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祿
語文素來就是工具書,是知識殿堂的礎石與基柱。因此語文課堂教育教學應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文素養(yǎng),重視文化傳承,促進各類未來人才的全面發(fā)展。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核心目標價值既不應該僅僅刻意教案本上面面俱到的完美,也不應該是教師講解得如何精彩紛呈,而是更應該著眼于吻合于具體學情、有助服務于學生的個性成長和長遠發(fā)展。本文就《勸學》一文嘗試進行個性化課堂教學,現(xiàn)整理成文。
一、語文教育教學要服務于學生身心成長的,教師要客觀地面對并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據(jù)此,要盡可能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
治學的最高境界是“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快樂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這句話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生的教師和學生都很適宜的。14級綜高電子2班是我?;A教學部電子專業(yè)按照中考成績計劃錄取一個班級后的后補班級,班級人數(shù)較少,22名學生,因為多數(shù)的學生努力擠進了師生、家長眼中所謂好班的電子1班,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和人數(shù)都呈現(xiàn)出蹺蹺板的狀態(tài)(筆者兼帶14級綜高機電1班語文,即機電專業(yè)的好班,兩廂可以類似比較得知)。2班的學生不可回避地要被動地承受學習知識的困境和世俗眼光的壓力,這是他們?nèi)曛斜仨毭鎸Φ默F(xiàn)實。該班學生整體的學習自覺性和自主性令我擔憂,年輕的班主任經(jīng)過一年半載地努力,但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并無明顯轉(zhuǎn)機。此后,班主任似乎也無可奈何地“以時間換空間”的理念來進行維穩(wěn)。筆者就是這樣一個班級的語文教師,堅持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著勸誡學生不能整天介地白日昏昏欲睡、黑夜沉迷手機的教育工作,因為實在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學生恍恍惚惚地失去對個人理想和人生目標的追求,把自己的桃李年華如此渾渾噩噩地虛擲。
我進入課堂,一般沒有“上課”,“起立,敬禮”,“坐下”師生見面禮的俗套
模式;我的課堂上,如果有學生遲到或是有事(舉手示意)進出教室,也都是免去“報告”“進來”的繁瑣,只要求他們靜悄悄地從前后門(最好是后門)進出,安靜是一名教師在課堂上最需要的基本尊重。當新授《勸學》一課時,我如常進入教室,但卻將教案和教參都擱置講臺上,只拿了教本在手。“突然生成”地布置任務:男生動作輕巧一點把課桌搬排成一個長方形,女生端放好座椅,這一工作快速完成。我也端了教室里一張多余的座椅,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這兩節(jié)語文課,我異想天開地模仿起孔子師生“侍坐言志”形式進行“圍坐談學”的教學活動,因為此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既然是勸勉學生學習的課文教授,就自然不能囿于課本,死板教條地來逐字逐句講析,自認為嘗試這種自創(chuàng)的“圍坐談學”方式還是比較合適的(機電1班47名學生,一是不便如此操作,二是該班班風正、學風濃,也無需如此運作)。老師沒有了高高在上的俯視,學生也沒有端坐仰視,師生間是彼此靠近地平視,這樣更能放松學生正襟危坐的心理,利于我們師生輕松地進行“關于學習”話題的討論(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怎樣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的問題)。
教師走下講臺,坐進學生群體中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這屬于非常行為,也正因為如此,學生的記憶尤其深刻。記得后來偶遇學校教管處某位領導,他在閑聊中透露在有一次學期結(jié)束前組織的學生評教活動中,我所任教的這個班級學生給我打的是滿分,且解釋的理由其中一條就是“語文老師能坐在我們學生的座位上和我們談學習,很新奇也很深刻”,這也令他記憶很清晰。
二、語文教育教學要尊重于學生自我認知的,教師要客觀地面對并分析學生的質(zhì)疑或答復,據(jù)此,要盡可能在課前周全預設,課時重導輕教
當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主要還是一種“理解型”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實際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語文學習的實用性不是很高,應試性很強。筆者認為,這其實還是因為教師“教”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少從學生“學”的角度和“發(fā)展學生能力”的角度思考、研討課堂教學。服務于學生,就應該尊重學生每一次質(zhì)疑或答復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源頭活水”的廣博知識,也要有臨場發(fā)揮的智慧和技巧,當然,更少不了課前的周全預設,課時的重導輕教。只有把學生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考慮全面、透徹,才能更有效地駕馭課堂,掌控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
比如教學《勸學》一課,我不局限于課本段落層次的安排,而是根據(jù)自己對課本知識的把握,拋出“你認為作為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應該怎樣?我們每個人在上小學、初中和現(xiàn)在中專單招班的學習態(tài)度有沒有變化?為什么?”“我們在學習各個科目的方法一樣嗎?你能將你好的學習方法推薦給我們大家嗎?”“我們?yōu)槭裁匆谌松狞S金時期整天仰觀黑板、俯瞰書本地學習,而不是應該瀟灑自由地任逍遙?”這樣3個問題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們直接按照現(xiàn)成的座位順序劃分3個小組,我也將自己劃分到第三小組,因為這一組有兩三位“上課顛頭睡,下課抱手機”的后進生,我也很想聽聽他們說說上課睡覺、下課玩手機的原因。每個小組員都拿出一張“中小學生課堂練習紙”開始埋頭寫本小組的問題,也鼓勵學生可以就另外兩個小組所感興趣的問題談一談。兩三分鐘過后,要求每個小組自主推薦一名小組長將本小組成員的參考答案以匿名方式去同存異地整理出來,再請小組長一一讀出來共享。有的同學說“我上高一的時候是很認真的,但經(jīng)過努力后總是學不上來,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同學說“我的學習方法就是做筆記,但缺少及時整理,所以學得并不好”;有的同學說“我自己其實也知道上課瞌睡不對,可自己好像沒有了學習目標,即使有也是鏡中花月,可見不可有,可想不可求”。既同意靦腆的學生可以坐在座位上發(fā)言,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些緊張心理,也鼓勵外向?qū)W生站起來或是到講臺上聲情并茂的講演。盡管大多數(shù)學生發(fā)言蜻蜓點水,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但老師一個點贊的細微肢體動作、一個溫暖的微笑、一個斷續(xù)的及時言語補充都將給學生莫大的撫慰。我也座談自己作學生時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還談到在學途中的迷茫,也因為寫過《厭學之談》的作文而被罰站辦公室半天。在大家自然流露信任的笑容之余,請他們翻開書本,我?guī)е瑢W們一起朗讀課文一遍。然后,引導學生結(jié)合手邊的“單招導航”輔導資料去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比較一下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認識“學習”這一課題,我們又應該怎樣認識、樹立什么樣的學習觀才是正確的。
我深信,教師要把自己打造成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而不是講臺表演者,是既定和新生問題的探討參與者而不僅僅就是既定設疑的解答者,是學生主體求知解惑的引導者而不是喂食飼料的飼養(yǎng)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