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寧故事(三)

2018-08-28 00:50靳育德
群文天地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西寧海子

靳育德

下山城

下山城位于西川的最西端、湟中與湟源兩縣的交界處。從西寧沿109國道西行30公里,南北兩山幾乎交會,此處即西石峽(湟源峽)東口。這里峰巒如驟,峽北加拉大山上,烽火臺巍然屹立,明長城沿山嶺逶迤東下,直奔“牛將爺卡子”;峽南大山突然伸出一腳,邁向湟水,南北兩山幾乎合攏處,形成西行的第一道關(guān)隘。明代軍民修筑長城時,在此處建有“西石峽闇門”,闇門殘跡也于上世紀50年代被徹底平毀,關(guān)隘下不大的一塊灘地,至今仍被人們稱為“陶門灘”。闇門灘東連湟中縣多巴鎮(zhèn)國寺營村,西靠陡峭的湟水南岸山梁,單峰駝形的山梁臨近湟水處突然中斷,懸崖高聳,下瞰河床,落差約90米。當年峰頂建有城堡,人們俗稱其為“下山城”。

下山城東側(cè)下面的闇門灘上現(xiàn)在已有20余戶農(nóng)民居住,因山取名,稱為“下山城村”。順著村后陡峭的“之”字形山路,幾經(jīng)曲折,可以爬上峰頂。山梁呈馬鞍形,凹處南側(cè)有殘墻,對立如門,進“門”仰望,大山巍峨,高聳天際;回頭北望,為孤立高阜,其上殘墻如犬齒,巍然矗立,起伏草莽間。分荊棘,登陡坡,繞殘垣而進,只見山城如斗,環(huán)峰頂而筑,南邊寬約40米,北邊寬約80米,南窄北寬,呈不等腰梯形狀。城內(nèi)地面不平整,西高而東低,灌木遮道,蒿草過膝,由于歲月久遠,風雨剝蝕,山城只剩零星殘墻,斷斷續(xù)續(xù),高處約有三五米,低處幾乎與坡平。山城北墻外一米處,有一高約半米的網(wǎng)形臺基,基周用籃球般的河光石圍定,臺基北即是懸崖,站臺基下瞰,山風呼呼,令人目眩。只見109國道、西湟高速如線,蜿蜒腳下;蜂房式的石板溝和拉角兩村,橫亙于湟水南北兩岸。目光所及,西石峽群峰羅列,犬牙交錯;大西川村橋煙樹,霧靄模糊;鰲頭山、加拉山如屏,列帳于前;明長城、烽火臺如畫,點綴其間,真是一幅氣勢恢宏的江山一覽圖。

據(jù)李智信先生所著《青海古城考辨》一書介紹:“(山)城依山勢而建,呈不規(guī)則三角形,周長約250米,城墻用黑色腐殖土和石片混合筑成,夯層厚10-25厘米。東城墻有三個等距離馬面,西城墻中間有一個馬面。(城)門向東開,城內(nèi)無遺跡、遺物,相傳筑于清同治年間?!爆F(xiàn)存的下山城遺跡估計補修于清同治年間,但第一次筑城肯定不會是清末,因為所筑墻體中,除石片外,還夾雜有不少布紋瓦殘片;城內(nèi)草叢中也時有大大小小的瓦片出現(xiàn),有的瓦片上還留有鉆孔。瓦是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筑材料,而黃河流域是最早使用瓦的區(qū)域。外繩紋內(nèi)布紋筒瓦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魏國,隨著魏國工匠的西進,逐步傳播到當時秦國的關(guān)中地區(qū)。西漢中期,布紋瓦在原秦國疆域內(nèi)廣泛流行,并傳播到甘隴長城地帶,因而成為考古斷代的主要參考物。下山城墻體中布紋瓦的出現(xiàn),有力地證明,歷史上下山城肯定歷經(jīng)多次重建維修,決不是清末所筑。

湟源峽(西石峽)古稱“戎峽”,據(jù)說古羌人中從事農(nóng)耕的部落曾居住在這一帶。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西漢時曾設(shè)臨羌縣于戎峽西口、湟水南岸的南古城,后因種種原因,即東遷至鎮(zhèn)海堡(今通海),后又遷至湟水北岸的多巴,稱為臨羌新縣。下山城所在地東距臨羌縣約六七公里,作為湟源峽東口,西川西側(cè)的戰(zhàn)略要地,是漢軍防守的重點。直至明代,《秦邊紀略》中也說:“(西石峽)天險與夷共之”,所修的長城從大通一路西來,越加拉山,沿石板溝村東大山,跨湟水,翻過下山城,朝大小康纏奔去。下山城東靠西川富庶之地,物產(chǎn)豐富,人口密集,無后顧之憂;西、北兩側(cè)懸崖峭壁,無路可攀;北挾湟水,與“牛將爺卡子”相望,形同咽喉,真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地理優(yōu)勢,歷朝歷代都會有重兵把守。

