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初中英語教學要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新課標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教師最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是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整合過程教師要加強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深入鉆研教材,運用恰當?shù)慕虒W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教育的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課程;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的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法具有關鍵的作用。何克抗教授在他專著《創(chuàng)造性思維理論——DC模型的建構與論證》中指出:基于言語概念的邏輯思維離不開表象。中學生接觸的事物有局限性,生活閱歷淺,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輔助英語新課程教學,會得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和英語學科整合的必要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初中英語教學要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新課標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教師最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
三、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
(一)預習階段。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到一節(jié)課前、大到一個單元前,學生都可以提前預習,做到對學習內容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這樣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Chuck's Friend”這篇課文前,教師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wǎng)絡觀看相關電影,從而在課堂上更深刻地體會文中情感的變化。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效率。
(二)新課的導入。
新課導入的形式多樣,其中用簡短的視頻、精美的圖片或者有感染力的聽說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比如:在講“The World Around Us”的聽說課時,教師播放的flash讓學生感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下載的幾段小視頻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又讓學生在倡導環(huán)保的氣氛中走進新課。
(三)與聽說教學的結合。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都有MP3,可以存貯聽力材料,有些課上聽的不太理想的學生可以課后繼續(xù)聽。并且,軟件及網(wǎng)絡聽力、口語資源豐富,學生可以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下載自己所需的聽力、口語資料,在課余時間反復聽、不斷模仿,也可以網(wǎng)上與真人或機器交談對話,提高自己的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四)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的運用。
英語閱讀課上使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在上閱讀課時,我用課件把本節(jié)課有關的圖片、問題、視頻、課外拓展以及練習經(jīng)過研究教材,深思熟慮,制作成Power point輔助自己的教學,學生在多媒體的環(huán)境中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的整合。
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稍谄聊簧喜シ乓欢尾牧?、關鍵詞語和畫面,讓學生觀其形、聞其聲,然后有感而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討寫作思路。比如:在寫“environmental problems”這一類型的作文時,教師通過范文讓學生總結寫作結構,先陳述問題,再分析其原因,最后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明白之后就很容易下筆了。
(六)復習鞏固。
教師利用幻燈片給出與上課內容相關的練習,當堂通過,及時反饋。每個單元學完也可以進行小測試,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問題所在,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在整合過程中的反思
(一)整合過程中要依據(jù)教材,目的明確。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在整合過程中,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出發(fā)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把信息技術的應用融合在課程實施中,最終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將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
(二)整合的內容要精心設計,重點突出。
計算機信息量大、傳遞快,以它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優(yōu)化課堂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每節(jié)課都有它的中心、難點、疑點,如果內容太多、信息量過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教師在使用時,信息一定要適度,內容一定要有代表性,并且與教材內容相統(tǒng)一,不能偏離教材和教學重點。
(三)整合中要求真務實,注重效果。
教師在接受完信息技術培訓后,要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日?;灰皇窃趦?yōu)質課評比或公開課中使用。教師在講完課后要不斷反思,完善課件,教學組要求教師每次講完課后要把課件整理到公共電腦上,建立英語組資源庫,實現(xiàn)資源共享。另外,不能只把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簡單演示,整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不然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還會引起學生的學習疲勞。
總之,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與英語學科的整合是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整合過程教師要加強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深入鉆研教材,運用恰當?shù)慕虒W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教育的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