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鵬
今年以來,輿論對于“兩個沃爾沃”合并的幻想戛然而止。兩者從心生暖昧到背向而行,僅須一筆交易,那就是吉利收購戴姆勒9.69%的股權。此舉讓沃爾沃集團董事會的成員們都感到困惑和無法言表的憤怒。
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是老對手
自從1999年這家汽車制造商拆分成兩部分——沃爾沃汽車和沃爾沃集團以來,兩者的關系從未如此冷淡過。而今年1月份,兩者還空前地熱絡。那時,吉利剛以38億美元收購了沃爾沃集團8.2%的股權,這意味這對這家公司的信任投票。而后者并不擔心被吉利全盤收購,后者已經做出保證。但沃爾沃集團內部,已經開始有人期望,在電動驅動系統(tǒng)和營銷上,兩家同名公司能夠帶來新的商業(yè)機會?,F在一切都毀了。
剝離乘用車業(yè)務的沃爾沃集團,擁有名副其實的全球業(yè)務。在歐洲運營的品牌是沃爾沃客車、卡車和雷諾卡車,在美洲則是北美沃爾沃和馬克(Mack)卡車,在日本擁有UD卡車。在中國與東風集團合資,沃爾沃卡車在華占有率只有微不足道的0.2%。不過,所有跨國商用車集團,都未能撬開中國大門。包括戴姆勒卡車、MAN卡車和斯堪尼亞。
除此以外,沃爾沃集團還擁有工程機械、建筑設備、航空航天公司及金融服務。當初甩給福特的沃爾沃汽車公司,與沃爾沃集團市值463億美元,遠高于吉利或者沃爾沃汽車。
戴姆勒旗下的戴姆勒卡車與沃爾沃展開全球競爭,是后者最為忌憚的對手。兩者的歐洲業(yè)務都占據集團的50%以上。現在沃爾沃汽車公司的母公司吉利集團,成為戴姆勒大股東,引發(fā)了沃爾沃集團選舉委員會的強烈反彈。
沃爾沃集團采取行動
效忠于吉利董事會的沃爾沃汽車CEO哈肯·薩繆爾森,因此退出了沃爾沃集團董事會。在2月份,沃爾沃集團還發(fā)表聲明稱,將在4月份的股東大會上繼續(xù)推選薩繆爾森,但得到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的消息后,沃爾沃集團選舉委員會迅速改變了自己的決定。
薩繆爾森在日內瓦車展期間,稱自己“主動”退出集團董事會。他強調自己以個人身份被任命(集團董事會成員)。同時,他也承認,沃爾沃集團認為,董事會內有一名直接競爭對手的關聯方不合適。他暗示集團不再支持自己留任。
值得指出的是,薩繆爾森在沃爾沃集團董事會中,沒有意愿乃至實力改變集團的運營,吉利也是如此。吉利雖然擁有8.2%股權,是第一大股東,其投票權15.6%,少于擁有者仍是擁有22.8%投票權的瑞典投資集團Industrivarden。而且,在沃爾沃集團董事會內,薩繆爾森不是吉利代表。
話雖如此,沃爾沃集團高層現在無論對薩繆爾森,還是對吉利,都嚴重缺乏信任。沃爾沃集團選舉委員會負責人本特·謝爾(BengtKjell)稱:“現在我們也只能接受現實并采取行動了?!彼Q,我們是從新聞網站上得到消息,完全沒有人在乎我們的想法。沃爾沃集團無意掩飾怨懟情緒。
謝爾稱,“我們必須考慮所有股東的利益,而不是從一個持股10%的老板角度”。顯然,這一刻起,吉利已經在沃爾沃集團內出局。李書福無論打算派誰作為吉利投票權的代表,都無法左右其余84.4%投票權的同仇敵愾。吉利當初收購沃爾沃集團股份時,不管出于什么想法,如今也只能老老實實做一個財務投資者了。
雖然吉利方面稱不能說吉利丟了董事會席位,但事情沒有什么差別。因為沃爾沃集團把內部協(xié)商大門關閉了。
吉利可能考慮不周
吉利如果事先沒有料到,兩起間隔幾十天的財務收購,會發(fā)生彼此沖突和消耗,那么就太不了解這兩家企業(yè)文化了。他們彼此用盡商業(yè)手段纏斗了80年,至今無法奈何對方。無論換了多少茬管理者和員工,彼此的敵意都刻在企業(yè)基因里,成為一種本能。
如果事先料到了,想透過兩筆收購撮合兩家,化解敵意,產生“協(xié)同效應”(這是收購和合并常用的爛理由),簡直是不自量力,除非吉利能夠控股兩家企業(yè)。這同樣是不可能。就算吉利有這個財力,也會引發(fā)瑞典、德國和歐盟政府的干預。根據德國法律,當外國企業(yè)收購本國企業(yè)25%的股份時,德國聯邦政府有權力隨時介入,而吉利也明白行動的終點在哪里。
所以,很多人看不懂吉利的投資邏輯。財務投資本身也不足以支撐大眾囤積“集郵式”品牌陣列。就大眾而言,拆分集團業(yè)務的呼聲近年來就沒有停止過?,F在,高高聳立的超級規(guī)模汽車集團,不再符合潮流。吉利試圖置身事外,但其所作所為,恰好將自己置于風暴眼之內。同時,鑒于沃爾沃集團和戴姆勒的商業(yè)關系,吉利的錢也使歐洲商用車的競爭局面進一步復雜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