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波 張嘉懿 李慧朋
摘 要 文章在移動社交媒體情境下,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風險感知理論、信息隱私關注理論構建隱私風險感知分析維度,分析影響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隱私風險感知的因素。發(fā)現(xiàn)我國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普遍對自己使用的移動社交媒體信息安全感到擔憂。大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對隱私風險的感知能力越高;然而大學生用戶的性別、年齡、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因素并不會對其隱私風險感知造成直接明顯的影響。
關鍵詞 移動社交媒體;風險感知;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6-0004-04
1 研究背景與問題
目前,移動社交媒體已成為人們交流、處理和存儲個人信息的重要平臺,人們在移動社交空間的活動愈為頻繁豐富,越來越多的個人數(shù)據(jù)放在個人移動空間上,由此產(chǎn)生的個人數(shù)據(jù)隱私安全問題,成為了關乎移動網(wǎng)絡空間安全的重大社會問題。特別是國家提出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把個人數(shù)據(jù)隱私安全問題提升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53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網(wǎng)民規(guī)模的增長。2017年手機上網(wǎng)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手機已經(jīng)成為最主要的移動上網(wǎng)設備,這表明我國真正進入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1]。鑒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1)大學生用戶的隱私風險感知程度如何?2)哪些客觀因素會影響到大學生用戶在移動社交媒體中對隱私風險的感知?
2 研究假設
研究對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用戶特征、隱私風險感知程度等做定量數(shù)據(jù)調查。并圍繞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移動終端騰訊QQ、微信、新浪微博大學生使用者)最常使用的幾類移動社交媒體存在隱私泄露的具體途徑、隱私風險感知程度狀況,用半結構化方式進行深度訪談,對量化研究進行驗證性分析和補充。
“隱私風險感知”是個主觀的考量尺度,不同性別、學歷、文化、地域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們對它的認知和感知程度不同[2]。對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隱私風險感知的影響因素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下面兩類客觀因素:一是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對隱私風險感知的直接影響;二是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3]。
個人因素方面,Dara ONeil等發(fā)現(xiàn),受教育程度對人們在電子商務中的網(wǎng)絡信息隱私感知沒有影響[4]。性別方面,K.B.Sheehan的研究證實,“與男性比女性網(wǎng)民更為擔心自己的網(wǎng)絡隱私安全”[5]。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包括使用時間和每日查看次數(shù),用來界定用戶使用的熟練程度,經(jīng)常查看和網(wǎng)齡較長的大學生用戶,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豐富。
假設存在以下相關關系:
假設H1:
從性別特征看,女大學生用戶更擔心自己的移動社交媒體隱私信息安全問題,女大學生的隱私風險感知程度高于男大學生。
假設H2:
從年齡特征看,年齡越大的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用戶,對隱私安全的認知和風險防范意識越高,年齡越大隱私風險感知程度越高。
假設H3:
從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的用戶對隱私風險問題有一定的認知和要求,所以學歷越高大學生隱私風險感知程度越高。
假設H4:
從移動社交媒體使用時間看,移動社交媒體使用時間長的大學生,比使用時間短的大學生隱私風險感知程度越低。
假設H5:
從移動社交媒體使用頻次看,每日查看移動社交媒體次數(shù)多的大學生,比查看次數(shù)少的大學生隱私風險感知程度低。
3 研究發(fā)現(xiàn)
3.1 大學生用戶的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情況分析
對收集到的有效調查問卷(N=506),通過SPSS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其中,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從使用時間和每日查看頻次兩個指標來界定。前經(jīng)常使用移動社交媒體中,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為微信,有478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94.47%;騰訊QQ使用比例也很高,有467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92.29%,新浪微博使用者有一半以上,為275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54.35%;陌陌和其他類移動社交媒體的使用者較少,分別有9和37人,各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1.78%和7.31%。移動社交媒體使用時間在3年多到7年的大學生用戶最多,有235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46.44%;其次是使用時間在7年以上的大學生,有190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37.55%;再次是使用時間在1年多到3年的大學生,有59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11.66%;而移動社交媒體使用時間在半年內和半年到1年的大學生都有11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2.17%。這說明超過八成的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用戶有三年以上的網(wǎng)齡。每日查看移動社交媒體次數(shù)在7次以上的大學生有394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77.87%;其次是每日查看移動社交媒體次數(shù)在4-5次的大學生有43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8.50%;再次是每日查看移動社交媒體次數(shù)在6-7次的大學生有29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5.73%;每日查看移動社交媒體次數(shù)在2-3次的大學生有30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5.93%;而每日查看移動社交媒體次數(shù)在1次及以下的大學生有10人,占有效樣本總數(shù)的1.98%。這說明每日查看頻次因用戶的個體因素產(chǎn)生很大差異,超過七成的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用戶每日查看次數(shù)超過7次,他們使用移動社交媒體比較頻繁。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良好,被訪大學生用戶對移動社交媒體具有一定的熟知度和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
