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儀
(廣州美術學院 美術教育學院,廣州 510260)
敘事的歷史其實非常久遠,早在遙遠的過去,在文字出現(xiàn)之前,人類就懂得運用圖片來記載事物。這些古老洞穴中出現(xiàn)的狩獵繪畫可以說是最早的敘事形式。不僅如此,文字產(chǎn)生后的今天,圖片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換言之,文字和圖片是敘事的重要工具和手段。20世紀20年代,敘事學作為一門理論出現(xiàn)。自文學敘事學后,還產(chǎn)生了攝影敘事學、影視敘事學、新聞敘事學等等。
當代攝影中主要以兩種方法把照片串聯(lián)成一個完整的事件。一種是以時間為軸線進行連接,另一種是以因果關系進行連接。日本女攝影師川內倫子,她以日記方式出版的《攝影日記》,就是典型的以時間為軸線再配合文字說明,進行照片的敘事。
日本女攝影師川內倫子(Rinko Kawauchi)1972年出生,在1993年,在Seian Women's College順利畢業(yè),在《Aila》攝影作品上,其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該作品主要展出地點為美國以及日本藝廊,同時她還舉辦了諸多個展,在2002年成功捧獲了木村伊兵衛(wèi)寫真獎榮譽,這位攝影師擅長用6×6 Rolleiflex相機,形成她特有的攝影印記:細微事物的題材、Rolleif l ex相機、6×6的正方形構圖。
粗略地瀏覽川內倫子的作品,也許會覺得她的照片與一些日本的攝影師的拍攝風格相似。但為什么她的攝影作品能從眾多的攝影師中脫穎而出,并且在國際上還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呢?
作為一種媒介,攝影不斷在紀實和藝術之間轉換,然而川內倫子的風格避免落入這兩者之間的任一,而是呈現(xiàn)一種更自由、更另類的觀點。她的作品很明顯與典型的攝影流派不同,例如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強調想法和概念;不同于紀實,紀實依賴題材或者和事件的潛力;不同于時尚,時尚華麗地呈現(xiàn)了時代的膚淺表象。此外,與其他攝影師不同,她似乎并不把她自己隱藏在一個狹小的,私人的領域。川內倫子通常偏好采用柔和的色調來對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進行展示,相關作品的核心思想是質樸以及人性等等,具有非凡的魅力,通常在看到作品第一眼時,人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魅力,但是通過對作品進行大量欣賞,你不會感到審美疲勞,倒有些意猶未盡。
攝影集的出版在日本已經(jīng)有一段很長的歷史了。很多攝影師不僅僅將他們的攝影集視為簡單的作品組合,他們更將它視為一個綜合了綜合設計和印刷的表現(xiàn)方式。攝影師川內倫子她將卷軸的理念帶到了寫真集上(圖1)。而這個理念肯定了她的一個攝影理念——我們并沒有一個單一的瞬間或單一的畫面,我們有的只是一個連續(xù)的時間。
> 圖1
> 圖2 川內倫子 攝
當川內倫子初次與出版商合作時,她向出版商展示了一本手工書。它是用噴墨打印機打印在和紙上,和紙之間互相連接,從而使其可以延展成一幅較長的卷軸。在這個長卷軸里,川內倫子把她的攝影作品放在一起形成一組有序列感的組照。他們選擇了幾個主題分別通過卷軸這種方式制作,每一個卷軸都有它特定的主題。最后,使用具有矛盾特質的方式來進行包裝、裝飾。例如,把卷軸放在一個質樸的四方木盒子里面,盒子上的英文標題卻使用的是現(xiàn)代的鐳射切割手法;用傳統(tǒng)的毛筆在卷軸的首頁進行日語書寫,而使用的墨水卻是熒光墨水。精致的手寫體、熒光的墨水、傳統(tǒng)的朱砂印及模式化的印刷技術進行對比。最終在各種矛盾中形成一個和諧的平衡。川內倫子對她的攝影集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方式來審視我的作品?!?/p>
這個系列中,以時間為主線進行敘事,每張照片都是時間線中的一部分。當你拉開卷軸時,每張單獨的照片就會形成獨特的時間點。觀賞卷軸的方式通常是從右到左打開的或者從左到右收起。你會從一邊拉開卷軸卻從令一邊重新卷起卷軸。你可以緩慢地拉開卷軸,也可以快速地拉開,以實現(xiàn)不同的觀賞感覺。從川內倫子的卷軸攝影集中可知,這是嘗試一個新的方式去把作品集成為既是一本攝影集,也是一件藝術品,同時也是一件印刷品。
圖片與文字相結合是當代攝影的傳播方式之一,這就意味著在這種傳播方式中,文字與攝影同樣重要,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完整的信息鏈條。
