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萍
摘要:在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始終是一個特殊群體,需要我們給予更多關愛,這樣才能提高他們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文章以此為寫作對象,首先介紹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接著分析了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原因,例如,認定不同意、銜接不完善、心理關注不夠、資金來源單一。最后論述了加強貧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別從專業(yè)一體化資助體系建設、以人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關愛經濟貧困學生心理以及拓展資金來源四個方面進行論述,以便可以更好提升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
關鍵詞:高校 經濟困難 思想政治
0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各界對于家庭經濟貧困學生投入了更多關注。黨和國家也開始關注這一群體,給予該群體更多溫暖,保證人人都享有教育機會。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分析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
第一,對于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說,他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非常單一。對于經濟困難的學生來說,我們應當尋找出合適辦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引導他們樹立起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家庭經濟非常困難學生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生時大多采用激勵教育方法,其次采用情感教育方法。除了前兩種教育方法之外還使用了典型教育方法以及后進生轉化法。
在眾多教育方法中,激勵教育法常常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明顯,它可以激勵廣大經濟困難學生做到自強不息,自食其力。但是在現(xiàn)實工作中,我們也注意到一些不和諧現(xiàn)象,激勵教育方法并不能獲得理論上的完全成功,這種方法對于一些經濟困難學生教育效果并不明顯,很多經濟困難大學生出現(xiàn)了言行不一、虛偽掩飾的壞習慣。他們在一方面非常感謝各方對于他們的資助,但是自身卻很少有回饋他人行動,甚至出現(xiàn)了惡意拖欠學費,不按期還貸的惡性事件,這些事情的出現(xiàn)都與我們教育目標相違背,因此單一采用激勵性教育方法并不能使廣大貧困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這就需要加強方法的綜合性。
第二,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非常差。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感覺會有效果人數(shù)占比達到60%,感覺滿意占比為30%,感覺非常滿意人數(shù)占比為10%。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時效性并沒有獲得學生本人認可。與此同時,對于很多經濟困難大學生來說,他們教育效果與最終期望效果之間存在很大差距。在這一群體之中,他們思想和心理都存在許多問題,急需進行解決。例如,廣大公眾常常希望經濟困難學生可以與其他學生群體一樣共同參加學習和生活,共同參與勞動,與其他同學并沒有任何差異。但是,這一群體在行動和思想方面都具有很大差異性,甚至有些學生存在嚴重心理問題。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針對性并不強。根據我國當前政府文件,政府明確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標是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樹立正確三觀。家庭貧困大學生無論是在心理還是在行動上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要完成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加強教育內容針對性,體現(xiàn)對該類學生的深切關懷。根據調查顯示,在對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教育時,真正有區(qū)別的心理幫扶和素質教育非常少而且針對性都不強。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中,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生活幫助層次上,心理援助和理論教育與廣大學生無異,這就使得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主體。對于經濟困難大學生來說,他們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依賴于學校,更應當由全社會共同參與,其中形成一個整體完成這項龐大而又艱巨的任務。這一項調查中顯示,有47%的人認為教師在其中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有30%人認為社會團體在其中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有23%的人認為政府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
當前,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群除了高校和公益事業(yè)單位以外,其他主體參與其中熱情度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其中,家庭教育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組成,但是家庭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作用并不明顯,這就需要高校及教育工作者進行高度關注,將家庭教育納入其中。與此同時,一些具有公益性質社會團體也可以加入到資助大軍之中,加強對貧困學生的幫助,以便可以有更多力量參與其中,幫助困難學生走出困難,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品德。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原因
