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琦
人類社會的進化,伴隨著速度的競爭,有這樣一群人,每年都要聚在一起,角逐出誰才是最極致的快。
夢歸悉尼
說起來,WTAC僅僅是一項歷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國際性賽事,最初的組織者是Ian Baker,他曾在日本為HiOctane Racing車隊當車手,被日本當地非常完備的TA(TimeAttack)賽事所觸動,決心把這項賽事進行進一步的推廣,因此回到澳大利亞后便于2008年組織了首次Superlap Australia賽事。
時光流轉進2010年,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強勁對手來到澳大利亞參加WTAC比賽,諸如PanSpeed、CyberEvo、R-Magic和Sierra Sierra等等這樣的強隊都來到澳洲大陸上參與這場火熱的TA圍際大比拼。這還讓Speedhunters上面的大量用戶注意到了這樣一項賽事,并將這項賽事投票成為年度賽事。這一切,都發(fā)生在Ian魂牽夢繞的悉尼。
WTAC是World Time AttackChallenge的縮寫,這項賽事的核心是看誰能在一條賽道上做出最快圈速,根據車輛規(guī)格,各個分組分別競賽,誰最終用時最短誰獲勝,這是對于賽車性能表現、車隊實力以及車手實力的一個全方位考量,這項歷史并不悠久的賽事,卻擁有人類最原始的訴求——角逐出最快的健將。
激情澎湃
在你的概念里,一條4.7km的賽道大概需要多久跑完?在WTAC的記錄里,最快成績是1:20.9710。為了能夠保證角逐成功,WTAC采用了小數點后4位記錄的形式來確保成績能夠看出差別。如果覺得不夠直觀,我們來做個小運算,為了方便,我們把成績看做1min21s,在這段時間里跑完4.7km的話,平均時速竟然達到近209km/h,這可不是平直道路的成績,而是在一條完全體的賽道上的成績!
這樣高級別的賽事,會不會帶來不好落地的窘境?愛好者們該如何加入其中呢?為了解決這種窘境,WTAC設有4個級別的TA賽組別,依次為PRO、PRO AM、OPEN、CLUBSRINT,各組別分有不同的標準,也讓不同級別的車手和車隊都能盡情享受這場盛會。車手在各自的組別里,盡全力做出最好的成績,這是一場沒有硝炯卻只有腎上腺素急劇飆升的戰(zhàn)爭。
疾風驟雨
在2017年的比賽中,全場最快的獎牌由MCA車隊以1:20.9710的成績摘得,其與第2名的RP 968之間的圈速(1:21.4850)優(yōu)勢僅僅只有不到1s的時間,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幾個級別的比賽中也會出現。由于是TA車,所以夸張的空氣動力學套件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一個要點,在這里,動力強大僅僅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對輕量化的不懈追求和對空氣動力學的錙銖必較,一臺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實驗等級,不一定比你乘坐的波音客機低多少。
在參賽名單中,我們還能發(fā)現另外的一些事實,在4個組別中,沒有任何一個組別的冠軍不是日系車,PRO組第1名是日產Silvia S13;PRO AM組別第1名是本田CRX;OPEN組別第1名是本田思域;CLUBSPRINT組別第1名則是一臺帥氣的9代EVO。車輛來自其他國家的參賽選手雖說有成績非常具有競爭力的,但是似乎還是略遜一籌。
刺激戰(zhàn)場
原諒我用一個火熱的游戲名稱來命名這段內容,但是WTAC就如同一個刺激戰(zhàn)場,有人在場上是“狂暴戰(zhàn)士”,也有人在場內是“長跑運動員”,有“躺雞萌妹”,更有“戰(zhàn)地記者”。除了TA比賽,主辦方還有最高時速挑戰(zhàn)賽,在賽道上能達到最高時速便是勝者,目前最優(yōu)成績是一輛日產GT-R,跑到了26 9km/h,這也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了。漂移比賽也是隨著WTAC比賽一同舉辦的,改裝車聚會也會同期舉行,并進行各種類型的評比。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不如說這是一場狂歡,在悉尼汽車公園內,它的盛況期待著每一個人都趕來參加。
看完這篇文章,是否你已經開始心跳加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