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
漸漸有種感覺。浮世聲名多半因“做”了什么,人間幸福則來自“沒做”“不做”什么。浮世聲名可遇不可求,強求多做,往往落得訕笑一場;人間幸福卻唾手可得,不該做的不做,扼住想做的沖動,忍過事堪喜,歲月靜好,即是幸福所在了。
佛陀臨終,弟子問:“佛在世,吾等以佛為師,佛滅度,大眾以何為師?”佛言:“以戒為師。”
祇園精舍的鐘聲,有諸行無常的聲響;娑羅雙樹的花色,顯盛者必衰的道理。驕奢者不久長,只如春夜的一夢;強梁者終敗亡,恰似風(fēng)前的塵土。
有名的《平家物語》卷首語,譯本眾多,上述出自周作人筆下。這是站在高處俯看人間,繁華過眼云煙,猶似一夢耳。島外旅次,重讀《陶庵夢憶》,張岱自序中有一段話,以前也知,卻沒這次清楚:
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搨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這一段話,似乎回應(yīng)了《平家物語》,既知“人生無?!薄笆O必衰”,為何還有那么多人爭強好勝,非贏不可?說到底,無非識得破,忍不過,“名心難化”“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好書值得一讀再讀。30歲夢憶,50歲復(fù)夢憶,所夢或同,所憶錯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