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回顧我們的課堂,我們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依然是以教為主線,為主導的。靜下心來,深入分析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課堂效率。一、引領,使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1.讀悟結(jié)合,以悟促讀;2.正確朗讀,技巧指導;3.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興趣。二、以生為本,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效率;朗讀興趣;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210-01
現(xiàn)如今的教學,無論是那個學段,哪種學科,提的最多的一個關(guān)鍵詞便是高效。我認為,簡單來說,高效課堂就是: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使學生取得盡可能好的學習效果。衡量課堂是否高效,不僅僅是看老師教的怎么樣,最主要的是看,學生學的怎么樣。也就是學生學習是否高效。如果學生的起點便是學生的終點,那么,這樣的課堂便是低效的,或者說是無效的。
回顧我們的課堂,能有多少節(jié)課堂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恐怕為數(shù)不多。我們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依然是以教為主線,為主導的。我們重視的是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了,至于學生是否改變了、進步了、提高了,則不被重視。靜下心來,深入分析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課堂效率:一、引領,使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朗讀課文是鉆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鉆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1.讀悟結(jié)合,以悟促讀。
語文課程的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jié)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再通過朗讀自然地表達出來。三年級下冊《翠鳥》一課是一篇老課文了,我在處理翠鳥捕捉小魚這段描寫時,也僅僅是停留在,圈畫出描寫翠鳥捕魚動作的詞語,體會速度之快上。直到外出觀摩《翠鳥》一課,當時執(zhí)教的陳老師在先引導學生畫出體現(xiàn)翠鳥捕魚本領高的語句,學生通過交流重點語句,抓住關(guān)鍵詞談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翠鳥捕魚的速度之快。但是老師并沒有由此結(jié)束,而是順勢引導學生體會這一連串的動作,一眨眼就做完了,該怎么讀呢?學生自然的便體會到朗讀方法,但是大部分學生會將整個段落都用同樣的語速、節(jié)奏朗讀。此時,老師再范讀這一部分。引導學生說說老師為什么把后面的速度放慢?通過對比閱讀,學生就體會到不一樣的朗讀方法,會有不同的想象空間?!缎抡n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瀆,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庇纱丝梢姡x和悟是融為一體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不能完全分割的。
2.正確朗讀,技巧指導。
我們知道,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fā)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我認為,在課堂中,不管是常態(tài)課還是公開課,只要有學生讀不通順,加字漏字,我定不遺余力的給予糾正。在課堂中只有放慢腳步,重視課堂的生成,堅持不懈,才能為學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
在此基礎上,我們應通過讓學生不斷地練習,來感受不同的意義的文章,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速度應根據(jù)文體和文章內(nèi)容的不同而分;朗讀的語調(diào)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通過不斷地練習,孩子們慢慢就知道了在什么時候該采用什么樣的語氣、語速、語調(diào)等來表達情感。
3.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fā)起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yǎng)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fā)“讀”的興趣。 如教學《秋天的雨》一課,在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師還可以一邊展示秋天的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范讀,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秋天五彩繽紛的優(yōu)美意境中時,再順勢朗讀,在學生的朗讀中明顯聽出情感的變化。
總之,我覺得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并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使學生在朗讀中形成自己的語言,促進學生語感形成,對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二、以生為本,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為學生終身的發(fā)展著想。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有較高的自學能力。而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提倡將學習回歸到學生身上,以生為本,并且鼓勵學生提問、討論。我們教師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幫助他們讀懂文章、理解文章,最終希望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舉個例子,《他是我的朋友》一課中,因為默讀課文時學生已初步找出描寫阮恒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所以,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感受阮恒獻血時的復雜心理上,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引領學生朗讀感受“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边@部分后引導學生回憶總結(jié)學習方法,從而進行自學:(1)讀:讀讀你想交流的描寫阮恒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2)想:從阮恒的神態(tài)、動作中,你感受到阮恒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3)讀:根據(jù)阮恒的心情再讀一讀。這一次的讀比第一次的讀要求更高,是帶感情朗讀。(4)記下不明白的問題。這樣有法可依,就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通過描寫任務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揣摩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從這點入手,以點帶面,統(tǒng)領整個教學。感悟作者如何通過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感受阮恒心里的變化,體會阮恒這種以自己的死去換取朋友的生是多么讓人佩服。語文教學將習作也放到了重要位置,所以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如《女媧補天》一課中,通過讀課文學生讀課文很容易發(fā)現(xiàn)本文重點圍繞題目講女媧補天這件事,而求雨滅火、造船救人是補天前做的事情,所以略寫。引導學生了解“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到自己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把重點說的主要內(nèi)容寫清楚、寫詳細。其他不是那么重要的內(nèi)容只需要稍微交代一下就可以了。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對教師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準確地研讀課程標準、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學生,自身要具有更為深厚的知識底蘊,課堂上具有更高的教學機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