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蔚
摘要:“以人為本”有著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注重人的價值和地位,著重強調(diào)了人為萬物的主心,是一切的根源。這樣的思想運用到《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語文教學的前提是以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個體差異來采納不同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教學;以人為本;價值
隨著近幾年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大學語文》課程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洞髮W語文》課程是重視塑造人格,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一門學科?!耙匀藶楸尽笔菑娬{(diào)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這一點正好切合《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宗旨。將“以人為本”的思想運用到《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去,勢必會大大提升《大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以人為本”的涵義
什么叫“以人為本”,要真正的懂得“以人為本”的深刻內(nèi)涵,首先要弄清楚“人”的涵義。什么叫做“人”,本義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按其本義,我們可以知道,人是世間萬物之中被尊為最尊貴者。即,在本義里,著重強調(diào)了人的地位。人是萬物的核心,天地之間的源頭。是一切之中心,一切之根本。而“以人為本”,即是要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將人與物進行對比,把物作為對象,主要是強調(diào)人貴于物,“天地萬物,唯人為貴”?!耙匀藶楸尽钡乃枷朐诳鬃拥膶W說里著重給予強調(diào),并明確的提出了人的主導位置。如,在《論語》中曾經(jīng)記載,當馬棚失火的時候,孔子的第一反應是,馬上詢問周邊的人,是否傷人了?而不是去關心馬是否被燒傷。這就說明當時在孔子看來,人是遠遠比馬要重要得多。不僅如此,孔子的儒學中更是深刻地談及到“仁”、“義”的思想??鬃拥摹叭省本褪菄@以人為本的涵義展開的。只有將人放在首要的中心位置,才能有進一步的“仁”,即,“仁者,愛人也”。自古以來,也以“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作為一種固有的文化被傳承下去。在現(xiàn)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fā)展觀,人本思想都是相當重要的。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從哲學上來理解,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世界的“本原”,另一種指的是事物的“根本”?!耙匀藶楸尽钡摹氨尽?,就是其中“根本”的本,而不是“本原”的本。它的含義與“末”相對。這個“本”所要強調(diào)的就是什么是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的。指的是在萬事萬物中,其根本的主導其他事物的是什么。而“以人為本”,就是說人是最重要、最根本,最主要的,我們在生活中從事的一切活動都要以人為主心骨進行開展,凡事都要將人擺在第一位進行考慮,再去思考其他的事情。
《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非是教師講,學生聽、寫、練。教師可以說是課堂的主導,學生以被動接受為主。按照教師給予的方法,一步一步的進行思考、學習。但是這樣的學習方法應付所謂的考試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可是,要進一步的發(fā)展,卻讓學生受到限制,他們會不知道該如何去自學,如何學會自己思考。新的教學方法,則是要讓學生學會主動的學習,主動的去挖掘課本的精髓,并從中得到啟迪,再進一步的將課本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而這樣的教學方法,其根本是要以學生為主導進行教學。要做到以學生為本,其要點仍然是“以人為本”。我們將“以人為本”的思想注入到《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可以更好的為大學生的語文教學服務。也能更好的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
二、運用“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大學語文》課程教學
如何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通到我們的《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里呢?可以從幾點出發(fā)來實現(xiàn)。
(一)分析學生性格,摸清學生個性進行教學
世界上沒有一片樹葉是相同的。同樣,學生的性格也會有千差萬別。大學語文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其根本就是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課程,“以人為本”的思想就是要堅持人本教育。尊重人是前提。尊重人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就要注重學生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我們應采納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我們在講文言文的時候。很多同學對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全。常用的知識點把握不住。這樣學習起來就會有難度。我們講解的時候可以抓住這一點,進行強調(diào)。根據(jù)學生性格的不同采納不同的方法。性格外向的同學,教師可以直接讓學生到黑板上答題,從答題的情況,分析學生的問題,直接指出其錯誤的地方,并講解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加深其印象。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未能掌握的難點,并分享出來一起解決。而對于性格較內(nèi)向、自尊心較強的同學,教師就要多花心思,注意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洞察學生內(nèi)心的情緒。在抽這部分同學回答問題時,要多加鼓勵,即使學生答不出來,也要以溫和的言語鼓勵學生學習,并帶動全班同學一起解決問題,針對性的進行講解。一定要讓這部分同學感覺自己仍然是受到重視的,而不是被邊緣化的同學。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引起學生本人的注意,又不會傷及其內(nèi)心。
(二)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基礎知識習得程度的不同進行教學