下山城所在的山體構(gòu)造特殊,山東側(cè)是純黃土,西、北兩側(cè)是赤褐色的巖壁。漫步下山城城內(nèi),卻見草叢中有不少大如西瓜的河卵石,個別的甚至大如切板。這些青灰色的石塊肯定出自山下湟水河床,不可能采自山頂,估計是戰(zhàn)亂年代當作作戰(zhàn)“擂石”,被守城將士費盡千辛萬苦搬運上山的。近幾十年中,陸續(xù)有人從下山城遺跡中撿到石斧、陶罐等器物,有村民曾挖出一個雙耳敞口灰陶罐,陶罐造型別致,器物完整;有人從下山城西側(cè)懸崖下墜石中發(fā)現(xiàn)一塊摩崖石刻佛像,構(gòu)圖簡潔,刻痕清晰。

隨著國家《文物法》的實施、青海境內(nèi)明長城的保護力度加大,有關(guān)部門對下山城遺跡周邊環(huán)境進行了整治,如對遺址進行圍欄防護,對一些極易坍塌的墻體進行了補修加固,并在山下樹立了明長城保護碑,荒蕪了百余年的歷史遺跡終于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和重視。

從海子溝說起

湟中縣有個海子溝,離西寧近,而離縣城競有40公里路。只要你沿西寧西川北路西行到原來的“西鋼”,過朱家寨,就會看到北面有山口——這就是海子溝的溝口。海子溝兩山夾一溝,是名副其實的“夾皮溝”,溝西側(cè)半坡上有路,斗折蛇行,路側(cè)多叉口,溝溝梁梁上分別有東溝、古城溝、甘溝、黑溝、溝腦、東溝腦、總堡、阿灘、萬家坪、景家莊、顧家?guī)X、海南莊、大有山等大大小小21個村莊。真佩服這些吃苦耐勞的鄉(xiāng)親們,是他們在這過去能“掙死麻雀摔爛蛇”的荒山野溝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護著祖宗留下的一片土地。

海子溝是湟中縣北部最遠的一個鄉(xiāng),鄉(xiāng)政府設(shè)在海南莊。1949年前,曾屬當時的三其鄉(xiāng)管轄,1962年劃歸湟中縣。人們說,海子溝原來曾經(jīng)有過“?!?,所以這里叫作“海子溝”,可是,后來“海”走了。這是真的嗎?

有“海子”的地方,我國南北都有:四川有名的風景區(qū)四姑娘山就有個地方叫“海子溝”,位于玉龍雪山東麓,面積約10公頃。它由大海子、月亮海子、犀牛海子組成,實際上是高山冰蝕湖泊。新疆青河縣東北40公罩處有個三道海子,官由邊海子、中海子、花海子組成,所以叫作“三道海子”。內(nèi)蒙泊江也有個“海子鎮(zhèn)”;北京的一些湖也被人們稱為“海子”。

湟中海子溝的所謂“?!?,實際上就是堰塞湖。史載1933年四川疊溪大地震中,曾造就了一個長10000米、寬600米、深40米,面積達3.4平方公里的堰塞湖;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也造成了大大小小33個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曾一度成為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斯劍,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堰塞湖是由于火山爆發(fā)、地震、山崩、滑坡等諸多地質(zhì)原因,造成山谷壅塞、河道截斷,當被堵水流儲存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湖就叫“堰塞湖”。如不及時加以治理,堰塞湖一旦潰決,將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極大的危害。

進海子溝溝口,東西兩側(cè)山高谷深,黃土高坡,一旦因雨多而土中含水超過極限,極易造成滑坡。我們可以想象,歷史上曾因某種原因,大自然在這兒留下了一座堰塞湖(海子),于是就有了海子溝,于是就有了海上、海南莊的地名。有人說,碧藍如洗的海子,透出拒人千里的憂傷和孤傲的凄美,它是仙女遺失在人間的淚滴。這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的海子溝里,一汪碧水像大地母親明亮的眼睛,慈愛地仰望著這里的溝溝壑壑,海子的邊上,長滿了隨風搖曳的蘆葦,三三兩兩的黃鴨在水面上嬉戲;山是那么的青,草是那么的綠,可是,到了那么一天,“?!眳s拋下自己曾哺育過的兒女,突然走了……

“謙受益,滿招損?!焙W訙侠锵挠甓?,堵水成海的“壩”終于在某一天,承受力達到了極限,“仙女的淚滴”破堤而出,順著彎彎曲曲的山溝,奔向了湟水,從此,海子溝里沒了“?!薄?/p>

