海蜥蜴的段落生死時速、驚心動魄,被評為2017英國電視學院獎“維珍電視必看瞬間”,在網絡平臺有1.4億次點播。但正是這個段落帶來了爭議。這一集的制片人對媒體稱最終蛇口脫險的鏡頭不是取自同一只蜥蜴。當觀眾又要大呼受騙的時候,BBC發(fā)言人稱被群蛇纏繞最終跳脫的段落是同一只,只是為了更好地講述這個故事,需要用大量特寫鏡頭,所以是兩臺機器拍攝的鏡頭剪輯在一起。的確,在野外很多時候單機一次性拍攝很難獲得可以形成段落的所有鏡頭,需要多次從同一動物或從同類動物身上取得特寫。那么,這樣的操作是否符合編輯原則的關鍵在于,是對于影片敘事很重要的行為進行縫合,比如被蛇纏繞和最后逃脫是兩只蜥蜴的縫合,還是只用于插入性的輔助鏡頭?自然史紀錄片的“羅生門”誰在說實話?制片人還是發(fā)言人?

結 語

BBC似乎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機,而這一次的不信任不只來自英國國內,還來自國際觀眾。自然史紀錄片一直是BBC的門面,被稱為“皇冠上的珍珠”。2018年初,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訪華,送給習近平主席的伴手禮便是一套《藍色星球2》以及大衛(wèi)·愛登堡的親筆信。藍籌紀錄片一起步就被設定為國際品牌,高昂的制作費用和發(fā)行風險使得任何廣播公司都難以獨自承擔,因此它從一開始就被架設在國際合制、全球傳播的經濟結構上。商業(yè)競爭壓力下,為吸引全球不同背景、年齡的觀眾,投資者和制片人傾向于以“最小公分母”的節(jié)目策劃,最優(yōu)資源組合、工業(yè)化復制成功經驗,將節(jié)目裁剪和編輯為符合人類情感的故事:親情、愛情、嫉妒、戰(zhàn)爭、合作、犧牲……而在全球獲得的高額利潤被返回公共節(jié)目制作,又使得藍籌紀錄片橫跨于公共利益和商業(yè)利潤的張力之上。因此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在追逐全球市場的同時不損傷公共利益,這是《人類星球》“造假門”之后BBC最應反思的問題。

用愛登堡在紀錄片《大衛(wèi)·愛登堡野外探索60年》中的話來結束吧:“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改變了我們制作自然史紀錄片的方式。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在今天似乎有了越來越多的裝備,更長焦的鏡頭,更先進的數碼技術。但是最終,最值得紀念的鏡頭,是來自于一個人,一臺攝影機,以及對大自然深刻的理解?!?/p>

注釋:

[1]IAN SANDWELL,BBC pulls Human Planet from Netflix following faked scenes being exposed,http://www.digitalspy.com/tv/news/a855782/bbc-human-planet-fakescenes-netflix/.

[2]BBC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15/16, http://downloads.bbc.co.uk/aboutthebbc/insidethebbc/reports/pdf/bbc-annualreport-201516.pdf.

[3][8]Mark Sweney,BBC admits treehouse scene from Human Planet series was faked,The Guardian, 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8/apr/04/scene-fromhuman-planet-documentary-was-faked-bbc-admits.

[4]除非明確對觀眾提示,或者用重構(reconstruction),紀實節(jié)目一般不接受:對行動或敘事發(fā)展很重要的動作或事件進行擺拍或者重演,比如一項發(fā)明中的“我發(fā)現了”時刻(eureka moment)。穿插鏡頭或片段以暗示這是當時正在發(fā)生之事,如果最后素材的連接導致了歪曲和誤導觀眾對事件的印象。引自BBC自然史紀錄片編輯原則,http://www.bbc.co.uk/editorialguidelines/guidance/natural-world/guidance-full.

[5]BBC編輯原則稱“重構是故事講述的合理機制,事件基于被確證的人物證詞而被再現。這一技術應該被標示出來。重構通常用于人物或動物參與的事件,而攝影機不在場的情況。如果未經標示,重構應通過各種手段跟其他素材加以區(qū)分,比如重構的部分都用作慢動作或者黑白影像等”。引自BBC自然史紀錄片編輯原則,http://www.bbc.co.uk/editorialguidelines/guidance/natural-world/guidance-full.