學生因為受到基礎知識積累程度的不同,有的基礎差,底子差,自然學習大學階段的語文就更吃力。而有的學生原本基礎就好,學習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針對一個班學生基礎成績的參差不齊,學習能力的不同,教學的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決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涂鴉式的教學,只會讓優(yōu)秀的學生感覺枯燥,讓差生感覺厭煩。教師在講授《大學語文》課時就應該抓住這一點。對于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可以多加關注,并課外閱讀的方式,不斷積累學生的詞匯。語文的學習本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A差的同學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去積累。不論是古漢語詞匯還是現(xiàn)代漢語詞匯,名詩名句名篇,都需要不斷的去習得。而基礎好的同學可能對這些早已耳濡目染,不再對這些有學習的興趣。那么這些就不能再放到正課上進行教學,而可以放在課后,這樣就能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是“以人為本”思想貫通到《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關鍵。主動學習其教學效果遠遠高于被動學習。要讓學生主動的能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推動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耙匀藶楸尽本唧w到教學上,其實就是“以學生為本”。例如,我們在講《活著》一文的時候,首先可以發(fā)起疑問,讓學生去思考,人為什么而活著。我們每個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你是為了什么而活著。并讓學生以此展開話題,談及自己的感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對于生命價值意義的理解不同,借題發(fā)揮,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梢哉勆?、可以談理想,也可以談自己最感動最難忘的事情。學生可以感慨,也可以發(fā)自肺腑的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的思路就開闊起來,語言也會豐富起來。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活著》這篇課文,由于之前有了相關的話題,有了相關的思維定式,學生再來學習就會更感興趣,更想知道里面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作者的《活著》講的又是怎樣的活著。怎樣的活著才能真正的體現(xiàn)人的價值,我們的生存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帶著不同角度的問題,學生會自然而然的跟著這些疑問去主動的學習,主動的探索課本中文字表里隱藏在深處的涵義以及深刻的道理。
(四)加強語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通到語文教師的職業(yè)培訓中,以推動語文教學
教師培訓不再僅僅是以專業(yè)知識為主的培訓,還應加強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方面的培訓。尤其是“以人為本”的思想可以貫通到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訓內(nèi)容中。只有教師真正懂得“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將語文的教學與其相結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做到時刻以學生為本,發(fā)展學生的特長。以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其根本是提升教師的師德,必須把師德作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并以此去管理教師,激勵教師,培養(yǎng)教師。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德。教師的基本修養(yǎng)提高了,才能真正的領會“以人為本”的思想內(nèi)涵,才能真正的將“以人為本”的思想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實現(xiàn)培養(yǎng)出既有很高的專業(yè)知識,又有很好的適應社會、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教師要識人、知人、懂人,然后再將專業(yè)知識的教學與“人”的教學相結合,以真正的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要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師《大學語文》的教學能力,實現(xiàn)的途徑還有很多。本文僅僅著重介紹了幾種基本的途徑,比如,拓展學生的思維,開展系列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掘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這些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挖掘,為努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我們還需不斷的去積極探索。
《大學語文》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之上進一步進行提升的教學?!洞髮W語文》的教學將更加的貼近人性的分析與講解,更加注重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以及性格塑造。那么,將“以人為本”的思想注入到《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就能更好的為實現(xiàn)塑造“人”的教學服務。合理運用“以人為本”的思想,將《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與此相結合,注重以學生為根本,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推動語文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中玉主編.大學語文[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2]蘇華.略論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01).
[3]覃雪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促成學生自主發(fā)展[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
[4]劉圣福.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