沒了“?!钡暮W訙舷皲宜畠砂稖\山地區(qū)的許多村莊一樣,人們靠天吃飯,每年雨水的豐沛與否,決定著糧食收成的多少。不要說莊稼了,就是人畜飲水,也成了問題,一些村莊人畜喝窖水、喝澇壩水也是常事。上世紀70年代,云谷川水庫建成了,一條輸水管道翻山越嶺,把清涼的娘娘山泉水送到了每家的鍋臺邊。人老幾輩子傳說中的“海子”只給了人們一個想象中溫馨的“太虛幻境”,而本不在這兒的云谷川水庫,卻讓海子溝人結(jié)束了喝窖水、澇壩水的苦澀歲月,真正嘗到了“海子”的甘甜。

春后人尋海馬泉

海馬泉是湟中一地名,今屬魯沙爾鎮(zhèn)管轄,它與湟中縣城魯沙爾只有一山(今稱金鱗山)之隔。從魯沙爾西行,過土南門,北行不遠,就是海馬泉。有人曾以海馬泉為題寫過詩:“閑愁難寫舊時箋,春后人尋海馬泉。無語沙湖常寂寂,空心蘆葦白年年。風牽云夢不留影,柳系琴聲亂入弦。臨水一枝如筆瘦,倩誰憶取杏花天。”過去,海馬泉可以算得上是一處地方名勝:從拉脊山延伸出的一溜青山,到海馬泉處戛然而止,山腳下卻有一眼汩汩清泉從沙礫間涌出,蜿蜒北流,匯人石灰溝河。泉邊上建有一座神龕,幾株古楊雖樹皮龜裂,虬枝橫斜,但生意盎然。沿泉水流經(jīng)處,一路芳草萋萋,不時有牛羊前來飲水散歡。夕陽殘照中,人們?yōu)槠砬笃桨布槎p于樹上的紅布分外耀眼,真有南宋詩人陸游“斜陽古柳趙家莊”的味道。泉水東側(cè)是一抹赭色大山,青海明長城(邊墻)從紅嶺兒一路南來,橫跨石灰溝河,就從海馬泉前爬上狼扯坡,沿山嶺蜿蜒伸向土闇門。

海馬泉的得名,還有一段凄美的傳說:當年這兒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一日偶過南佛山,不幸被山中惡神看中,欲強娶為妾,姑娘誓死不從,惹得惡神大怒,化為巨龜,封天雨,吸河水,使百里赤地,人們叫苦連天。姑娘得知原因后,悲憤交加,遂縱身跳人山澗,欲以一死謝蒼生,不意卻變成一匹棗紅海馬,騰空而起,在這一帶施撒甘霖,最后化為一眼清泉,以滋潤家鄉(xiāng)土地。上界感念姑娘悲壯義舉,派天兵擒獲惡神,并用巨石將其壓于泉底,讓他永世作鎮(zhèn)泉之龜。人們感念姑娘恩德,遂稱此泉為“海馬泉”。民間傳說清朝康熙皇帝派大臣張廷玉進藏時,張廷玉還特地來這兒游覽過,從而使海馬泉名聲大振。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死后謚號“文和”,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他曾多次隨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諸部,但是否曾受命進藏,史料中無記載。

上世紀30年代,統(tǒng)治青海的軍政要員紛紛在西寧和西寧周邊擇地建宅,就在馬家軍中的達官顯貴、顯赫人物馬彪、馬得勝、馬步康、馬忠義等在西寧近郊的中莊、褚家營、韻家口等地修建豪宅的時候,而馬麒的大女婿馬慶卻選中了遠離喧囂、風景秀麗的海馬泉。馬慶,經(jīng)名“麻乃”,曾任馬麒的寧海軍管帶,仗著其是馬麒的大女婿、馬步芳的姐夫,炙手可熱,時人均稱其為“麻尼姑父”,無人不曉。不久,海馬泉北側(cè)一塊占地十多畝的大宅院建成了,高墻大屋,大門朝南,面向海馬泉,周圍環(huán)繞松柏,宅院西側(cè)有石灰溝河,東側(cè)有海馬泉水,兩水環(huán)繞,真應(yīng)了“二龍戲珠”的佳話。河西戰(zhàn)役時,馬慶曾率領(lǐng)馬興泰、馬貴、趙寶才、柳繩祖的魯沙爾民團,參與了阻截西路軍的戰(zhàn)斗。