[6]李道明.從紀錄片的定義思考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混血形式[J].臺北《戲劇學刊》, 2009(10):91.

[7][21]關于拍攝指定動物的要求:一個重要的自然事件如果影像素材不充分,有必要用在不同時間點拍攝到的“此動物”的鏡頭作為輔助或旁跳鏡頭,來形成一個段落。只要素材描述的是在此動物生命周期中發(fā)生的自然事件,則可以結合或壓縮事件來誠實地講述一個生物學故事。但不可以為展示一個對于影片的敘事很重要的行為,用看上去相同的動物鏡頭來描述指定的動物。在記錄一種常態(tài)的自然事件而素材不充分時,可以用類似(替代性)的動物輔助鏡頭來作為非關鍵的銜接鏡頭或者旁跳鏡頭以形成段落,并要證明使用的合理性。只要鏡頭是用來說明這個常態(tài)事件而不會扭曲本意,則可以使用這樣的技巧。但我們不能聲稱這是取自同一動物的鏡頭,解說詞也不能暗示觀眾他們所看到的是這一只動物。引自BBC自然史節(jié)目編輯原則,http://www.bbc.co.uk/editorialguidelines/guidance/natural-world/guidance-full.

[9][16]圈養(yǎng)動物段落(Captive Sequences):有時在野外拍攝某一生物學過程或行為,不現實也不安全或者會危及動物或幼崽,這樣的情況下從倫理或編輯合理性上來講,可使用圈養(yǎng)動物來描繪野外自然發(fā)生的事件。但我們萬不能聲稱圈養(yǎng)段落是在野外拍攝或在影片中描述的具體地點拍攝。引自BBC自然史節(jié)目編輯原則,http://www.bbc.co.uk/editorialguidelines/guidance/natural-world/guidance-full.

[11][12]“藍籌紀錄片”:(區(qū)別于主持人引領的、較低成本、主要依靠片庫的自然紀錄片。)依靠大投資大制作,沒有主持人引領,很容易被重新配音、剪輯及出口,是品質最優(yōu)、最賺錢的節(jié)目,從國內的需要轉而成為世界的渴求,是真正的國際電視類型。引自喻溟.自然歷史紀錄片的大片邏輯——BBC紀錄片《藍色星球》全案分析[J].中國電視·紀錄,2013(3):83.

[13] https://movieweb.com/exploring-disneynature-earth-with-alastair-fothergill/.

[14] Box Office History for Documentary,https://www.the-numbers.com/market/genre/Documentary.

[15]Anita Singh, Frozen Planet: Sir David Attenborough denies misleading viewers over'faked' polar bear birth, https://www.telegraph.co.uk/culture/tvandradio/bbc/8950895/Frozen-Planet-Sir-David-Attenborough-denies-misleading-viewers-over-fakedpolar-bear-birth.html.

[17]編輯原則中對于制作花絮這樣界定:“有時候有必要向觀眾展示制作的幕后花絮,以增加他們認識野外拍攝段落的價值,區(qū)分某些段落是真實的野外拍攝還是圈養(yǎng)或可控的情況下拍攝。出于媒體和公眾的利益,里程碑式的系列尤其需要分享這些信息?!币訠BC自然史節(jié)目編輯原則,http://www.bbc.co.uk/editorialguidelines/guidance/natural-world/guidance-full.

[18]Outcry over Frozen Planet footage prompts BBC to add new commentary to David Attenborough series,http://www.radiotimes.com/news/2012-12-13/outcryover-frozen-planet-footage-prompts-bbc-to-add-new-commentary-to-davidattenborough-series/.

[19]喻溟.自然歷史紀錄片的大片邏輯——BBC紀錄片《藍色星球》全案分析[J].中國電視·紀錄,2013(3):85.

[20]Ben Allen,Planet Earth II iguana chase scene was faked,http://www.radiotimes.com/news/2017-06-15/bbc-rejects-claims-the-planet-earth-ii-iguana-chasescene-was-faked/.

猜你喜歡
段落星球紀錄片
趣味?讀寫練 答案
Rough Cut
【短文篇】
心理小測試
私藏家:它們真的很好看
1號異星球
1號異星球餐館
米彎彎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