筆者在前文曾經(jīng)有提過,川內倫子的攝影作品《攝影日記》運用了時間為主線,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敘事方式。從2005年開始,川內倫子開始通過日記方式來實施手機拍攝,配合簡短的文字描述,以此來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記錄,拍攝的內容包括分享生活中的藝術、工作中的休息、至生活上的小病痛、英語會話課后的小憩、暗房沖洗……即使是平靜或忙碌的一天,我們可以從她的《攝影日記》里感受到,那流逝著時光的美好與生活的愜意。
雖然事物終將消失,但是可以留下相應的記憶,以此來感受過去的發(fā)生的事情。川內倫子秉承著這一觀點記錄其生活,這也是其真實的生活,在時間推移過程中,日記的存在導致其具有了全新的內涵,我們可以通過相應的照片以及文字,解讀攝影師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美學的理解、對情感的流露。
在川內倫子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的作品都是從日常生活取材創(chuàng)作的。日常生活我們通常視而不見的事物,在她的作品中被當成拍攝重點。那些通常平淡無奇,生活中舉目可見的小事物:雪、凝結物、光線、小孩、動物等,這些看似一連串微不足道、轉瞬即逝的事物,我們很難稱得上值得費心的題材,在攝影作品里呈現(xiàn)特殊的面貌。川內倫子曾經(jīng)說:她故意遺漏那些能夠顯示圖像是在什么時候或者在什么地點被拍攝的特定元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產(chǎn)生了一種任何人都能夠感受到的,帶有記憶的情感。圖2這是她的攝影作品之一,畫面上的主體物是我們身邊再平凡不過的食物。也許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吃或經(jīng)常接觸到。但是在川內倫子那孩子似的的眼中,它不僅僅是普普通通的魚翅,而是有著獨特肌理與顏色的物體,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異常通透,投影與主體物的冷暖對比也是畫面中的出彩地方。獨特的特寫鏡頭,讓我們忍不住停留在這張作品前細細觀看它的細節(jié)。川內倫子的照片明顯地讓我們注意到自己接收世界訊息的方式,是被困在一個很局限、簡單化的模式里,同時也表明了我們的視野是多么的狹隘。
曾經(jīng)在作品集“Illuminance”中使用6×6的格式,現(xiàn)在成了川內倫子的代表攝影風格。相框是方形的,她的作品中沒有太技術性的或者做作的表現(xiàn)。每張圖片都存在它自己的純凈,因為這些圖像不依靠任何人為的敘述或者伴隨的文字。在她的這一系列作品里,所有的東西似乎都是象征性的:球體,洞,螺旋,鳥,花,光的閃爍和運動的手掌……這些平凡的元素重復出現(xiàn)以創(chuàng)造一種節(jié)律并喚起我們心中一組復雜的心情,就像一種過渡、超然、神迷、鄉(xiāng)愁和期望的感覺。
川內倫子的攝影集《Utatane》《花火》與《AILA》,在不加文字詮釋的情況下,傳達出微妙而哀傷的圖像敘事。作品《Utatane》將她感受周圍世界的特殊方式與各種稍縱即逝的事物形式交織一體。作品《AILA》宛如斷奏的影像系列,畫面內容包括魚卵、露珠、瀑布、彩虹、樹蔭以及動物魚人類的出生照、昆蟲等。川內倫子細膩的觀察、日積月累的拍攝,使她積極探求的細致、動人影像充分滋養(yǎng)了觀者的心靈。
她的一張攝影作品中(圖3),透過眼睛可以觀察人們的內心,在作品中出現(xiàn)的眼睛擁有微翹的睫毛,兩根散亂的微黃的發(fā)梢打破了構圖的拘謹,帶給了作品一絲微妙的生機。透過主人公的眼白,揭示了年輕生命的純潔無瑕,哪怕是少許藍色的光都能在“她”的視界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她讓我們重新認識到,照相機讓攝影師拿到一張現(xiàn)實與心靈的通行卡,允許他們細細觀察生活里的美麗、驚奇與幽默。
綜上分析可知,川內倫子的作品因具有日本人獨有的敏銳性與審美感,在國際上得到高度的肯定。這些特點被反映在她在對短暫的、平凡的事物上美的表現(xiàn);反映在她捕捉風景或者日常景色的能力;反映在對感性的敏感意識;以及反映在不斷變化的閃光燈下看待事物。她對世界的感知深深植入在日本文化和宗教觀點之上。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她的興趣范圍會從地面上的小昆蟲到我們內部不斷生長的小世界,因為她對世界上所有活著的物體都有萬物有靈論的感同身受。
> 圖3 川內倫子 攝
> 圖4 嶋本麻利沙 攝