古詩中說:“侯門一入深似?!?,自從海馬泉建起馬慶宅院后,這里雖處大小康纏、石灰溝赴縣城和大小南川的交通要道,但人們經(jīng)過時,還得要小心翼翼。馬慶有子名馬呈祥,字云章,生于1914年,后娶大舅父馬步青之女為妻,親上加親,藉外公之威,在馬家軍中歷任連、營、團、旅、師長,1944年初以中將銜任陸軍騎五軍軍長,奉調(diào)入新疆。據(jù)說騎五軍進疆時,馬步芳曾以“立馬天山第一峰”的錦旗相贈。騎五軍進疆后,曾為保衛(wèi)國家領(lǐng)土,于1947年6月5日與入侵勢力進行了有名的北塔山反擊戰(zhàn),并取得了輝煌勝利。新疆和平解放時,騎五軍經(jīng)過改編,正式加入了解放軍行列,其副軍長韓有文曾任新疆自治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北塔山反擊戰(zhàn)過去37年后,王震將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韓有文等率領(lǐng)的新疆代表團,當時還對韓有文說:“北塔山那一仗打得好,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保衛(wèi)了我國的領(lǐng)土?!?/p>

1949年9月,隨著馬氏家族統(tǒng)治的結(jié)束,海馬泉的馬慶宅院也人去屋空,成為湟中縣畜牧獸醫(yī)站。幾十年后,海馬泉一帶的地貌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斜陽古柳、清泉蜿蜒的舊景已成為人們的追憶,就連曾經(jīng)松柏繞墻的馬慶宅院也蕩然無存。隨著甘河工業(yè)園區(qū)的發(fā)展,這里大道縱橫,高樓林立,如果你想打問一下當年泉水蜿蜒、芳草萋萋的海馬泉,只有那些上了歲數(shù)的人們,還能給你“遙指杏花村”。

人文蔚起文峰碑

西寧地處邊陲,幾千年來戰(zhàn)事不斷,“民風尚武,不重文化”,其間雖有漢三老趙寬“教誨后生,皆成俊艾”,南涼史嵩興學(xué)等簡短記述,但教育不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直到明正統(tǒng)年間,都御史史昭到任后,建文廟,設(shè)衛(wèi)儒學(xué),正規(guī)的官辦教育才得以興起?!扒锿炇氛奄t”,尚武的民風才逐步得以扭轉(zhuǎn)。明孝宗年間,西寧衛(wèi)地方官員認為,當?shù)亍懊耧L粗俗,崇商氣力,率喜戰(zhàn)斗”,因而“教育不興,人才罕出”。為了扭轉(zhuǎn)風氣,使崇文的風尚形成,必須選擇福山佳地,立碑禳解,方能改觀。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撫治西寧兵備道柯忠在實施“教先于政”措施的同時,擇吉日,祭天地,經(jīng)過諸多繁雜的手續(xù),最后勘定西寧南酉山村后那個凸起的山頭處,為西寧文脈所在,因名為“文筆峰”。之后在地方官員的支持下,在峰頂建起了一處形似碑、狀如塔的建筑,上有魁星閣,定名“文峰碑”。希望此舉能使地方人材輩出,文化得以振興。

文峰碑建成后,經(jīng)官府和幾代士民的維護,一直矗立在南酉山頂,人們認為朝山進香,去了南山寺,登了鳳凰臺,拜了文峰碑,才遂了心愿。所以除了戰(zhàn)亂之年外,每逢文壇盛事,大比之年,這里常常舉行一些隆重而虔誠的儀式;每逢盛夏,風和日麗之時,文人雅士也以到文筆峰踏青賦詩為樂事。他們站在這高山之巔,望“湟水雄渾環(huán)近郭,雪山迢遞接祁連”,抒書生意氣,發(fā)古今感慨;多少失意文人,考場“孫山”,也常到這里暗祈上蒼,哭訴委曲,直到塊壘泄盡,才蹣跚下山。

文筆峰海拔2716米,地處南山制高點,進小峽一望,恰似玉管指天,氣象萬千;登高四顧,長空萬里,青色滿目,西寧三川,鳳凰山諸景,盡收眼底,因而以“文峰聳翠”被譽為古湟中八景之一,清人張思憲的一首“文峰崱屴聳云霄,孔雀樓前望不遙;最愛年年秋雨后,青螺翠黛畫難描”詩,更使文筆峰錦上添花?;m先生更贊美它“文筆崢嶸靈秀鐘,新晴更見翠千重。孤高白有凌云勢,直作邊城第一峰?!?/p>

