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龍
豫劇《馬丕瑤出京》是安陽市崔派藝術(shù)研究院于2013年創(chuàng)作排演的一部新編歷史劇,曾獲河南省第十三屆戲劇大賽“文華劇目獎”,河南省第六屆“黃河戲劇節(jié)”大賽金獎、河南省“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重點項目”等多個獎項,受到省內(nèi)外領(lǐng)導、專家及廣大觀眾的高度贊揚?;仡櫋恶R丕瑤出京》一步步走向輝煌,我們是通過辛勤汗水和艱苦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獲得的,這些榮譽的取得不僅給安陽爭了光,而且被河南文藝界譽為“安陽戲劇現(xiàn)象”,就我個人在劇中所塑造的男一號“馬丕瑤”一角,可謂是收獲頗多。
為了能夠奪得省級賽事大獎,2013年12月我院決定排演新編歷史劇《馬丕瑤出京》,由我擔任劇中馬丕瑤。該劇邀請著名導演李利宏、中國評劇院著名導演齊寧,有了兩位卓越的導演藝術(shù)引領(lǐng),讓我在不經(jīng)意間走上了人物塑造的心路歷程。
要想塑造好劇中人物形象,就要充分理解劇情。通過對劇本的反復閱讀,以及從有限文字史料中尋找的人物軌跡看。馬丕瑤是安陽縣蔣村鄉(xiāng)馬氏莊園主人,在任期間,公正、廉潔、做事勤勉,被慈禧太后封為“百官楷?!?。豫劇《馬丕瑤出京》根據(jù)清末馬丕瑤的歷史故事創(chuàng)作而成,講述了馬丕瑤在任廣東巡撫期間勤政愛民、忠君講諫、自籌賑銀、堅固海防、護佑中華南疆的悲壯史實,謳歌了馬丕瑤的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有了對人物的了解,接下來就是如何讓劇中人物形象鮮活立在舞臺,根據(jù)齊寧導演的要求,結(jié)合自身對這個人物的理解,我以一個“悲”字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情感,如開場序幕,見慈禧、光緒戲,一場、二場、三場見沈瘋子、翁同龢、李鴻章的戲,還有見夫人、四商人的戲,每場從道白到唱腔,人物情緒都是在作難中“悲沉”,盡管唱腔中有上揚之處,但因為自我感覺這就是個悲劇人物,想當然地把人物演成了只會一味地委曲求全的性格,雖然“悲”的一塌糊涂,但自己都是信心滿滿。
當整劇雛形排出來,李利宏導演對我塑造的人物性格從藝術(shù)高度對人物重新給予“質(zhì)”的轉(zhuǎn)化,他說“劇本”提供的素材是個悲劇性,但是我們不能把人物演成悲劇化,要讓人物在整個舞臺上有一種不怕困難、昂首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這樣觀眾才會從劇情里感受到正能量?!蔽阌怪靡?,李導對人物定位非常準確,且站位高遠,讓一個悲劇人物一下子活了起來,經(jīng)過一段思想轉(zhuǎn)變,在兩位導演的精心指導下,原來的人物表演全部推到重來,然后重新設(shè)定人物形象,一切從藝術(shù)夸張的表演來應對李導的人物性格要求去做,這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悄悄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堅固海防,護佑中華南疆不受外敵入侵,我六十多歲的年齡要演成三十歲的精氣神,沒有銀兩向戶部要,向中堂要,向皇上、太后要。要不來自籌,籌不夠倚老賣老去找商人籌要,看著老妻的擔心,想著國家的海防安危,我和馬丕瑤在人物塑造體驗中一次次掙扎著,煎熬著,審視著,就是這樣反復把自己鉆進人物,再退出來,把我“化”為“馬丕瑤”,如此反復,努力縮小我和馬丕瑤的心路距離,使“我”和“他”融為一體。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如何將馬丕瑤人物的深切“體驗”和“體現(xiàn)”展示在舞臺上。唱、念、做、舞這些外部表現(xiàn)手段雖然來源于生活,卻是高度變形夸張的,是寫意的。重“神似”而輕“形似”這又是一對大矛盾,怎樣處理好這一矛盾,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找不準外部體現(xiàn)形式,一切體驗等于白費。