我們知道,大多數(shù)的日本人在觀察身邊的事物時,都有他們獨有的民族特點:細膩、富有情感、溫情等。川內倫子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日本女性攝影師,她的觀察事物的方式、角度等,都會受到自己生活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 。也許你會驚訝,川內倫子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其實是平面設計專業(yè),她從事攝影是因為大學期間校外每周一次的攝影課程。因為當時拍下的海景與親眼所見的顏色很不一樣,由此萌發(fā)了讓自己控制照片顏色的創(chuàng)作欲望。因此在膠卷拍攝時,她習慣性的使用6x6 Rolleiflex相機,因為它讓川內低頭看這個盒子里面時,可以使她專注于主題。另外,拿著6x6 Rolleiflex相機,她覺得世界在手中,讓她感到歡欣鼓舞、釋然。為了達到她想要的淡淡的冷調和低飽和度的畫面效果,川內倫子堅持自己沖洗膠卷來控制照片的顏色,經(jīng)過暗房的沖洗加工后畫面微微泛著藍光,頗有詩意。她曾經(jīng)表示,“剛開始接觸攝影時,她對拍攝沒有太大的興趣,反而暗房沖洗作業(yè)才是吸引她的地方”。
川內倫子的《攝影日記》中提過:曾經(jīng)對日本當代攝影師荒木經(jīng)惟的作品感到疑惑,但答案浮現(xiàn)之后受到極大的啟發(fā),驚訝的發(fā)覺攝影的樂趣。書中沒有明確的提到受到荒木經(jīng)惟哪些方面的啟發(fā)、影響。筆者通過對川內倫子的作品欣賞、分析、整理,總結出下列幾個受啟發(fā)的因素:
首先,荒木經(jīng)惟的大量作品都是從他生活中的事物取材,對拍攝的題材不加選擇,從靜物、景物、旅行到人物及性,但拍攝視角獨特。荒木曾經(jīng)在《聽荒木經(jīng)惟講寫真那些事兒》中說道:“無倫任何事物,所謂的創(chuàng)造,都必需以紀實攝影為起點?!蔽艺J為這句話所說的紀實攝影也許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紀實攝影有所不同,他的意思并不是說非常具有新聞家價值地紀錄一些事件,而是真實地,誠實地記錄下當下這一瞬間的感情,是捕抓人性本質的行為,是持續(xù)的凝視,觀察,發(fā)現(xiàn),感動,并記錄下這些對世間百態(tài)的感情的行為?;哪驹诨楹蟮娜兆永?,他拍攝的大部分作品取材都來自他們在公寓點滴的婚后生活。筆者在上文中多次提出,川內倫子的攝影題材,大多取自生活中。她有著孩子的眼睛,會很自然地關注生活上地微小事物。川內的攝影正是如實地記錄下了她在那一瞬間的感情,并傳達給觀看者。如果你是懷有一份不真實的心情去拍照,那么你將拍不到感動,拍不到感情,這樣怎么能打動別人呢?
其次,從他攝影作品中體現(xiàn)出對生活獨有的情感流露;愛妻陽子去世后,荒木的拍攝作品中出現(xiàn)大量的天空,也許空茫茫的天空是他失去摯愛后內心虛無的一種無聲的表達。我們隱約從荒木經(jīng)惟的天空作品中體會到照片的敘事、抒情。
最后,荒木經(jīng)惟對時間的獨特理解。他的攝影打破了時間的順序并賦予時間情緒的色彩。在荒木經(jīng)惟的攝影中,解釋了攝影與死亡的關系,以及攝影作為一種語言對愛的表達,在時間概念中,生命是一種過程,最終要走向消亡,照片是生命的表征意義,照片以隱喻或轉述的方式說明了生命的消亡。在他的攝影中也揭示了藝術與生命的關系,即藝術有對生命的表象保存的功能。面對寵物、愛妻與母親的離世,荒木曾多次表達過他的攝影觀念,攝影是由時間及被攝事物組成的。在我們拍攝中,拍攝的不是空間,而是時間?!拔覀冊诳蛉〉钠鋵嵤菚r間啊?!贝▋葌愖釉谂臄z中,她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稍縱即逝的事物。而這些事物也許在那時候沒有拍攝下來,以后也許就再也不能找到相似地畫面了。
川內倫子并非獨行俠,當代攝影還有很多創(chuàng)作者,他們不以過于復雜的事物作為拍攝主體,并且相信身邊即使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為攝影的題材、靈感。例如:原美樹子(Mikiko Hara)、嶋本麻利沙、小林紀晴等。
1967年出生于日本的女攝影師原美樹子,她在拍攝時對光線與色調的把握非常敏感,喜歡捕捉日本街頭的人們。在她的畫面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卻傳遞了都市人在一個穩(wěn)定的社會中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疏離的情緒。
另一個日本的女攝影師,嶋本麻利沙。她在作品拍攝中,不斷地尋找柔和的光線或被攝事物。在她的攝影作品中總會出現(xiàn)一些很日常的事物或情境:清晨的窗臺、傍晚的廚房、墻角的野花、烈日下的光斑等。圖4照片中那清新的冷調,紅綠補色關系,空氣的通透感,觀者在欣賞過程中可以感覺到那溫暖的陽光讓花瓣在畫面脫穎而出,散發(fā)著動人的美麗。我們在嶋本麻利沙的作品中似乎找到與川內倫子作品相似的寧靜與素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