文峰碑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雨雪風霜,后來終因“年久傾圮”。1924年,有人倡議重修文峰碑,在當局的支持下,士紳捐資建成20余米高、內(nèi)填土坯、外包青磚的五層塔形建筑物,呈四方形,最上層為一間小殿宇,內(nèi)供“魁星神像”,魁星“單足踏斗,右臂高舉,手執(zhí)點元朱筆,面向西寧”??上?966年秋,卻被人用炸藥分兩次將其炸塌。30多年里,只有東南角殘存的墻腳不屈地從土坯中探出身來,向來訪者訴說著那段令人神傷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后,為了保護文物古跡,弘揚地方文化,張揚西寧的人脈和文脈,政府投資400余萬元,開始了包括文峰碑主體和須彌座重建的一期工程。重建的文峰碑依然是五層,但高達33米,采用內(nèi)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外包古色古香的青磚。二層南北兩面分別鑲嵌磚雕“文運昌盛”、“鐘靈毓秀”八個大字,第四層按中國傳統(tǒng)風格,東西南北分別鑲嵌磚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依照舊貌,第五層為魁星閣,內(nèi)供文昌和魁星鎦金銅像。殘存的舊碑遺跡被包裹在第一層,得到妥善保護,這種匠心獨具的設(shè)計,既保護了現(xiàn)存遺跡,恢復(fù)了它原有的風貌,又體現(xiàn)了昂揚向上、氣勢恢弘的時代精神,從中可以看出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西寧市城中區(qū)政府的關(guān)心和支持下,二期工程將要完成碑下八角平臺、南北兩側(cè)觀景臺、停車場、管理房的建設(shè)。相信隨著文峰碑重建工程的竣工,作為我市的一處文化勝地和旅游景點,它將和大墩嶺山頂公園南北交輝,為市民提供一種充滿中華文化氛圍的觀光和休閑去處。

城西郊原話虎合

西寧城西楊家寨有一個大土墩,史稱“虎臺”,又稱“方亭”,老百姓卻叫“謊糧墩”,并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據(jù)民國初年甘青名士周子揚測量:“土墩高約十丈,趾方,各32丈,頂網(wǎng),徑8丈許”。上世紀60年代前,城西川原平曠,出西門不遠,即可見到大墩,“西平郡西矗層臺,臺勢嵯峨出塵埃”,因而成為古城一景。歷代文人登臨憑吊,多有題詠。如明代劉敏寬《湟中三捷紀事》詩中就說:“親提義旅虎臺西,夜向荒祠藉草柄。”清末西寧詩人李煥章在《虎臺懷古》詩中說:“君不見虎臺突兀風雨中,滿目蕭條蓬蒿碧?!边@里只能觸發(fā)人們思古之幽情。

虎臺是曾建都于西寧、樂都的南涼王國遺留在西寧的重要史跡,當時曾被稱為方亭。它是南涼國舉行重大政治、軍事活動的場所。“飛揚大纛接云漢,鼉鼓盧中畫角吹。鮮卑畏威來獻馬,青海部落拜臺下。兵衛(wèi)森列顧盼雄,觀者如山語嘔啞?!睆暮蟠娙说南胂笾校梢月?lián)想到當時虎臺前人喊馬嘶、山動地搖的壯觀場面。南涼作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一國,立國18年,歷三主。盡管興亡匆匆,但卻在青海史書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正如清末西寧名士基生蘭在《湟中懷古》詩中所說:“郡開西海權(quán)奸置,都建南涼兄弟傳”,公元399年正月,南涼王禿發(fā)烏孤白廉川堡遷都樂都,封其三弟禿發(fā)傉檀為廣武公,鎮(zhèn)西平(西寧)。三年后,37歲的傉檀在西寧繼二兄禿發(fā)利鹿孤王位,其先后鎮(zhèn)守西寧近四年,估計虎臺就是此期間修筑的。

傉檀是禿發(fā)三兄弟中較有作為的一個,《晉書》曾贊“傉檀杰出,騰駕時英?!痹诋敃r北有北涼,東有西秦,東北有夏,西有吐谷渾的情況下,他征戎夏之兵五萬余,仗鉞誓師,大閱于方亭,東拒西抗,守國十八年,連他的敵人也說他“機變無窮,辭致清辯,神機秀發(fā),信一代之偉人,……不可圖也?!笨上艘粋€窩囊的兒子——虎臺,致使國破家亡。

虎臺是折掘王后所生,據(jù)專家考證,因唐代避諱唐高祖李淵父親李虎之名,史料中曾一度改稱為“武臺”。傉檀繼位后,冊封其為太子、錄尚書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方亭,足見對他的倚重和厚望。但他戰(zhàn)不能戰(zhàn),守不能守,帶兵一次就敗于吐谷渾。公元414年,傉檀西征乙弗,讓他留守國都,西秦乞伏熾磐聞訊乘虛來襲,競“一旬而城陷”,虎臺及留守眾官、后官妃嬪俱被劫往西秦,致使大勝而還的傉檀不忍見“妻子入他人懷抱”而投降,遂使南涼國滅亡。劉禪式的虎臺競按熾磐的意圖,競作書召鎮(zhèn)守浩門的南涼將尉賢政歸降,曾遭到賢政的痛斥。

