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斌 男,漢族,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中級教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碩士,呼和浩特市名師工作室“教學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寫作指導特等獎,第四屆全國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基本功展評優(yōu)秀課例評比一等獎,內蒙古自治區(qū)2016年中小學錄像課評審活動一等獎,呼和浩特市中小學優(yōu)質課評選一等獎獲得者。
人們有個共同的理解,即大學在昨天是人們求取功名利祿的“敲門磚”,在今天是獲得社會承認和贏取利益與地位的“通行證”。大學因此是一個夢,一個從來都可以追求但未必降臨到自己頭上的幸福的夢。
有人說大學是一種文化,它專門熏陶你的修養(yǎng),脫胎你的舊俗,增進你的智慧,激活你的創(chuàng)新,發(fā)掘你的潛力,純潔你的情愛。
有人說大學是車間,它專門為你設計模型,為你量體裁衣,為你充電灌油,為你描繪未來,為你開啟馬達,為你校正航向,為你發(fā)令起跑。
有人說大學是塊圣地,它可以使你的靈魂得到重塑,理念得到加固,思緒得到梳理,心愿得到還復,散亂得到整形,美麗得到光耀。
有人說大學是伊甸園,它可以使你內心的愛流暢地揮灑,使你眼里的感覺放飛火焰的翅膀,使你臉上的光彩洋溢夢幻的浪漫,使你腳下的舞步飛旋自由的姿勢。
然而大學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大學應該在沒有了教條,沒有了教室,沒有了課本,沒有了教鞭,沒有了考試,沒有了文憑時才可以叫大學。大學應該是在人與人不分貧窮和富有,不分狀元和笨蛋,不分新生和老生,不分文科和理科時,大學才是真正的大學。
大學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與渴望,是每個人必須享受的陽光與空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生命與活力,是每個人活著就該跨越和跳躍的過程與起點……
大學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和溫床!
2018年6月7日,71歲的遼寧考生康連喜第18次參加高考的消息迅速刷爆網(wǎng)絡。有人贊嘆他的毅力和勇氣,有人冷靜分析他是不識時務的固執(zhí),也有人冷言冷語懷疑他是想在網(wǎng)絡時代博人眼球……其實完全不必以自己的心思揣度老人的行為,因為人的每一個行為背后都有支撐他做這件事情的動力,至少大學對這個老人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那么,上大學對我們來說到底有什么意義?大學到底是什么?何建明的這篇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我就是二十年前讀了這篇文章才燃起讀大學的強烈愿望的。讀大學是為了光宗耀祖嗎?是為了升官發(fā)財嗎?是因為我們隨大流嗎?在科技發(fā)展一日千里的當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上大學的意義更多在于經歷而不僅僅是結果本身。上大學之前為了能上大學而拼搏的充實和溫暖,上大學以后在“半個社會”的歷練和打磨,這些都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不過二十年前對理想中大學的描述在二十年后依然沒有完全變成現(xiàn)實,那就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實現(xià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