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意
晨起洗漱畢,取水生爐、選器擇花。席前坐下,取香爐理灰埋炭起香,炭不可深,深則香氣不發(fā),又不能淺,淺則溫度過高香材投入盡化青煙,香氣變作焦糊味道,香氣隱然而起又無煙氣最佳。然后取茶器茶葉,準(zhǔn)備泡茶?!敖裉煊媚陌褖啬兀俊薄跋群饶膫€茶呢?”“要不要用那支好久沒用的茶則……”每到這樣的時候,就會被一種幸福的焦灼感所包圍。
居室用香向為古人所重。起居晏坐,讀書會客莫不用之。香氣是最容易改善空間氣氛的,所以古人有“爐須常溫”之說,以方便隨時用香?!懊鞔把屿o晝,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柱煙?!?/p>
舊時用香,基本上都是埋炭隔火熏香。香材(通常是切好的香木薄片或者調(diào)制的香丸香餅)置于香盒之中,香押香箸等香具放在筋瓶里,與香爐并稱“爐瓶三事”。香具取放時容易碰撞,筋瓶多用不易損壞的銅或硬木制作,香盒無此顧忌故選材相當(dāng)廣泛,筆者所見有玉石、瑪瑙、象牙、紫檀、銀銅等,不一而足。
唐宋之爐以瓷為多,偶見銀制。至明,工匠煉出色類黃金的黃銅,并以古銅彝器為藍(lán)本制作銅爐,遂開一時之風(fēng)氣。其中底款又以明宣德年號為常見,精品也多。故演化出種種故事,如宣德朝內(nèi)宮失火金玉古銅共熔,取之煉成銅爐;又或宣德皇帝關(guān)注爐事,取內(nèi)府所藏鼎彝等器,以暹羅所貢風(fēng)磨銅精煉鑄爐以用之各處等傳說。但皆無可信之考古資料可證,包括《四庫全書》所收,傳為工部檔案署名禮部尚書呂震所著的《宣德鼎彝譜》亦為偽證。學(xué)界多認(rèn)為所謂宣德爐成器當(dāng)在明晚期,不過口口相傳,宣德鑄爐之說已成共識。從此,這類以古器為藍(lán)本,以失蠟法精鑄而成的銅爐,不管底款為何以及成器時間,坊間皆謂之“宣德爐”;就像不論哪個時期制作的掐絲琺瑯彩作品都叫“景泰藍(lán)”一樣。不可否認(rèn),自黃銅煉出,依古器而作之銅爐取代了其他材質(zhì),成為文人用爐首選。
文人用爐——宣德爐
舊時文人有讀書時焚香正心養(yǎng)氣的傳統(tǒng),宣爐得古器之型,又不像出土青銅器那樣水蝕土斑、色澤沉暗養(yǎng)護(hù)不易,其中精品(煉銅制作都須考究)長時間溫養(yǎng)之后色澤斑斕變化萬千,即使是尚古成性的中國文人也愛不釋手。故宣德爐排在文房四寶之前,被推為“文房首器”。
宣爐以黃銅制作,黃銅在高溫的條件下表面顏色容易發(fā)生變化,同時形成一層瑩潤的光澤。傳說宣德爐在煉銅的過程中還會加入金銀等貴金屬,所以香爐在溫養(yǎng)的過程里會變化出不同的皮色,如藏金、蠟茶、蟹殼青、棗皮紅、海棠紅、黑漆古等。但以日常熏香埋炭之法,即使?fàn)t內(nèi)常暖可能積數(shù)十年之功,皮色也不見得能有所成,其隨機(jī)性偶然性極強(qiáng),但此也正是養(yǎng)爐之樂趣所在。
若是在溫養(yǎng)的過程里稍有不慎,如汗手油手撫后沒有及時清潔,又或水滴、鼠尿、蟲蠅遺漬等,則又前功盡廢。好事急功者想出種種方法以求速成:有用種種藥物礦石染色的,后又覺得色澤無所變化失溫養(yǎng)之趣;漸漸總結(jié)出一套高溫?zé)隣t快速出色之后再慢慢溫養(yǎng)把玩之法。清代吳融還著有《燒爐新語》一書。王世襄先生亦是藏爐大家、燒爐高手。
文房案頭爐又以小為佳,器有不過三寸之說。古時精銅貴重,文房小爐舍得用精煉銅,大器多為祭器用料就比較隨意了。圖中沖耳爐皆筆者日常所用。六方?jīng)_耳乃焚香溫養(yǎng),皮色尚未養(yǎng)成,另外這把沖耳琴爐急火燒成,皮色已然瑩透,但不算好。古器難得,不忍洗去再燒,就如此隨它慢慢變化好了。
宣爐大多有款識,款有鑄有刻,有年號款、堂號款、吉語款、詩文款、花押款等。近時玩家甚至認(rèn)為,評價一把爐子好不好,款識占去一半以上。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宣爐款識不同于青銅器銘文,其文史價值極其有限,且官方資料不多,并不能像瓷器底款一樣起到明確區(qū)分官鑄民鑄的作用。相當(dāng)多的私款爐制作極其精良,在銅爐上官造不見得比私造好。
也有說法說無款的銅爐是當(dāng)時的呈樣,有的刻款爐就是后人以無款爐加刻的。圖為無款缽盂式爐,銅質(zhì)金黃,泛胭脂紅,銅質(zhì)工藝皮色皆為上選。
古人用爐還有一說“冬春用銅夏秋用瓷”。簡而言之就是瓷爐顏色通常是冷色,夏秋熱時用之清涼。銅爐皮色多暖色,冬春冷時用之視覺上要溫暖些。瓷爐的話,單色瓷會更適合書齋茶室的氣氛。哥窯佳器難得,選一把漳州窯也相當(dāng)不錯,德化象牙白龍泉粉青亦佳。
日長無事小齋默坐,剪煙為樂。將無聊之事遣有涯之生。
(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