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也青
中圖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2-0116-02
作為上古時期獨特而珍貴的手書墨跡,楚簡帛墨跡的重光是當代學術界和書法界的一件幸事,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可以走進我們今天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文化遺產。李學勤在《簡帛書的發(fā)現及其影響》(1999年)一文中曾這樣論說,“這些年新發(fā)現的簡帛書籍,性質范圍非常廣泛,對中國歷史文化各個方面的探討,無疑都會有所促進。”作為生活和工作在楚故地的湖北學者兼書家王祖龍教授,一直致力于楚國藝術文化的發(fā)掘整理與研究工作,特別是對楚國書法藝術的研究著述豐碩,其研究成果《楚書法史》曾被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為二等獎,惜其其時未入中書協(xié),竟與獎項擦肩而過。評獎風波并未對王祖龍的楚書法史研究產生任何影響,他仍然以其獨具特色的研究方法和學術思路在這一領域深耕細作,很快又推出了新著《楚簡帛書法論稿》,讀來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與一般書法史研究不同的是,《楚簡帛書法論稿》注重史論結合,以史為據,論從史出。一般而言,書法史的研究偏重于對史料的挖掘與梳理,而理論研究主要偏重于對一般規(guī)律的提煉和闡發(fā)。王祖龍的楚書法研究則力圖將兩者結合起來,從書寫本身出發(fā),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時段的楚簡帛墨跡以及書寫工具和材料等作細節(jié)分析,用獨特的視角和深入辨析,尋繹出楚簡帛書法的風格特征及成因。這種檢討并非就事論事,而是將楚簡帛墨跡材料置于整個中國書法發(fā)展史的長河中,進行書寫技術源流清理和書風成因辨析。這種研究既與傳統(tǒng)研究拉開了距離,又能獲得令人信服的結論。傳統(tǒng)研究,比如文字學層面的研究往往依靠字素來分析現象,總結規(guī)律,這是一種靜態(tài)層面的研究。王祖龍認為,書法學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書寫活動本身去考察,還書寫史以本來面目。因之,他結合對當時的簡牘制度、考古發(fā)現的書寫工具和材料的梳理,系統(tǒng)地考察了不同地域、不同時段的楚簡帛墨跡,詳細分析了楚簡帛墨跡的用筆用鋒、線形線質、結字構形、章法布局,甚至對不同墨跡流露出的情調和美感也逐一比較辨析,然后得出了他的精彩之論。
比如,他比較了多批次楚簡帛墨跡的用筆后,認為楚簡帛墨跡雖然是以鋒穎寫小字,卻是對中國書法用鋒美的發(fā)現?!皬募夹g層面上講,楚人用鋒有兩個要點值得重視:一是楚簡帛的用鋒主要靠運指,運指擺動筆桿寫出弧勢筆畫應該是書寫楚簡帛最為省勁、自然和愜意的方式,這正是楚書手最為擅長的擺動筆法;二是楚簡帛用鋒發(fā)展了上古獨特的起筆細節(jié),楚人用筆或側鋒切入起筆,或尖鋒直入起筆,然后轉中鋒推進,即可形成釘頭鼠尾或端尖中粗的線形”。楚簡帛墨跡中鋒、藏鋒、側鋒甚至偏鋒的意識不僅自覺,而且運用自如;提按意識和連筆意識也趨于自覺,這種書寫既順應了時代對書寫致用的需求,又積淀了難能可貴的審美經驗和感覺。這種書法學的考察為他得出“楚簡帛墨跡孕育了隸變早期的筆法動機”這一結論提供了邏輯支撐。又如,他認為楚簡帛墨跡最終沒有完成由篆到古隸的字體演變,除了歷史原因(秦滅楚)外,筆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楚筆筆制獨特,是用鋒穎寫小字,故而形成了楚簡帛獨特的線形線質和格調氣息。隨著秦筆筆毫納腔方式的改進,故寫出來的線條圓厚古拙,最終走向了古隸。再如,他對楚簡帛墨跡的特殊體式與材質關系的考察也頗有見地。
他認為楚簡墨跡橫劃弧拱右聳、豎劃少直是因為抵抗竹簡材料垂直纖維干擾的需要?!爸褓|簡條由垂直纖維構成,簡面上垂向平行的纖維肌理參錯分布。故書簡時為抵抗竹簡垂直纖維的干擾,書手運筆時會加重橫向線條的用筆”。楚簡線條的豎劃少直同樣也是因為抵抗竹簡垂直纖維干擾的緣故。他認為,如果筆劃寫成豎向直線,則線條本身就會與竹條垂直纖維的走勢一致,這種一致一則會使毛筆筆鋒受到豎向纖維的干擾,不易表現,二則豎向直線又與豎向的垂直纖維所形成的線處于重合或平行狀態(tài),不僅板滯,而且受力也不如橫向運動。因此,為了打破這種重合或平行態(tài)勢,楚簡墨跡中盡量避免豎直筆劃,豎劃大多刻意寫成了斜向的弧曲形態(tài),以避免和抵抗竹簡垂直纖維的破壞與干擾。這種精彩之論,如果沒有作者作為書法家的切身實踐和書寫經驗,是很難得出的。
當前,楚簡帛墨跡的書法研究以及如何轉化為現實的書法藝術資源的探索,受到了學術界和書法界的熱捧。網上的相關探討也甚為火熱,其中不乏嚴謹的學術思考,也有地域情結式的情緒化議論。曾瀏覽到一篇談楚簡帛墨跡的論文,說中國書法從楚簡始云云,這種立論如果不是故作驚人之論,就是罔顧書法史事實,說了過頭話。這種“研究”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面對楚簡帛墨跡這份特殊的墨跡遺產,嚴謹求實的治學態(tài)度、獨辟蹊徑的研究方法和身體力行的書寫實踐是多么重要。在我看來,王祖龍教授和他的《楚簡帛書法論稿》當是這種研究的一個成功的范例。
責任編輯:劉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