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老師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每次想起來都很感動。
一位父親加班到很晚,回到家時,兒子問:“爸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父親說:“問吧?!眱鹤诱f:“你1個小時掙多少錢?”父親想了想說:“大概100元。”兒子又問:“爸爸,我能找你借50元嗎?”父親沒好氣地說:“你又想買什么玩具?”兒子聽了,一言不發(fā),悻悻地離開了。
快要睡覺時,想起自己對孩子發(fā)脾氣的事,父親有些懊悔。他走到孩子的房間,看見兒子還沒睡,于是說:“對不起,爸爸剛才心情不好,對你發(fā)脾氣了??墒悄銥槭裁匆X呢?”兒子從枕頭下拿出50元遞到爸爸手中,說:“我想給你100元,看看你明天晚上能不能早回來1個小時,陪我畫畫?!甭爟鹤舆@么說,父親溫柔地將孩子攬在懷中,說:“真對不起,我明天早點回來?!?/p>
很多人被故事中小男孩淳樸的愿望感動,我卻覺得這個爸爸更值得令人稱贊。雖然他誤會了孩子,但他在冷靜下來之后對孩子說了“對不起”。正是這3個字,讓他有機會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修復(fù)與孩子的關(guān)系,拉近了父子間的距離。
我有個朋友,前幾個月剛跳槽,新工作比她預(yù)想的困難得多。換工作前,她答應(yīng)要帶女兒去迪士尼,但現(xiàn)在根本騰不出時間。有一天晚上,她正在加班,女兒又開始嚷嚷要去迪士尼,“你答應(yīng)過我的,你答應(yīng)過我的!”她被女兒鬧得很頭疼,一生氣打了她一頓,女兒大哭一場。
接下來的幾天,女兒安靜了,但臉色不太好看,內(nèi)心還是有情緒。朋友有些內(nèi)疚,問我該怎么辦。我問她,打了孩子后道歉沒有。她說:“為什么要道歉?我是她媽媽。”我說:“是你答應(yīng)了孩子的事沒有做到,而且還打了孩子,你為什么不跟孩子道歉?”
朋友說:“我要是道歉了,權(quán)威沒了,以后就管不了她了?!蔽艺f:“你根本不用擔(dān)心這個。反而是,你如果不道歉,就錯過了與孩子修復(fù)關(guān)系的機會,那以后她才可能真的不會聽你的了,因為你言而無信,是個蠻橫又不理解她的家長。她會漸漸疏遠你,不愿與你談心,更不愿聽你教導(dǎo)?!?/p>
孩子犯錯時,父母會要求孩子認錯;父母犯錯時,也要勇于跟孩子承認。一個會反思自己行為、能夠說“對不起”的父母,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