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榮
[摘 要] 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學生管理工作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它主要依托班主任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所以,一個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做得好壞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
[關 鍵 詞] 榜樣;行為習慣教育;班委會建設;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88-01
職高的學生與普高的學生年齡相同,學習經(jīng)歷相似,但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卻有著極大的差異。對這樣的群體,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通過引導學生以“成功者”的心態(tài)走向社會,并且能夠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對自己和社會充滿信心,從而實現(xiàn)他們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接下來,我將自己在班級管理工作實踐中的一些感悟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是學生的榜樣
大學時代,宿舍樓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標語常常在我的腦海里閃現(xiàn)。班主任既是一名教師同時更是一個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這就需要班主任努力塑造自己高尚的情操。想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不僅要通過知識傳授,更需要言傳身教來感染他們。
二、將愛給予每一個學生
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無論成績的好與壞,我都會以真情相待,只有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他們才會接受我們的教誨,進而才可以對他們恩威并施,讓學生對我“愛恨交加”,相信隨著他們的一天天長大終究會理解我的用心良苦。
三、齊抓共管,加強交流
每個班級通常都會有四、五十個孩子,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來進行管理常常會力不從心、顧此而失彼。我經(jīng)常會主動和班級各科科任教師進行交流,了解班級學生在他們課堂上的表現(xiàn),共同探討班級管理的方法;對任課教師向我反映的學生問題我一定會積極配合管理好學生,同時主動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達到互通信息、齊抓共管的目的。
四、堅持不懈地做好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職業(yè)高中里的很多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jīng)被界定為問題學生,他們多來自于家庭情況復雜的家庭,大多思想叛逆,常常會自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不再愿意被校紀班規(guī)等條條框框所約束,在他們身上有著很多的不良習氣,常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堅持做好“四到位”工作,即到教室、到食堂、到操場、到宿舍。只有做好了以上這四點,才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變化,從而及時了解并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在我們學校,學生會充分地參與到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中,小到衛(wèi)生值日,大到學生違規(guī)違紀,學生會的值日人員都能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反饋給值班老師,可以這么說,正因為有了學生會的參與管理,教師才能夠方便地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他們是功不可沒的。每當有學生違紀事件發(fā)生后,我都會適時地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天長市工業(yè)學?!皩W生違紀處分條例”和“八條禁令”,讓學生體會遵守紀律規(guī)范的重要性,從思想上給學生以深刻的教育。在實踐教育工作中,我也會抓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遵守課堂紀律、課上睡覺、不完成作業(yè)甚至與教師頂嘴等違紀現(xiàn)象和行為,對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教育,讓學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2016級學前教育2班吳某,自律能力極差,是個讓家長心煩、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針對其大大咧咧但愛勞動、集體榮譽感強的特性,我讓其擔任了勞動委員一職,她的優(yōu)點得到了認可,讓她找到了存在感,自從擔任勞動委員后,班級的衛(wèi)生值日再也不用我操心了,同時在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中她也逐漸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的缺陷。實踐證明,這種教育方式雖沒能讓其脫胎換骨,但已經(jīng)讓她完全變了個樣。
五、組建并培養(yǎng)得力的班委會
一個班級,一定要組建并培養(yǎng)一個得力的班委會,讓班委們充分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有目的地營造一個學生自治的良好氛圍。另外,對班級管理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不科學、不合理的一些問題一定要及時修訂,將“權力”下放給班干,在開展各種活動時,積極發(fā)動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給學生適度的自由活動的空間,要刻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創(chuàng)造能力。
所有的過往只能代表過去,回顧這些年來的班主任工作,我用一句話總結:“累,但是充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參考文獻:
[1]王志超.和諧社會建設下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2]劉德蕓.提高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思考[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7(4).
[3]王陽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實效性研究[D].溫州大學,2013.
[4]韓春梅.中小學道德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教書育人,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