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與朋友在臺中一家店吃了一球芒果冰淇淋,頓時心中閃過許多念頭,其中一項是,臺灣本土的食材,委實有可為!
說到臺式口味冰淇淋,早就有經(jīng)典款的芋頭冰淇淋,不在話下,然最厲害的,是桂圓冰淇淋。干的桂圓肉,做在冰淇淋里,既有些滋補意味,又攜著一襲陳舊的甘甜,真是神來之筆,不知是何年代哪個天才發(fā)明的?
另有“桂圓米糕棒冰”,很多年前我在彰化王功吃過。嘴巴舔著舔著,棒冰表面逐漸凹凹凸凸起來,凸起的是米粒。再舔一陣,咬到一片黏膩有彈性又甜滋滋的,原來是桂圓,這感覺真好。此亦是以桂圓為食材的好發(fā)明。
再說芒果。臺灣土芒果,味最豐富奇妙,教人難忘。土芒果削下肉來,丟果汁機,打汁,不加水,倒入杯中,極稠,我戲稱芒果酪。喝上一口,真美。接著再喝七八口后,便將盡,然沾在杯緣的殘漿怎么辦?
此時倘有一塊炸銀絲卷,以之往杯內(nèi)抹上一圈,放入嘴里嚼咬,必是絕配。
甘蔗汁,算是臺灣得天獨厚的飲料。路邊隨處見著賣,固是老百姓的福氣,若像樣餐館,能在飯后或入座時,奉上一杯冰涼甘蔗汁,此店不俗之處或就不自禁點出矣。
又榨甘蔗汁的碾壓機,多年來累積出三、五款佳良機器?且舉一例,這壓甘蔗的兩三筒鐵齒輪,每晚最好可以拆卸下來,沖水清洗、晾干,以保衛(wèi)生。次日再組裝,接著再榨個一兩百斤甘蔗。好的制吃工程,往往激發(fā)出優(yōu)良食品器具,不是嗎?
甘蔗汁到了冬天,可以吃熱的。先在炭爐中文火微烤,烤至相當(dāng)熱度,取下,左手戴上防燙手套,握蔗尾,右手以刨刀削皮,削完去榨,熱騰騰的汁流出,小口小口喝進嘴里,最養(yǎng)脾護肺。登山客自南投高峰登完下來,這時在埔里路邊喝熱甘蔗汁,哇,再沒有比這更舒服的。
臺灣出許多好米,煮成濃稠的粥,粥表面浮出厚而晶亮的粥油,在碗里盛入一半的量,另一半倒入甘蔗汁,攪拌勻了,喝下,是為蔗粥,亦最養(yǎng)人。
說說水果干。日曬的西紅柿干、葡萄干等,臺灣不比新疆一類地方,太陽之強度與沙漠式的燥度不足,故此類產(chǎn)品不是強項。又臺灣不夠冷,柿子留掛在樹上令之遲遲慢熟至愈發(fā)緊聚與甜化,亦不易。故而臺灣只見到機器烘干式的柿餅,無法像日本的冷干柿子。又臺灣柿餅,所摘柿子往往猶未太熟,以之制餅,干化后雖有甜味,卻澀度仍頗高。日本京都錦市場的半干柿子,盡量任它在樹上慢慢長至極熟極至糖化,再采下擱于干冷處繼續(xù)干凝收緊,終成又干又凝成甜漿的半干柿子也。
然臺灣的種植土菠蘿之農(nóng)友,偶會將菠蘿切片,曬成干,某次我恰好嘗到兩片,入口幾乎可化,稍作咬嚼,竟有果膠的質(zhì)感,驚艷不已。
中部的荔枝農(nóng),常將盛產(chǎn)的荔枝選取巨大顆粒者,制成荔枝干,只是自吃,不求售人。某次在臺中鄉(xiāng)下參觀蜂蜜園,嘗到了十幾顆荔枝干,殼一壓下,并不甚干,猶有彈性,里面的果肉甜中微沁酸味,較之桂圓肉的油甜更多了幾分清雋。它與前說的菠蘿干,少少而嘗,會是最好的茶食。
最最絕妙的臺灣冰品,是愛玉冰。在京都嘗到葛切,很感震撼,然一想到自家愛玉,覺得比葛切尤有過之多矣。這種將愛玉果的籽,加上少許水,以手搓洗,令出漿,而后漿凝成凍,吃時以刀片下,調(diào)入糖水、檸檬汁,呡在舌尖,香滑入喉,是臺灣最了不起的冰品。
(選自《窮中談吃》/舒國治 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17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