馬丕瑤的行動線、思想線找到了,但他的造型怎么定?我苦思冥想,從序幕到尾聲,一場一場地情感推理,甚至把人物心理獨白用筆記下來認真揣摩,再按著記下來的人物感悟繪畫成多個藝術(shù)造型比照,看哪個更合適劇中人物,終于在腦海里形成了一個漸趨清晰成熟的人物形象,單手端帶、臉部向揚、走路輕快、聲如洪鐘,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總敢于面對,勇于擔當。這是外在形體表現(xiàn),而與沈瘋子的對白,因為是多年的朋友,在處理“賢弟,別泄氣,我這次悄悄到廣州,就是要看看海防的虛實,待我正式上任之時,我要帶著銀子來”。道白時,情緒保持聲音中少些官腔,多些兄弟之情。緊接著一段戲,“想當年在廣西也曾搭檔,從不怕法國人狂妄囂張,保住了大清國寸土未喪,保住了百姓們遠離禍殃……”在這里我為了淋漓盡致得表現(xiàn)馬丕瑤為國擔當?shù)囊磺缓狼?,唱腔以真嗓演唱為主,加以假嗓輔助來推動人物情感變化,收到了極強的劇場效果。另外我很注意在傳達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時,給予觀眾以最大的審美愉悅,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追求恰到好處,大致整個形體,小到一個眼神,都要準確而有一定法度,把這種有意識的唱、做、念、舞演繹成“無意識的自然流露”,使人物栩栩如生。
“藝術(shù)的靈魂在于個性?!蔽枧_上的人物形象不僅依賴于劇本創(chuàng)作,也在于演員個性化的表演,即使是同一個角色,思想文化和藝術(shù)修養(yǎng)不同的演員在表演上就有高低深淺的差別。多少年來在自我藝術(shù)錘煉中也不斷加強著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這些文化的提升為“馬丕瑤”的個性化人物塑造,帶來了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動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馬丕瑤出京》邀請的李利宏導演,在把話劇表演藝術(shù)和戲曲表演藝術(shù)巧妙地運用于人物塑造時,讓整個舞臺人物形象豐滿“活”了起來,配之齊寧導演的戲曲程式化表演,讓“活”起來的人物形象富有藝術(shù)生命力,如最后一場戲馬丕瑤聽到中日簽定《馬關(guān)條約》,山西商人無力再向廣東放款,念白用的話劇加韻白“京城一信,撕肝裂膽”,表演用的是戲曲程式“苦心一片,化作云煙”,到“哀哉”時,辮子從腦后低頭轉(zhuǎn)向胸前,右手拿著辮子繞脖子左甩,雙手握拳猛舉“問蒼天,誰挽狂瀾”。短短幾句詞句,經(jīng)過兩位導演的“亦話亦戲,亦說亦表”的神化藝術(shù)手法,讓話劇表演與豫劇程式表演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達到完美的境界。即既表現(xiàn)出人物“有心報國,無力回天”的擔當精神,也展示出馬丕瑤“可憐百姓、痛失家園”的家國情懷。如此精彩的藝術(shù)呈現(xiàn)使得每次演出都能贏得觀眾陣陣掌聲。而我塑造的馬丕瑤更是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榮獲了省戲劇大賽文華表演一等獎和省黃河戲劇節(jié)大賽個人表演金獎。時任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在觀看我主演的《馬丕瑤出京》后稱道“豫劇舞臺上難得的表演藝術(shù)家?!?/p>
如果說《馬丕瑤出京》我扮演的馬丕瑤有一點成績,也都是在導演、音樂老師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取得的,成績代表過去,在今后的藝術(shù)生涯中,我將百倍努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獨特的極具個性的藝術(shù)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