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金融的不斷快速發(fā)展以及消費信貸先消費后付款等自身的優(yōu)點,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發(fā)展迅速,但同時大學生信貸的負面事件尤以近一兩年來的校園P2P網貸事件在社會產生了較為激烈的影響。本文試圖從大學生自身角度出發(fā),借鑒銀行對于個人信用評分的相關指標并結合校園實際情況找出可能會影響大學生借貸風險的相關指標以此設計調查問卷得出相關調查結果,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打分法進行實證分析,找出影響大學生消費信貸風險的重要因素,從學生角度提出一些風險防范的措施。
【關鍵詞】消費信貸 大學生 風險防范意識
一、引言
我國大學生信貸的發(fā)展歷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同年9月金城信用銀行與廣發(fā)銀行聯(lián)合開發(fā)了我國第一張大學生信用卡,拉開了商業(yè)銀行正式進軍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的序幕。隨后各大銀行等相繼發(fā)行學生信用卡,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呈現(xiàn)了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但其后出現(xiàn)壞賬率過高等一系列問題。2009年,國家叫停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大學生發(fā)放信用卡業(yè)務,自此大學生信貸市場逐漸走向空白。一直到2013年,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以分期樂、趣分期為代表的分期付款平臺逐漸走入校園市場,之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也迅速進入校園市場。到2015年,校園貸市場逐漸被分期購物平臺、電商企業(yè)、P2P平臺,消費金融公司等瓜分,甚至出現(xiàn)了地下錢莊。但是新興的校園貸市場由于缺乏有效監(jiān)管,特別是自在網貸領域引發(fā)一系列暴力逼債、大學生跳樓自殺等負面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盡管在2016年國家對于校園貸發(fā)布了一系列監(jiān)管措施,然而對校園貸亂象的疏通并未沒有發(fā)揮很大的作用。2017年6月28日,中國銀監(jiān)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發(fā)布通知,對校園貸業(yè)務進行清理和規(guī)范。至此,校園網貸平臺徹底被叫停。
國家也充分考慮到當前大學校園消費金融市場的現(xiàn)狀以及滿足大學生的信貸消費需求現(xiàn)狀,在全面關閉網貸的同時鼓勵銀行等正規(guī)金融機構進入校園貸信貸領域,針對大學生的合理需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研發(fā)相關產品為大學生提供金融服務。此外據(jù)《2016中國校園市場發(fā)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市場總規(guī)模為6850億元,在校大學生達到了3700萬。報告中顯示當大學生生活費無法滿足開銷時,依然有將近10%的大學生選擇消費信貸,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欲望也是不可被壓制的?,F(xiàn)如今大部分校園網貸平臺都被叫停,是否意味著大學生就安全了呢?并不是這樣,瞄準大學生群體的民間放貸機構實則暗流涌動,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民間放貸團體轉向更加暗箱操作的方式進行,使其監(jiān)管變得更加困難。2017年下半年各地仍然出現(xiàn)多起大學生因校園貸利滾利償還不起高額利息自殺的惡性事件。另一方面銀行成了現(xiàn)階段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中的主流玩家,有過2009年對大學生放卡被禁止的事件,現(xiàn)階段的銀行對這個市場充滿了疑慮,還很小心翼翼。但是誰能保證幾年之后銀行不會重現(xiàn)之前的信用卡風波,再造一個類似的惡性校園貸事件呢?本文試圖從大學生自身角度出發(fā),設計出影響大學生信貸風險的調查問卷得出相關調查結果并運用定量分析手法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對大學生消費信貸風險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以減少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情況為目標,從學生角度提出一些風險防范的措施。
二、問卷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
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以武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收到問卷252份,經過篩選得到有效問卷247份,有效率達到了98%。本次調查從學生個人基本特征,收入來源情況,個人社交情況,風險防控意識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學生個人基本特征情況
學生個人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本次調查對象男女人數(shù)分別為102,145人,各個年級的人數(shù)分別占到了19.03%、24.29%、33。6%、23.08%。家庭獨生子女占到了調查人數(shù)的42.91%,非獨生子女子女有57.06%。此外本次受訪的學生涵蓋文科、理科、工科、藝術類等多個專業(yè)類型,這樣較為均衡的調查信息也保證了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
(二)收入來源情況分析
調查顯示,由圖1可以看出半數(shù)以上學生的生活費在1000-1500以內,仍然有1/3的學生的生活費在1000以下,生活費在1500以上的學生只占1/5??梢娊^大多數(shù)的在校大學生消費水平普遍以中低檔為主。
在大學生的個人生活費的基本構成來源方面,有將近90%都要依靠父母給予的生活費,通過獎助學金和兼職收入賺取生活費的學生只占少數(shù)。可見大學生的生活獨立能力并不是很強,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仍需要家庭給予經濟支持。另外調查還顯示受訪的樣本中以經商和工薪收入為主的家庭也只占到了2/5,很大一部學生家庭經濟經濟來源并不是很穩(wěn)定,父母所能提供給子女的金錢有限。有15.38%的學生經常兼職,另外有65.99%的學生有偶爾兼職經歷,仍然有將近18.62%的學生從來沒有做過兼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現(xiàn)今的大學生沒有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一定程度上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社會閱歷較少。而父母階層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較好的物質生活條件,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為大學生進行信貸消費提供了潛在動力。
