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宇
[摘 要]說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四基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讓學生開口說,改變目前存在的“啞巴英語”情況呢?筆者認為,可以從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豐富教學活動,組織活動這幾個方面去努力。
[關鍵詞]啞巴;英語口語;興趣;活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啞巴英語”的情況。所謂的“啞巴英語”指的是學生英語筆試成績好,但在交際活動中,吞吞吐吐、結結巴巴,像“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說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四基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讓他們這些“啞巴”開口,成了現(xiàn)階段我們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激發(fā)興趣,為“啞巴”提供開口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口語交際課上,一定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因為學生有興趣,才有開口交流的動力。小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我在教學時根據(jù)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組織各類他們歡喜的游戲活動,讓他們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堂游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游戲的快樂中說英語。他們會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會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戲中去,擺脫說英語的膽怯感,從而大膽地開口說英語,逐漸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例如在教學What colour is it? It is...時,我設計了Who is lucky?的游戲。拿出已準備好的一個顏色轉盤,按照游戲規(guī)則各組派一名代表選取一種顏色,轉動轉盤,看指針會停在哪種顏色上,給猜對的組獎勵一個蘋果的貼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雙方只能用英語交流。這樣,學生們積極投入,猜說各種顏色單詞,真正做到了“學中玩,玩中學”,極大程度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
通過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的器官,通過視、聽、說、唱、表演等活動,是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是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開口說英語的動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啞巴”提供開口的基礎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學生開口的基礎。沒有高效的課堂,學生連基本的知識都沒有掌握,更談不上開口說英語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如圖片、模型和實物等,這些教具是極好的非條件刺激,其教學效果之佳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教水果單詞一課時,把水果放進包里,讓學生Touch and guess,張嘴搶著說,教完后,通過速記、快速瀏覽所學的水果單詞和圖片,然后很自然地說出。在教英語單詞時,讓學生眼看圖片和詞形,口讀耳聽詞音,就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因為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都參與了學習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還可以從活化教材入手。課文多以對話為主,結合生活實際,可以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情景教學語言實踐活動。如,學了Asking The Way后,可以利用教室的桌椅,布置成為一條條馬路,讓學生像走到馬路上一樣,使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練習對話,這樣的交流體現(xiàn)了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有機結合,使初學者在體驗了生活的同時,自然習得語言知識。
三、豐富教學活動,為 “啞巴”提供開口的氛圍
由于生活環(huán)境和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學生膽小、害羞,沒有當眾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和膽量。因此,教師應把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氛圍,大膽地讓學生的嘴巴動起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要敢于表達。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組織以下活動:
1.邊說邊做。在教完1-10的數(shù)字后,我讓孩子們拿出籃球,讓其中一個學生發(fā)出的指令是:“Nine”,其他學生邊拍球邊用英語數(shù)數(shù),這樣既玩了球,又實現(xiàn)了讓學生開口,還復習了數(shù)字,一舉三得。再如:當教涉及到購物這一課時,我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整合,課前讓學生帶來了他們自己喜歡的玩具,有小貓、小狗、小猴子、老虎等常見的動物。這些詞匯在以前已經學過,在本課也會再出現(xiàn)。我將學生帶來的玩具布置成一個精品玩具店,讓一位頭戴小帽的學生當銷售員,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的真實情景。當學生看到這一切時,興奮的情緒油然而生,個個躍躍欲試。于是我提出要求:表演購物的同學不僅要把對話內容準確地讀出來,還要加上表演動作,最后評出最佳購物拍檔。這一形式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說英語的積極性,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將枯燥的課本知識轉化成了實際的語言交際活動。
2.邊說邊畫。在學習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氣情況的單詞后,可以引導一個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介紹某城市當天的天氣情況,其他學生根據(jù)所形容的天氣用簡單的圖畫來表示單詞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搖扇子表示hot,打傘或穿雨衣表示rainy等。
3.開展“每日英語三分鐘”的活動。說英語的內容是根據(jù)本節(jié)所上的教材內容,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指定具體題目或范圍,并指導學生該說什么、怎么說,讓學生領會說的目的,利用預定的話題進行自由會話,每個學生限時三分鐘。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語音語調又能得到及時糾正,還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家?;?,為“啞巴”增加開口的渠道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畢竟有限,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家庭這一陣地。但在農村,仍有許多家長認為學習英語知識為了應付考試,以筆試的成績來衡量英語學得好壞。我經常利用家訪、電話等形式,向家長講述當今社會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英語口語在小學階段的重要地位,要求他們支持并督促子女開口說英語,為子女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組織開展好學習型家庭。而我所布置的家庭作業(yè)也以口語訓練以及閱讀作業(yè)為主。一方面,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忠實的聽眾。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yè),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家長還要訓練孩子說話有禮貌。當聽了故事,要求學生回家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還可以要求同學之間經常講講小故事、說說游戲經過;給別人捎口信、給爸爸媽媽講發(fā)生在學校里的事或一堂有趣的課等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亦非一日之功。教師從提高學生開口的興趣入手,應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還給學生,教師少說,學生多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濃厚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一定能改變目前學生“難開口,開口難”的局面,英語“啞巴”也一定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