第一,貧困學生對于公平認定并不統(tǒng)一。在對經濟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時,學生首先必須具有貧困生資格,這就決定了資助政策執(zhí)行具有公平性。當前,各大高校在實際操作中普遍存在廣義和狹義公平缺失。從廣義上分析,高等院校學生結構非常復雜,貧困學生來自于全國不同地區(qū),而全國不同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又不相同,同樣貧困標準下可能具有懸殊,這種差異也使得資助政策容易被人們忽視,出現(xiàn)了原生性不平等問題。從狹義方面考慮,貧困學生貧困等級是由學生工作隊伍人為進行判定,雖然很多高校都已經加強了判定標準設置,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校只能通過有限渠道對學生信息進行核對,這就很可能出現(xiàn)信息不對稱,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誤判或者偏差。
第二,貧困生資助體系的銜接并不完善。當前,我國已經對教育階段資助體系進行了全覆蓋,并且通過貧困卡方式建立起了跟蹤幫扶系統(tǒng)。但是,高等教育常常會使得學生出現(xiàn)地域性流動,這就使得學生個體資助存在著難以延續(xù)問題。例如,在建立貧困生信息過程中出現(xiàn)了傳遞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各個地方對于貧困戶認定標準并不相同,作為貧困生資助執(zhí)行主體的高校更是沒有獲取相關貧困生信息的基本渠道,這就使得貧困生暫時的隱形,造成銜接不夠,資助政策難以有效落地。
第三,對于貧困生的心理關注并不夠。在許多高校對于貧困生的資助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因素,將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經濟因素公平性和普及性上。許多高校常常會將貧困生資助條件進行公示,對于學生資助等級也會在全校進行公布,這種公司行為無疑會使學生個人信息尤其是隱私公開化,給學生貼上貧窮標簽。在這其中,學生家庭收入、家庭收入來源、特定聯(lián)系人都會全部透明,拒絕公開很可能會使得學生失去被資助資格,學生將會認為自己被劃為了特殊群體,這就不能使他們在求學期間享有相同權利。
三、加強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第一,建立起專業(yè)一體化資助管理體系。為了使貧困生資助變得更加精確,我們應當加強專業(yè)化和一體化建設。高等院校應當建立起獨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專門從事資助性工作,將學生資助工作從一般行政事務中抽調出來,進行專業(yè)化管理。在進行資助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輔導員走千訪萬,對于貧困學生家庭進行走訪,提高輔導員認知能力。在進行家庭資助過程中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融合,通過資助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體化方式加強資助工作的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提高廣大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
第二,完善以育人為標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除了需要加強勵志教育之外還需要加強其他不同教育。首先,我們應當營造勵志教育體系,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在開展勵志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派優(yōu)秀輔導員和教師組建教師團隊,挖掘大量榜樣學習力量,充分發(fā)揮共享機制,推動勵志教育向前發(fā)展。其次,應當加強榜樣教育作用。在具體開展過程中,學??梢栽谛@內廣泛張開,自強不息榜樣排行,與其他學生工作一起作為典型向大家宣傳并塑造良好形象。最后,創(chuàng)建勵志教學氛圍。在對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我們應當加強勵志文化氛圍的培養(yǎng)。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高等學校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勵志教育月,在開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各種有效資源,使勵志教育可以深入人心。
第三,關愛經濟貧困學生心理。在對經濟貧困學生進行篩選時,我們應當保護經濟貧困學生隱私性,對其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和直接聯(lián)系能狀況進行內部有限度公開,不應當在全校進行全面公開,這樣可以保護貧困學生隱私權利,保護他們自尊。
第四,積極擴展資金來源渠道。當前貧困學生資金幫助主要由政府財政支持,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社會民間力量,建立起一對一的幫扶機制。在幫扶過程中貫穿感恩教育,使廣大經濟困難學生感受到社會溫暖,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谷霞.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
[2]徐丹楓.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策研究--基于武漢地區(qū)高校的調查[D].武漢科技大學,2016.
[3]曹怡驊.在校經濟困難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及教育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4]武彥利.貧困地區(qū)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燕山大學,2016.
[5]王楚涵.高校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的社會工作介入報告[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
(作者單位:江西服裝學院)