(三)社交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見表1)顯示,有將近六成的學生有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但在大學默默無聞的也不在少數(shù)。有大約五成的學生可以積極融入集體生活,但也有將近的一半的大學生是不太能融入集體生活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交往的親密好友并不是很多,交際圈比較狹隘。大部分學生對于自身在團體中的定位點都偏低,只有僅僅16.19%的學生會選擇充當leader角色,可見如今的大學生自信度都偏低。
綜上,我們可以分析出現(xiàn)今大學生群體在人際交往方面是較為弱勢的群體,生活圈較為狹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涉世經驗,風險防范意識較弱。
(四)風險防控意識
由圖2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知識的熟悉度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不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只有15%的學生基本了解相關知識。大學生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學校對于法律知識的普及度并不高,客觀的說大學生中間存在相當一部分“法盲”,當真正出現(xiàn)貸款危機時,相關知識的缺乏使得他們忘記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在學生使用分期平臺貸款的偏好度方面,學生偏好于阿里、京東這樣具有良好信譽的電商平臺,比例占到了63.97%,而選擇分期購物平臺的學生占25.51%,選擇P2P網貸平臺最少,但也有將近1/10.此外在大學生對于貸款流程的熟悉度方面有將近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對于相關流程不夠了解,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在進行信貸消費時了解了相關流程。在這種信息不對稱情況之下,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良莠不齊,更加劇了學生的貸款風險。
三、對統(tǒng)計結果運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基于大學生消費信貸情況的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根據(jù)實證分析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貸款風險做出簡要的評估與分析。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T.L.Satty等人一起提出的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方法。這一方法主要將研究問題的各個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與實施方案等不同層次的指標,并根據(jù)研究目的等對這些指標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決策分析。這一方法要求在對問題進行研究前,對研究問題進行層次化分解,并根據(jù)分解得到的各個因素的相互影響關系和從屬或者因果關系進行組合得到多層次綜合的結構分析模型。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驟主要是: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成對比較陣,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構造判斷矩陣,計算權重向量,最后通過一致性檢驗。
(一)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在進行實證分析前,應對前文問卷調查得到的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3)進行指標體系的建立,指標的選取應具有獨立性、代表性和可行性,并且宜少不宜多。本文確定用專家調研法對實證分析中將要運用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指標體系建立,為后文的層次分析實證中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奠定基礎。
專家調研法是指評價者根據(jù)評價目的與參與評價對象的特征等作為參考在其設計的調查問卷中選取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評價指標,征詢專家對于這些評價指標的意見,即對這些評價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確定。因此根據(jù)這一方法確定了調查數(shù)據(jù)中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與分值。其中,目標層是學生視角下的消費信貸的風險防范。
通過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可以根據(jù)上、下層次之間的所屬關系構造有關各因素的判斷矩陣。權重的計算方法主要通過將下一層次各因素對上一層次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程度進行兩兩比較,并依據(jù)其重要性差異賦予一定的分值(一般采用9級標度法),賦值后的判斷矩陣可以實現(xiàn)定量化。0-0.3,影響力較??;0.3-0.5影響力中等,;0.5-0.7影響力較大;0.7-0.9影響力非常大。本次共有五位專家對于評價準則下的各單項指標進行打分,分數(shù)在0-1之間取值。
本文中,準則層有4個因素,方案層有17個因素,則:
■,■
要比較這些因素對于方案層中各因素的影響程度,確定在該層中相對于某一準則所占的比重,即將準則層的4個因素對方案層中某一目標的影響程度排序。
用aij表示第i個因素相對于第j個因素的比較結果,則有
■
(n為參與人數(shù),m為評價指標總數(shù),aj為第j個指標的權屬平均值,aji為第i個參與者給第j個指標的權數(shù)。)
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
(二)矩陣一致性檢驗:
一致矩陣:對于任意i,j,k,均有■的正反矩陣,根據(jù)矩陣理論,■,λ代表特征值,對所有的■有■。
為了避免判斷矩陣不完全一致時判斷矩陣的特征值也隨之變化的現(xiàn)象,可以用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值以外的其余特征跟的負平均值作為衡量判斷矩陣偏離一致性的指標:
■
CI值越小說明判斷矩陣一致性越好;當矩陣具有滿意一致性時,λmax>n,其余特征值也都接近于0。下面對滿意一致性給出一個度量。
平均一致性指標(RI)
CR:隨機一致性比率,即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與同階平均一致性指標RI(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就需要調整以達到一致性)。
■
這時就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否則需要進行調整。
(三)權重向量的計算
在收集完權重評分意見后,通過上文所描述的計算公式得出了每個影響因素的權重大小,具體結果如下。
第一,個人基本特征
通過計算可得:Λ1=6.62;CI=0.123;RI=1.24;CR=CI/RI=0.0998<0.10.
