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群 袁學軍 楊大亮 張 宇 林明智
?
糖和酒石酸對椰奶靈芝酒質(zhì)量的影響
于 群 袁學軍*楊大亮 張 宇 林明智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椰奶靈芝酒的質(zhì)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通過測量pH、酒精度、殘?zhí)?、甲醇、總SO2、干物質(zhì)等含量指標,研究蔗糖和酒石酸的添加量對椰奶靈芝酒質(zhì)量的影響。結果顯示:加酸處理除0 g/kg和0.4 g/kg外,其他處理的各項指標均符合標準,加酸效果由佳到差的順序為0.8﹥1.2﹥0.4﹥0 g/kg;加糖處理由佳到差的順序為17%﹥19%﹥15%﹥21%。椰奶靈芝酒的制作最佳條件為添加蔗糖17%和酒石酸0.8 g/kg。
椰奶;靈芝酒;糖;酒石酸;質(zhì)量
椰子屬棕櫚科常綠喬木,是海南特產(chǎn)。椰肉富含蛋白質(zhì)和碳水化合物,椰汁營養(yǎng)成分更多,有糖、蛋白質(zhì)、脂肪、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質(zhì)元素。而靈芝含有多種活性物質(zhì),是比較理想的保健營養(yǎng)食品。隨著發(fā)酵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桑葚[1]、木瓜[2]、菠蘿[3]、獼猴桃[4]、臍橙[5]、無花果[6]、火龍果[7]、蘋果[8]、藍莓[9]等果酒的種類越來越多。而椰奶靈芝酒的研究迄今尚少,我們做的是這項工作。
赤靈芝(),七成熟的椰子(L.),蔗糖,紅糖酵母。
處理方法:將椰肉粉碎,與椰汁混合,過篩(80目,pH為6.5),將蔗糖、酒石酸、硫片依次加入混合液,攪拌均勻,密封,12小時后加入酵母,攪拌均勻,密封、發(fā)酵、過濾、沉淀、分離、貯藏。其中蔗糖的添加量設置為15%、17%、19%和21%,酒石酸的添加量設置為每千克0 g、0.4 g、0.8 g、1.2 g。每個處理設置4個重復,每個重復12.5 kg。
pH、酒精度、糖度、甲醇含量、二氧化硫含量、靈芝三萜含量和干浸出物的測定方法參照參考文獻[10]。采用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王韶華發(fā)明的Stat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不同蔗糖添加量的椰奶靈芝酒質(zhì)量為:pH和干物質(zhì)的含量各處理間無差異;隨著糖濃度升高,酒精度和殘?zhí)橇烤噬仙厔?,各處理間均具有顯著性差異(表1),但都符合國家果酒標準。隨著糖濃度升高,甲醛的含量和總SO2含量呈上升的趨勢,各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但所有處理均符合標準。果酒的酒精含量以12%左右最佳,而有害物質(zhì)甲醛和SO2的含量越低越好。綜合6項指標,不同蔗糖添加量由佳到差的順序為17%﹥19%﹥15%﹥21%。
不同酒石酸添加量的試驗結果顯示(表2):酒石酸用量為0和0.4 g/kg時,液體基本沒有變化,原因可能是液體pH偏高,不適宜酵母菌的生長;酒石酸用量為0.8 g/kg和1.2 g/kg時,酒精度分別為13.6%和13.3%,干物質(zhì)的含量分別為18.4 g/L和18.2 g/L,相互間無顯著差異。由于添加量1.2 g/kg比0.8 g/kg的pH低,酸味較濃,甲醛含量高,因此,綜合6項指標,酒石酸添加量由佳到差的順序為0.8>1.2>0.4>0 g/kg。
糖度與酒精度有一定的相關性,正常情況下,每17~18 g糖產(chǎn)生1度酒精。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與此理論相符。紅酒酵母pH范圍3.0~5.0,最適pH為3.5~4.5,本實驗不加酸或加酸過少時,溶液的pH均高于5.0,不適宜酵母生長,因而不發(fā)酵。
表1 不同蔗糖添加量椰奶靈芝酒的質(zhì)量比較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達0.05水平,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達0.01水平。表2同。
表2 不同酒石酸添加量椰奶靈芝酒的質(zhì)量比較
[1] 黃星源, 郭正忠. 發(fā)酵型桑葚果酒的研制[J]. 釀酒科技, 2014(11): 58-60.
[2] 蔡錦林, 曾新安, 陳宏運. 木瓜果肉浸漬發(fā)酵果酒工藝研究[J]. 釀酒科技, 2013(6): 91-93.
[3] 李靜, 譚海剛, 陳勇, 等. 菠蘿果酒的釀造工藝研究[J].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7, 34(1): 47-51.
[4] 韓丹, 吳銘, 汪鴻, 等. 軟棗獼猴桃果酒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J]. 中國釀造, 2016, 35(1): 145-148.
[5] 吳均, 楊德瑩, 李抒桐, 等. 奉節(jié)臍橙果酒發(fā)酵工藝的優(yōu)化[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6, 37(23): 247-252.
[6] 左勇, 劉利平, 李東, 等. 無花果果酒的澄清及穩(wěn)定性研究[J]. 釀酒科技, 2014(8): 27-30.
[7] 袁星星, 余元善, 吳繼軍, 等. 紅肉火龍果酒天然酵母發(fā)酵期間品質(zhì)變化研究[J]. 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 43(4): 124-130.
[8] 郭茜, 賈志勇, 慕金超, 等. 蘋果果酒的開發(fā)研制[J]. 化工中間體, 2015(3): 80-82.
[9] 佟曉芳. 藍莓果酒發(fā)酵工藝的研究[J]. 釀酒, 2017, 44(2): 109-112.
[10] 袁學軍, 莊陽秋, 楊定慰, 等. 瑪卡含量和發(fā)酵時間對靈芝葡萄酒質(zhì)量的影響[J]. 食藥用菌, 2018, 26(1): 50-51, 53.
S567.3+1
B
2095-0934(2018)04-251-02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1711100010)
于群(1998—),女,學生,研究方向為果酒。E-mail:2923848604@qq.com。
袁學軍(1967—),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園藝及其產(chǎn)品加工方面研究。E-mail:yuanxue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