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伊
【摘 要】計算能力的高低,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會有直接影響。在小學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能力,并要達到正確、迅速,同時要求方法合理、靈活。
【關鍵詞】計算能力;策略;途徑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很多同學總以為計算式題比分析、解決問題容易得多,因而在計算時或過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因此,計算教學不容忽視。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在教學工作中,我做了探討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總結了一些提高農村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與途徑。
一、充分認識培養(yǎng)計算能力的重要性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認識。有些教師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重視不夠,沒有讓學生去發(fā)現計算的規(guī)律和情趣。這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一大障礙,必須除之。計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
1.數與計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F實世界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主要是數、量、形三個方面,而計量又離不開數與計算,形體大小要量化也離不開數與計算。因此數與計算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最基本的工具,是每個公民應當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 數與計算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甚至其他科知識的基礎。這部分的知識掌握不好,學生無法進入以后正常的學習中。
3.數與計算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掌握數與計算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過程。這樣學生在學習掌握數與計算知識的過程中也發(fā)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4. 數與計算的教學有利于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數概念是隨著人類生活和實踐的需要逐漸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教師要教學數的概念、計算方法與計算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時,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二、講清算理,提高計算教學質量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講清算理,揭示計算的規(guī)律,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1.教具演示,講清算理。算理的抽象是小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學中盡可能通過直觀演示等手段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明確算理。
2.學具操作,探索感悟。心理學家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這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fā)揮學具操作的作用。例如學生對20以內加法中“湊十法”的理解有困難,我們就請出小棒來幫忙,讓學生通過對小棒的擺弄學會“湊十法”的計算方法。
3.聯系實際,加深理解。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是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例如在教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時,可以借助學生熟悉的人民幣單位的進率關系,講清小數點必須對齊的算理。
4.重視感知,加強刺激。對于學生易忽略的部分,要注意加強其刺激強度(比如強調進、退位,強調小數點的處理等),吸引學生注意,留給學生一個鮮明、正確的印象,避免和減少以后計算中的錯誤。
5.加強辨析,比較強化。根據學生容易產生錯覺和思維定勢的特點,有意識地把相似的概念、法則、算式進行辨析比較,促使新舊知識的精確分化。
6.及時練習,鞏固提高。開展針對性練習,強化計算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力爭當堂鞏固。
7.注意反饋,及時糾正。及時反饋,找出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及時改正錯誤。
三、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切實打好基礎
口算是主要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它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
1.為了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我根據學生知識結構,有意識地讓學生記一些特殊數學的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73和27,98和2等);積是整十、整百的兩個數(25×4,125×8等);這些計算結果的記憶,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
2.每堂課上安排練習。每節(jié)數學課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本(口算天天練),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種形式變換練。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要加強練習,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法寶
子曰:“學而時習之”,說明了練習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反復練習,才能夠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當然,以免造成學生的枯燥情緒,應該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訓練內容要有層次:基礎訓練(掌握算理、法則、運算定律、運算性質、計算公式等);針對性訓練(糾正學生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強化訓練(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訓練的手段要多樣,如:競賽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戲式,可以提高興趣等。訓練的種類要注重多樣,如:心算,口算,估算,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訓練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堅持每節(jié)課前適當的進行訓練,我相信通過反復的的練習一定能夠很快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五、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癥下藥
一般地說,學生在練習時產生的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師指導下,有些比較容易糾正和克服,有些則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這種錯誤在頭腦中已經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學中善于及時了解、收集筆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預見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于那些形近而易錯的試題,則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糾錯題型上的練習我通常這樣設計對學生的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總結出預防同類錯誤的方法。在練習形式上安排有多種形式:可做單項練習,如判斷題、找出各題錯誤處、改錯題等練習;也可以做綜合練習;可以把各類錯題印在作業(yè)紙上,課上發(fā)給學生改,也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業(yè)本、錯題本,對自己作業(yè)中的錯題重新分析訂正等。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認真鉆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
[3]張俊松,王莉.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研),2011(09)
[4]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