第二,收入來源情況
通過計算可得:Λ1=3.03;CI=0.013;RI=0.58;CR=CI/RI=0.025<0.10.
第三,個人社交情況
通過計算可得:Λ1=3.31;CI=0.015;RI=0.58;CR=CI/RI=0.008<0.10.
第四,風險防控意識
通過計算可得:Λ1=3.01;CI=0.036;RI=0.58;CR=CI/RI=0.068<0.10.
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可得綜合評價值表。
四、大學生消費信貸風險防范對策建議
由最終的評價結果可知,風險防控意識的綜合評價最高,因此大學生對消費信貸的理智選擇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大學生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
大學生消費信貸存在較大風險的原因主要是貸款方缺乏完善的校園貸款體系和政策、大學生缺乏必要的風險保護意識以及校園貸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較弱等多方面原因。其中第一種和第三種原因需要社會、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yè)進行努力,而對于大學生自身而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改變自己入手,加強對學生貸款的清醒認識,提高自我的風險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
本文從學生角度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第一,高校和社會需要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的信用教育?,F(xiàn)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一個人的信用記錄與其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雖然當前大多數(shù)大學生尚不具備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但是大學生一旦因為在校期間的不良信用行為被記錄在案,那么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曾經的不良信用記錄的困擾甚至阻礙。因此,需要從社會、高校教育以及大學生自我有意識的重視個人信用行為和信用記錄的重要性,促進大學生乃至社會征信體系的逐步完善。
第二,對大學生普及相關金融知識與法律知識。校園貸往往以零首付、低利率、低月供等種種賣點吸引大學生,但是實際上校園貸號稱的低利率很可能是月利率,而看似利率很低的月利率折算成年利率往往高達20%甚至以上。而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對相關專業(yè)知識的了解,并不能真的分清這些學生貸款所謂的“優(yōu)惠”背后的真正含義。因此,高校通過講座或是課堂授課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普及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不要盲目跟風消費,學會開源節(jié)流,懂得抗拒誘惑。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做一些適當?shù)募媛?,多多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獨立自主能力、風險防范意識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如果信用消費不可避免,銀行,阿里、京東這樣大型的誠信機構才是學生的首要之選。
參考文獻
[1]鄧秀煥,大學生信貸消費市場前景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5(17):282-284.
[2]葉奕晨,關于大學生消費與校園p2p網貸平臺的調查報告——以中國計量大學為例[J].科教黨刊(電子版),2016,34:8-9.
[3]中國校園市場聯(lián)盟,2016中國校園市場發(fā)展報告[R].2017.
[4]王紅諭,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對大學生消費影響研究[D],2017.
[5]安俊英,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大型體育賽事風險評估研[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4):32-35.
[6]王立新,李勇,任榮明.基于灰色多層次評價方法的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風險評估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6(7):98-104.
[7]謝乃明,劉思峰.灰色層次分析法及其定位求解[J].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87-89.
[8]孫建華,綜合層次分析法評價模型在項目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統(tǒng)計與決策,2009:164-167.
[9]謝婕,大學生校園信貸存在的問題及防范機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15):114-117.
[10]岳磊,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消費信貸的分析與引導[J].高校輔導員,2016:34-37.
作者簡介:范甜慧(1994-),女,漢族,安徽池州人,湖北經濟學院大四學生,信用管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