公元415年,押往西秦的傉檀被女婿熾磐殺害,良心未泯的虎臺與其妹密謀殺熾磐以報仇,423年冬,終因事泄而同被毒死?;栌篃o能的虎臺度過了不光彩的一生,南涼國也早已被人們所淡忘,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虎臺,上世紀80年代后因之成為城西一地區(qū)名,遂有虎臺飯店、虎臺中學(xué)、虎臺小學(xué)、虎臺社區(qū)、虎臺一巷等單位和地名,至今家喻戶曉,這卻是始料不及的。只是傉檀的又一名兒子逃到北魏,這就是名列史冊的源賀。歷經(jīng)近1600年風雨滄桑的虎臺遺跡,在上級的關(guān)心下,于2005年被建成“南涼虎臺遺址公園”,公園建成時,已移居廣東鶴山市的源氏家族后裔曾專程前來西寧尋根問祖,故土重游,一時傳為佳話。遺址公園內(nèi)青石板鋪路,草蓋亭候客,三兄弟石雕像或盤坐,或倚馬,或橫戈,各具生前特征,荒臺上青草萋萋,石鼎四立,綠樹草花,點綴其間,已成為西寧市民休閑游覽的又一最佳去處。

土地爺堵海

西寧甘河工業(yè)園東區(qū)有兩座孤立的土山,東西相對,高約數(shù)十米,山形圓而尖,所以人稱其為“圓山爾”。東邊山下有村,因山名村,就叫“元山村”。西邊山下亦有村,人稱為“東灣”。兩山間的灘地,就叫甘河灘,從南面金納峽流出的河水一路經(jīng)大牛圈,流過兩山間的灘地,灘地里一塊塊金貴的土地,養(yǎng)活著六七個村莊的村民。據(jù)說很早很早以前,川道兩邊并沒有這兩座小山,這里是一片荒灘,荒灘上點綴著妖艷的饅頭花,一夏天里長著猩紅翅膀的螞蚱飛行于其間。個別土層厚的地方,有人開墾出像補丁一樣的農(nóng)田,以養(yǎng)活全家老小??墒怯幸惶?,突然傳來了一個可怕的消息:西海泛濫了,咆哮的海水很快將要沖到這里!嚇懵了的人們一下子驚慌失措,喪魂落魄地不知道自己該逃往哪里?甘河灘里簡直亂成一鍋粥。民窮神也窮,同樣衣服上打滿補丁的土地爺聞訊,為了解救白己管轄下可憐的子民,他不顧自己身單力薄,急忙拽起籮筐,奮力裝土,然后挑起沉重的籮筐,準備擔土去堵西海決口處,以免奔騰的海水沖到這里。

胸前飄著白須的土地爺一路奔到甘河灘,早已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抬頭一看,已是紅日西墜時分,于是坐在沙灘沿上小歇。正當他準備起身時,遠遠看見二郎神駕云路過這里,二郎神也看到衣著襤褸的土地爺正在彎腰挑擔,便按下云頭,說由于眾神仙相助,西海決口處已被堵住,再不必去了。土地爺一聽,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便推倒籮筐,將土倒在川道里,然后拍拍身上塵土,搖搖晃晃地回土地廟了。

本來是土地爺要堵西海決口的兩筐土,卻成了甘河灘上東西相對的兩座小山,而兩山之間土地爺曾經(jīng)歇息的地方,卻留下了一個碩大碩大的屁股印。那肥墩墩、圓溜溜的兩個大坑,和光屁股小孩坐在淤泥上留下的印痕一模一樣,人們說,其坑之大,趕進百十只羊也看不見。兩坑之間的小沙梁上,是農(nóng)家馬車行進的道路。更為神奇的是,屁股印兩側(cè),各有一個小坑,與人手掌觸地的印痕相像。據(jù)民間傳說,這兩個印痕就是土地爺歇息后起身時留下的手印。人們把白然形成的地貌附會于美麗的傳說,仍能給生活在當?shù)氐暮⑼瘋兞粝聼o邊的遐想。

兩座小山至今仍在,而“屁股印”已在1969年興建青海軋鋼廠時,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被夷為平地。

甘河灘的傳說

甘河灘東距西寧20余公里,是西寧西川湟水南三條小川中間的一條。它南接經(jīng)納峽口,北通大西川,和大名鼎鼎的多巴隔湟水相望。甘河灘南面的經(jīng)納峽西通大、小石門,背靠巍峨的拉脊山,山場開闊,灌木叢叢,牧草豐美,萬泉連綴,匯而成河,人稱“經(jīng)納水”,奔出石門后,沿南佛山、照壁山夾峙下的經(jīng)納峽,涌向甘河灘。甘河灘由于有經(jīng)納水的滋潤,三十里間,榆柳成行,田畝相連,綠蔭遍地,青光一片。