3.2 大學生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隱私風險感知程度分析
為測量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的隱私風險感知程度,本研究設計編制了“隱私風險感知”測量量表(見表1),調查選取了“隱私擔憂”“感知風險”“控制”“信任”4個測量維度。問題的選項采用李克特(Likert)的五級量度法,即量表選項為“非常擔心”“擔心”“不確定”“不擔心”“非常不擔心”等5個。其對應的分值為5分,4分,3分,2分,1分,答案越符合,對應分越高,表示發(fā)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通過將上述維度的四項指標加總轉換, 得出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隱私風險感知的綜合指標(cronbachs alpha為0.831)。
結果顯示:隱私擔憂和感知風險維度的得分都處于五級量表的4分左右,說明目前我國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普遍對自己使用的移動社交媒體信息安全或風險存在擔憂和感知隱私風險的能力。在移動社交媒體隱私風險感知的4個維度中,大學生們對自我控制、保護移動社交媒體個人信息方面的評估得分低于移動社交媒體服務商和我國法律方面對保護用戶的隱私的外界控制。在所有四項測量維度中,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在“我在意隱私信息,注冊移動社交媒體時,對需要填寫的個人隱私信息有所顧慮”的得分最高,其次是“遇到移動社交媒體圖像或賬號密碼被盜用等類似不良經(jīng)歷,我會感到困擾” 。說明大學生用戶對個人隱私普遍擔憂,會有隱私風險方面的困擾。得分最低的為“當商業(yè)活動抽獎讓我在移動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照片,填寫個人信息時,我會參與”,其次是“用戶發(fā)布或轉發(fā)一些有償鏈接信息讓我參與(如掃二維碼領小禮品),我會參與”。說明大學生用戶對隱私風險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不會太積極的參與不信任的移動社交媒體中的商業(yè)活動等。
3.3 預測變量與隱私風險感知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對于移動社交媒體用戶隱私風險感知程度的測量,根據(jù)筆者設計的隱私風險感知測量量表,對變量隱私擔憂、感知風險、控制和信任4個維度量化。為了深入了解上述4個預測變量對移動社交媒體用戶隱私風險感知的影響程度,下面將利用相關分析做進一步探究。
首先,對設計的4個預測變量導入spss中,進行相關分析,以驗證預測變量間的相關關系,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預測變量與隱私風險感知的相關分析”表的相關矩陣中可見,顯著性概率值p<0.05,表示各預測變量均與隱私風險感知具有線性相關關系。相關程度一般可根據(jù)相關系數(shù)|r|,劃分為三級:|r|<0.4為低度線性相關;0.4≤|r|<0.7為中度線性相關;0.7≤|r|<1為高度線性相關。以此標準,以上隱私風險感知的各預測變量中,中度線性相關的變量有:控制0.579(P=0.000<0.05);高度線性相關的變量有:感知風險0.807(P=0.000<0.05)、隱私擔憂0.759(P=0.000<0.05)、信任0.742(P=0.000<0.05)。
4 結論與探討
4.1 大學生用戶普遍對自己的移動社交媒體信息安全感到擔憂
本研究證實了隱私風險感知測量表中的隱私擔憂、感知風險、控制、信任的四個維度,適用于測量一般的移動社交媒體使用行為中的隱私風險感知,首次揭示出目前我國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對社交媒體信息隱私風險普遍擔憂、感知風險和控制隱私信息能力的狀況。其實,用戶對隱私信息的擔憂已不僅限于社交媒體領域,用戶人群也不僅僅是大學生群體,移動社交媒體信息安全不僅關系到個人隱私保護,也關系到社會民生與相關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問題,需要加強相關研究。在移動社交媒體隱私風險感知的四個維度中,用戶最擔心自己控制個人隱私的能力,表現(xiàn)出對保護個人隱私信息技能不足方面的擔心。由于目前我國移動社交媒體使用人群的多樣化與低學歷化趨勢,作為移動社交媒體主要使用群體的高學歷大學生尚且對自我隱私保護、控制技能的評估和信心不足,可想而知,其他低學歷人群的移動社交媒體隱私保護技能的水平。不過相比對政府相關部門和移動社交媒體運營商的外界保護能力更有信心,這就對國家隱私規(guī)范和社交媒體行業(yè)自律切實采取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大學生用戶的部分個人因素對其隱私風險感知有直接影響
大學生的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等方面)會對其隱私風險感知有直接影響。通過調查研究與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在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的個人因素中,部分因素對其隱私風險感知有直接影響。在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基本人口因素中的性別因素來看,不同性別的用戶對隱私風險的感知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區(qū)分度。在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基本人口因素中的年齡因素來看,不同年齡的用戶對隱私風險的感知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區(qū)分度。從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中的每日查看次數(shù)來看,對隱私風險的感知沒有存在明顯的影響關系。從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中的使用時間來看,對隱私風險的感知沒有存在明顯的影響關系。在移動社交媒體大學生用戶基本人口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因素來看,受教育程度是有影響大學生用戶在移動社交媒體中的隱私風險感知的。根據(jù)調查分析,學歷越高的大學生用戶對于隱私問題有一定的認知和要求,隱私風險感知程度明顯高于學歷低的大學生用戶。
因此,并非大學生移動社交媒體用戶的所有個人因素都會影響到其在移動社交媒體中的隱私風險感知。大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對隱私風險的感知能力越高;然而大學生用戶的性別、年齡、移動社交媒體使用經(jīng)驗因素并不會對其隱私風險感知造成直接明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中心.2018年第41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D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
[2]Smith H J,Milberg S J,Burke S J.Information privacy:Measuring individualsconcerns about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J].MIS Quarterly,1996,20(2): 167-196.
[3]申琦.利益、風險與網(wǎng)絡信息隱私認知:以上海市大學生為研究對象[J].國際新聞界,2015,37(7):85-100.
[4]ONeil,D.(2001).Analysis of internet users level of online privacy concerns.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vew,19(1):17-31.
[5] Sheehan, K.B. (1999).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online privacy concerns and resultant behavior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13(4):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