有一年盛夏,正是麥苗吐穗的季節(jié),麗日高照下的經(jīng)納河邊,有一位來河邊挑水的村婦正在用瓢往桶中舀水,忽然聽見身后有“沙沙”的腳步聲,村婦回頭一看,只見一位衣著襤褸、滿臉污垢的和尚正躬腰站在旁邊。和尚見村婦回過頭來,囁囁嚅嚅地說:“阿彌陀佛,天熱口渴,請借您的水瓢用用。”村婦見和尚的一身邋遢的打扮,早已嫌他骯臟不愿理睬,今見他還要借白己的水瓢喝水,更是一百個不愿意。于是就板著臉沒好聲沒好氣地說:“個家(自己)爬到河邊上喝去,我的瓢不借!”和尚無奈地揚起頭來,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后說:“你不借就罷了?!比缓箅p手合十,緊閉雙眼,口誦“上十里有水,下十里有水,這里變成干河灘!”誦罷,依舊佝僂著身子,一瘸一拐地走了。

說也奇怪,從此以后,正像那位和尚所詛咒的那樣,“上十里有水,下十里有水,這里變成干河灘”,蜿蜒流淌的經(jīng)納河一出佛溝峽,卻一頭沖向大牛圈(地名),然后像《封神榜》里的土行孫一樣,在紅花灘南面忽然沒影沒蹤了。灘兩側(cè)的黃鼠灣、東灣、元山、上下中溝、隆思干幾個村莊前潺潺流淌的經(jīng)納河突然斷流了,裸露的河床上只留下了一些灰白的石頭,河岸上碧綠的草地很快也枯黃了,只有一些耐旱的饅頭花、掃帚草在干熱的天氣里展示著一點綠色,長著猩紅翅膀的螞蚱在地皮上蹦跳。地里的莊稼也耷拉著頭,人們望著沒有一絲云彩的天空,急得只搓著手,一點辦法也沒有。經(jīng)納河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潛行于地下,直到坡家營,才羞答答地冒出頭來,經(jīng)過甘河村,在雙寨、韋家莊兩村之間流進湟水,沒有水的那一段真成了干河灘,成了河湟谷地遠近聞名的苦地方。直到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guān)心下,引來經(jīng)納水,在黃鼠灣建成了大石門水庫,才使干河灘變成了甘河灘。

西寧一景南佛山

南佛山,西寧名山,位于湟中大源鄉(xiāng)西,原稱西元山,亦稱朔屏臺,北距西寧約40公里。據(jù)《西寧府新志》》記載:西元山,在縣(西寧縣)西南80里康纏溝腦。巨石崇悚,黛色侵云,即道藏之第四太元極真洞天是也,俗稱為佛山。號稱“終南之尾,西源之巔?!彼骋姓毡谏胶徒?jīng)納河,前瞰大小康纏和石灰溝,左連大小石門,右接大源鄉(xiāng),襟山帶河,確實是一處旅游勝地。難怪清末西寧名士基生蘭游后驚嘆:“偶會同人人洞天,始知仙境匪虛傳”。清順治初,塔爾寺阿嘉活佛來此朝山進香,將山中原有的道觀改塑為佛像,自此佛道合一,又稱南佛山。由于神奇的山勢地形和美麗的民間傳說,明清以來,南佛山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在西寧周邊名氣很大。

天下諸山皆有峰,唯獨南佛山無峰,所以又稱朔屏臺。佛溝爾是南佛山的前山。數(shù)百年來,“青石坡前萬樹松”,被人們作詩贊譽,這里古松遍布,一溝松濤。透過濃蔭,你可以看見兩側(cè)懸崖上,或亭亭如蓋,或倒掛倚壁。尤其朔屏泉前,在那如練的瀑布氤氳中,松冠翠染,隨風輕搖,令人心醉。

朔屏泉四周,有張道殿、三清殿、雷官殿及石樓梯、玄芳嘴、求壽臺等多處景點,除張道殿外,其余諸殿均在懸崖峭壁之上,其間由“天梯石棧相勾連”?!扮娐曇墒强罩新?,泉影遙看樹梢懸?!闭毡谏饺缙粒?jīng)納河似練,山風徐來,透心涼爽,青翠滿目,令人心曠神怡。過張道殿,便是石樓梯,手攀足蹬,不畏險阻者可達巖頂。當你攀過最后一個臺階,仰首前望時,前面卻是一馬平川,如果不是遠處峰巒起伏,你還真以為到了千里草原——這就是有名的朔屏臺。東西近十里的朔屏臺平坦如砥,除茵茵芳草外,高山蝶在翩翩起舞,金露梅撒下一地金黃。天下名山萬萬千,但山頂平得能跑馬的,只有南佛山。

朔屏臺北緣,人稱這里是后山。右側(cè)巨巖上托著蘇道殿。它倚洞而建,半洞半屋,殿前平臺上的一棵古松,更給這里增添了無限風光,“丹壁千尋峻極天,三楹飛閣半壁懸?!被m的詩形象地描繪了這里的迷人景觀。從這里下瞰谷底,千壑縱橫,令人目眩,遙望湟中西部三川,群山蛇行,村落蔥蘢,麥田菜地,綠黃分明,出殿東行,沿峭壁攀扶而下,便可到達黑虎洞、藥王洞,那兒更有許多動人的神話傳說。南佛山山奇、洞奇,石更奇,尤以佛溝爾西峰頂上人牽駱駝石惟妙惟肖,令人叫絕。經(jīng)納河融華石山積雪,積大小石門萬泉,青山迎碧水,碧水繞青山,天光水色,真使人流連忘返。

據(jù)史料記載,白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蘇道自吳、蜀云游至此結(jié)廬以來,四百年間南佛山漸成道教名山。圍繞這終日云霧繚繞之地,除甘青名士留有不少寫景詩之外,有關(guān)民間傳說也甚多,其中尤以張、蘇成仙及袁道故事為最。張、蘇為南佛山開山鼻祖,蘇為師傅,來青海后收出生于西寧西川張家灣的張姓小孩為徒子,負責伺候蘇道。蘇道整日在山上綠陽洞修行,一日,張去經(jīng)納河挑水,一只金魚三番五次躍入勺中,張只得將其帶回,燒水時不料金魚競不怕阻攔,躍入鍋中。蘇道早知天意,囑咐徒兒等誦經(jīng)完畢后再食,張忍不住魚香誘感,偷食一點后競在灶間羽化。蘇道自思自己出家多年,苦心修煉,未成正果,今見徒弟先師而成仙,真是羞愧萬分,情急之中,他攀上石樓梯,直奔到后山跳崖尋死,幸遇仙人伸手搭救,繼后成仙。今后山崖間巨巖,即被人稱為仙人掌。此即“一魚點化,二道成仙”的故事。所以張道殿在前山,為南佛山正殿,而師傅蘇道的殿卻在后山,鮮為人知。二十年前,南佛山道人將蘇佛殿移往前山,與張佛殿一起排列供奉。

張、蘇二道修成正果之后,南佛山更是盛名遠揚,明清兩朝香火頗盛,因文獻缺失,歷代傳人尚無文字記載,但后來卻出現(xiàn)了一位名聲傳遍河湟谷地的道士,人稱袁道。袁道是西寧傅家寨人,名守道,小名“五五”,道號明發(fā),為南佛山教教北派混元龍門正宗二十代傳人。民間傳說其有縮地術(shù),經(jīng)常騎一梅花鹿,往來于南佛山周邊四鄉(xiāng)八堡。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袁道是湟水谷地知名人物,善男信女奉若神明,有關(guān)他的逸聞趣事,流傳很多,就連當時省政府主席馬步芳也“為之掠奇不已,不得其解?!睋?jù)許納漢先生說:“(當年)袁道無論走到哪里,總被人群所圍,……善男信女當街虔誠膜拜,爭獻供品。有的乞討福事,賜福降祥;有的卜兇占吉,禳災(zāi)祛難;有的討藥問病,索要字畫。”他都有求必應(yīng)。袁道事母至孝,樂善好施,不虧是當時一傳奇人物。去世時(1952年)高壽101歲,皓發(fā)童顏,一派仙風道骨,深受村民愛戴。

猜你喜歡
西寧海子
德令哈,沒了“海子”你還剩下什么
關(guān)于西寧動走線長鏈點臨時限速功能驗證的研究
掌燈猴的兒子
掌燈猴的兒子
真正的摯友
春天,十個海子(詩)
连山| 太仆寺旗| 湘潭市| 衡南县| 肇东市| 加查县| 崇阳县| 乌海市| 荔波县| 望都县| 普安县| 苏尼特右旗| 华宁县| 二连浩特市| 荔波县| 施甸县| 西昌市| 剑川县| 辉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至县| 新沂市| 三江| 永川市| 垦利县| 土默特右旗| 融水| 连城县| 饶阳县| 内江市| 繁昌县| 夏河县| 永安市| 昌宁县| 饶阳县| 衡阳县| 库车县| 义乌市| 北安市| 正阳县|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